第228章再起凶案 - 大唐贞观绝恋 - 芸芸众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贞观绝恋 >

第228章再起凶案

第228章再起凶案

本来军人也没有谋臣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你拳头大打得赢他,他就服你;甚至你喝酒吃肉比他行,他也服你。  所以,瑜然因为剑术不错,在这边倒也算是吃得开的。

瑜然来了之后,成天跟着九王李治跑前跑后,四处督查“联防”制度的落实情况,谨防再出命案。

辛勤的付出倒也有了一些收获,一连七天,整个长安城内都是风平浪静的,有可能贼人看到这情形后都暂时收手了,毕竟在现在这个风口浪尖之上接着犯事还是有些稍微的不明智的,只要不是个傻子都不会这样做。

今年的元宵节也是冷冷清清的,没有几个行人,甚至可以说,那无数巡逻的府兵、禁军、差役比稀稀拉拉的行人还要多出了好几倍。

确实,大年三十晚上死了那么多人,大年初七晚上又死重臣和侯爵,这元宵节晚上谁会嫌命长出来瞎晃悠,不躲进娘肚子里都算胆大的?

所以,新年也就在这种惊恐和惧怕中过完了,当然,皇上给定的一个月期限也就过去了一半。

摄政王李恪愁的一夜之间就增添了几根白发,确实,他从来都是做好无功,做差了有罚的皇子。

前朝公主所出的尴尬身份,让他即使再出色,也似乎是应该的,只要稍有不端和差池,满朝文武口诛笔伐,欲将他以谋反罪杀之而后快的样子,让他觉得很孤独,若不是还有丹阳的支撑,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下去。

太子李承乾也是抓住这一弊端,对他进行了攻击,而且还是一次又一次,但李恪却丝毫不认为自己身上含有的杨家血液是一种罪孽,相反,这恰恰是一种高贵的象征,杨家男儿也是能顶天立地的。

为了替自己,也为了替后宫里的杨妃争口气,他事事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在平乱时的军中就是凭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势头才压下去无数人的质疑,最终获得了一席之地,也结识了很多的好弟兄。

眼下的案子,他在各处都进行了查访,除了知道两处均为提前埋伏杀人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了。

大年三十赐酒赐菜早就成了一项旧例,那么,在宫外提前埋伏杀人也就不稀奇了。

再说,那风骚的小侯爷隔三差五的就去花船上喝点花酒,也不是什么密事儿,根本就不需要打听,在路上埋伏截杀也算得上说的过去。

但唯一凑巧的只有右军统领薛礼,这个人一向纪律严明,若非休沐,绝对是滴酒不沾的。

这天的日子恰好是他休沐的时间,其下属副统领要办儿子百日宴的消息也早就在军中流传了,要想查访也是有些渠道的,但凶手又是怎么算好他会当晚回去而不留下,或者说还有可能是和很多下手一起回去的呢。

这一切都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仿佛一切都处在一团迷雾当中,让人根本就无从下手,而且现在也根本就没什么可以利用的线索,也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简直就像是一桩无头公案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

正月十六,李恪和李治在一起喝茶并梳理案情,瑜然也在,因为瑜然恰巧是陪李治督查回来在一起,故也不好撇开他,于是便一起加入讨论了。

李恪将查询到的信息向着两人通报了一番,总之,就是一无所获,白白耽误了半个月。当然,他隐去了查太子也无果的事实,毕竟现在的瑜然和太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不能保证他是否投靠太子了。

听着摄政王李恪的叙述,瑜然明了,他应该隐藏了部分内容,要不,凭能跟太子斗法十多年的本事,再加上大理寺、刑部等部门的从旁协助明察暗访,就个查访就耗费了半月,任谁也不信!

这办事效率说是刑部和大理寺还没差,但看李恪头上新增的几根白发,瑜然知道他肯定是陷入了死胡同。

估计李恪是下意识的认为是太子李承乾所为,目光就盯着太子去了,也难怪他无功而返了,查案最忌讳的就是先下定论,这很容易被人误导,导致出现偏差,最终反而会忽略掉一些真正的线索。

“有可能是两拨人所为,第一波人为了对付禁军和九王,第二波人只是趁乱清除异己。”

瑜然莫不经心的说道,一边说一边悄悄看了一下两人的神色,虽然说了他们也未必会信,但好歹也有些交情,瑜然还是决定提醒一下他们。

俗话说得好,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摄政王李恪和九王李治一碰到朝局中的乱事,总是不自觉的要往太子李承乾身上套,也就错过其他的蛛丝马迹了。

这太子李承乾确实也是不招人待见,以往的哪件乱事儿里都有他活跃的身影,简直就是搅屎棍般的存在。

也难怪所有人都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看来作为太子詹士,要重树太子李承乾的形象,任重而道远。

瑜然一番公正客观的话在李恪许多谋士的耳里就变了味道,果然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这驸马爷瑜然到太子府短短的数月,就开始维护太子了,真是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亦与之化以。

九王爷李治却突然眼前一亮,道:“三哥,我们去查查朝堂中这三人共同的政敌,说不定还会另有发现。”

这作为朝局参与者的摄政王李恪根本就不需要过多的查探就能分析出来:老国公年纪大了,父皇早就特赦他,非大事不上朝,他多年不上朝,不可能树敌。

那尉迟宝林本身功夫也不差,再凭着老国公在整个军中的威望,混的那也是风声水起,除了有爱附庸风雅,喝点花酒的小毛病,也不是仗势欺人之辈,没有得罪过他人。

“老国公那天在宫门口也碰到了我,我还和他打了招呼,他黑着脸理都不理,拖着铁鞭跟我擦肩而过。”

这时,李治忽然回忆起了一个细节,是被他曾经忽略的,但现在有任何的疑点都不能放过。

是啊,老国公为何谁都不打,单单打那个长孙无忌?

要说那些天,来不及跑而被他堵住了的倒霉鬼,也不止他长孙无忌一人,其他人最多都是被扯住臭骂了一番,只有长孙无忌,是老国公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提鞭就打的。

“就你这孱弱的身体,那老国公一鞭下来还不就去了半条命?无端打死或打残皇子,你真当老国公老糊涂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