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为了做好计划,管理者需要做什么(4) - 不会做计划,怎么做管理 - 高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5章为了做好计划,管理者需要做什么(4)

第35章为了做好计划,管理者需要做什么(4)

北京有位企业高管总是怀疑自己对事物的掌控力。在我看来,他有“管理自卑症”,因为他特别喜欢说一句话:“你看这样行吗?”跟我交流也是这样。据他说在工作中也时常无意识地这样表达,下属听了难免莫名其妙,还有些战战兢兢,怀疑老板的用意。但说到底,是他对管理工作的信心不足。  管理不是个体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本质上讲,是管理者与员工的思维对接,同时也是利益博弈。如果你掌控不了局面,对方就会不自觉地反过来掌控你——即便他