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催眠与梦
第一章 西方学者的解梦学说与理论
弗洛伊德的解梦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解梦理论主要集中在《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和《精神分析纲要》等作品中。归纳一下,弗洛伊德的解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各点:
梦是一种在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的满足。在《梦的解析》中,这个欲望被弗洛伊德总结为力比多。力比多是把德语翻译过来的叫法,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在弗洛伊德看来,“我”分为本我、自我以及超我,本我就是最本能的反应,因此欲望就不仅仅来自于力比多,它还受其他求生的本能、自我保护的本能等的影响。
梦分为愿望之梦、焦虑之梦和惩罚之梦。
这三者实质上都是愿望的满足。我们清醒时糊涂时所有的愿望、担忧或者做错的事都会在梦中出现。不过,弗洛伊德说创伤梦不是对欲望的满足,这是欲望满足理论的例外。
梦的材料和来源包括四个方面:做梦是前一天的残念;睡眠中躯体方面的刺激;幼年经验,儿童时的事情在成年后的梦境中反复出现;人类历史经验的累积,即人类在历史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会流传下来,并在梦中呈现。但是单独的某一方面的材料形成不了梦,需要和压抑的欲望结合才能形成梦。
弗洛伊德在《论梦》中说,梦的作用是维持睡眠,而不是影响睡眠。
梦的内容分为显梦和隐梦。解梦是治疗师利用患者对梦中意境的想象,揭示出隐梦的意义。通过稽查作用和梦的伪装,隐藏的愿望才能进入意识组成显梦。
这里的稽查作用是指使隐梦所包含的无意识冲动进一步伪装和转化成显梦的内容。这种转化过程也就是做梦的过程。
强调象征作用。对象征的熟悉可以让人很快地解梦。
弗洛伊德指出,象征作用有时可以使我们省略询问梦者这一环节而对梦直接进行解释。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要熟悉梦的象征和梦者的相关情况和做梦前的情况,这样我们才能直接解梦。象征并不排斥想象,我们既要利用梦者的联想,又要利用解梦者的有关象征知识来弥补联想的不足。
一个梦可以做出很多方面的解释。比如同一个梦境,在不同的人脑出现,或者是在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状态时出现,都有不同的解释。
梦是自我和本我的交战。自我是人的本能体现,而人的本能往往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也就是经常被超我所禁止。所以我们可以在梦中看到冲突的欲望。
梦是愿望的表达和满足吗
弗洛伊德把梦的实质理解为:梦是一种愿望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他引用大量的梦的例证证明梦的意义在于愿望的满足。他指出,使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可用以维持精神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睡眠不受干扰。
弗洛伊德多次进行自我实验,他故意吃很咸的食物,控制饮水,在口渴的状态下入睡。晚上梦见喝水,痛饮甘泉。他从梦中醒来确实想喝水。梦中的喝水可以缓解他的渴,他就不用醒来,睡眠得以保证。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方便的梦”。
弗洛伊德年轻时,经常晚上工作到深夜,早上贪睡而懒于起床。早上到来时,梦见自己起床梳洗,心理上有了交代,继续睡下去就觉得心安理得。他还发现与他一样贪睡的医院同事裴皮的梦。有一天早上,裴皮睡得正香,房东太太喊道:“裴皮先生,快起床,您该上班了。”于是他梦见自己睡在医院的某个病房里,床头牌号还写着自己的名字,裴皮在梦中想,既然自己已经到了医院还住进了病房,就一翻身又继续睡觉。
有位朋友的妻子梦见来月经,请教弗洛伊德是什么意思。弗洛伊德推测说她怀孕了,而她的愿望是不要怀孕,所以在梦中月经如期而至。
另一位夫人梦见上衣沾满了乳汁,弗洛伊德解释她已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并非是第一胎,年轻的妈妈希望即将诞生的孩子比上一个孩子有更多的奶水吃。
一位年轻女人因终年在隔离病房里,照顾患传染病的小孩,许久没有参加社交活动。她告诉弗洛伊德,她梦见一大群人欢娱。弗洛伊德解释说,她希望孩子的病早日康复,满足她参加社交活动的愿望。
弗洛伊德认为,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梦,本质上都是愿望的达成。儿童的心理较之成人的单纯,所做的梦也就单纯。他说,就像我们研究低等动物的构造发育,以了解高等动物的构造一样,我们应该可以多多探讨儿童心理学,以了解成人心理。小孩的梦,是简单明显的愿望达成,虽然它比起成人的梦显得枯燥,但却提供了梦的本质是愿望的达成。虽然它比成人的梦简单,但却证明了人的梦的本质。因为儿童的梦简朴、明白、易懂,它未曾化装或很少化装,有摄入心魄的自然美。分析儿童的梦不需要任何技术。
1896年夏天,弗洛伊德和妻子、8岁的小女儿、5岁3个月的儿子,以及邻居家12岁的小男孩一起去旅行。他的小女儿对邻居家的男孩有好感,两人玩得十分开心。第二天早餐时小女儿说:“昨晚我梦见艾米尔成了我们家的人,和我们一样叫爸爸、妈妈,和我们同睡一个房间。妈妈进来,在每个人的枕头下塞了一块巧克力。”小女儿想让邻居家孩子成为永久的好朋友的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
儿童的梦是愿望的满足,成人的梦也是如此,这点在文艺作品和日常生活中论据很多。施温德作的名画《囚犯的梦》,可被看做是梦的满足的典型代表。囚犯想从窗口逃走,因为阳光从窗口射入牢房,将他从梦中唤醒。重叠而立在窗前的妖神,无疑代表囚犯攀缘上窗所应继续站立的位置。站在顶端而靠近窗口的妖神的面貌,恰好和梦者面貌相似。
在解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梦不仅能用来满足愿望,还可以用来作启发自己思路,认识环境等多种用途。
梦与精神病类似吗
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对梦有着不同的解释。早期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梦没有意义,而到了今天,这种观点已不复存在。第一个提出对梦的全面解释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这是一位心理学界的伟人,他曾和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被誉为对20世纪思想影响最大的三个犹太人。继弗洛伊德之后提出的新的对梦的解释,无不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响。虽然新的解释往往反对和批评弗洛伊德,但是它们的产生也同样是由于弗洛伊德梦理论的激发。这使得当今任何一本谈梦的书,都不能不谈及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
作为一名医生,弗洛伊德经常要治一些精神病人或其他“脑子有毛病”的人。别人往往对这些人的话不屑一顾,但是他却总觉得这些人的话也值得分析。比如这些人是一辆撞坏了的汽车吧,我们不正好可以看看汽车内部的结构吗?如在车子完好时,我们还看不到它的内部呢!在这个分析心理有毛病的人的过程中,他发现梦和精神病有些类似,于是他又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梦。
有一天,他终于发现了梦的秘密。他高兴极了,高兴得发出狂言,说:“在这个酒馆里应该竖一块石碑,上边写上‘某年某月某日,弗洛伊德博士发现了梦的秘密’。”
这话看起来够狂傲的吧,可是现在心理学家们不觉得他狂傲,反而说他伟大。因为,他的确发现了梦的秘密。
弗洛伊德指出,梦的材料来自三方面:一是身体状态,二是日间印象,三是儿童期的经历。梦的材料来源于身体所受刺激,这是几乎每个人都承认的事实。例如一个人如果饿了,在梦里就会梦见吃饭;如果一个人脚冷了,就可能会梦见在雪地里行走;如果一个人咽喉肿痛,就可能梦见被人卡住脖子,如此等等。弗洛伊德虽然也同意身体所受刺激会影响梦的具体内容,但是他却认为这些身体所受的刺激只是被梦作为素材使用而已,对梦的意义影响不大。
白天经历的事会进入晚上的梦,这也是很多人都注意到的事实。假如临睡前看了一场战争的影片,有些人在晚上就可能会做战争的梦。再如弗洛伊德自己的例子:梦中“我写了一本有关某种植物的学术专论”,其来源是“当天早上我在书商那儿看到一本有关樱草属植物的学术专论”。弗洛伊德指出:两三天前发生的事,如果在做梦前一天曾想到,也同样会在这天晚上的梦里出现。但是,他认为梦绝不仅仅是白天生活中琐事的重现。梦中,我们借助白天的一些小事,目的在于用这些小事影射另外的更重要的心事。
弗洛伊德提出,那些清醒时早已忘记了的童年往事也会在梦中重现。例如,“有一个人决定要回他那已离开多年的家乡。出发当晚,他梦见他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地点,正与一个陌生人交谈着。等到他一回到家乡,才发现梦中那些奇奇怪怪的景色,就正是他老家附近的景色,那个梦中的陌生人也是实有其人的。”再如,“一个30多岁的医生,从小到现在常梦到一只黄色的狮子,后来有一天他终于发现了‘实物’——一个已被他遗忘的瓷器做的黄狮子,他母亲告诉他,这是他儿时最喜欢的玩具。”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梦的唯一目的是满足愿望。例如,口渴时做梦喝水。梦可以满足人的愿望,这一点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总是把美好而又难以实现的愿望称为“美梦”、“梦想”。但是说梦的唯一目的是满足愿望,则并不是谁都能同意。一个人做噩梦被人追杀,难道是他内心有被杀的愿望吗?弗洛伊德认为是的,所有的梦都是为满足愿望。
他举例说,某女士梦见她最喜爱的外甥死了,躺在棺材里,两手交叉平放,周围插满蜡烛。情景恰恰和几年前她的另一个外甥死时一样。
表面上看,这不会是满足她愿望的梦,因为她不会盼着外甥死。但是,弗洛伊德发现,这个梦只不过是一个“伪装后”的满足愿望的梦。这位女士爱着一个男人,但由于家庭反对而未能终成眷属。她很久没有见过他了,只是在上次她的一个外甥死时,那个男人来吊丧,她才得以见他一面。这位女士的梦,实际上意思是:“如果这个外甥也死了,我可以再见到我爱的那个人。”
弗洛伊德由“梦是愿望的达成”出发,推断有些梦是“伪装后”的愿望达成,那么,梦中为何要伪装呢?说到这里,就要讲一下他提出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灵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叫“本我”、“自我”和“超我”。每个人的心都是这三个“人”组成的小团体。
“本我”代表人的本能,它是我们心里隐藏着的这么一个人极端任性,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不懂事。他贪吃好色,谁惹了他他就想报复;一点没涵养。只想怎么高兴怎么来,不管别人怎么想。要是依着他,他会无法无天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弗洛伊德说,不管你自己是否承认,每个人都有这个本我,有这么一面。让我们不自欺地想一想,你自己也一定有这么一个本我:想为所欲为不受约束,贪图享受,喜欢金钱美女。
当然,本我的欲望也不一定都是坏的,有时他只是喜欢玩玩游戏,晒晒太阳。但是不容否认,本我欲望中有不少不道德的想法。
如果人只有本我,人们会不考虑未来,只想及时行乐,不讲法律不讲道德,完全放纵自己,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
好在我们的心灵中,还有一个部分叫“自我”,自我是聪明的,知道一个人不能任意胡为。所以当见到一个美女时,本我虽然恨不得立即占有她,但是自我却不许本我这样做。自我可能会说:“慢慢来,让我先送给她一支玫瑰,先赢得她的好感。”
弗洛伊德说,本我只求快乐,而自我讲现实原则,他要看一个愿望是不是现实,要考虑满足自己愿望的方法。
自我虽然也想一夜暴富,却不一定想抢银行,因为他考虑到这样做后果堪忧——也许会被枪毙。
而且我们还有良心,良心也好像心灵里的另一个人一样,不过这是一个严厉的人。弗洛伊德称为“超我”。超我像个警察,他像盯贼一样盯着本我,不许他干坏事。
本我的欲望发泄不了,就只好靠幻想安慰自己。从而编一些美梦。在心灵的世界里,本我总是偷偷摸摸地出版一些诲淫诲盗的书,超我不禁怒火冲天,决定采取书籍检查制度,不允许坏书“出版”。
本我为了躲过“书籍检查”,只好故意把话说得含糊,晦涩,拐弯抹角,再用上些双关语等等,于是“书”终于骗过了检查,得以出版,也就是说,进入了我们的意识。
梦就是这样形成的。在睡着了以后,本我就开始了幻想,但是超我这个检察官却总在“检查书报”,于是本我只好做伪装。经过伪装后的梦是梦的显意,而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是潜藏着梦的隐意。
弗洛伊德总结说:为了伪装,梦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构造形式,或者说,一些特殊的骗术。弗洛伊德归纳为以下几类:凝缩、移置,视觉化,象征和再度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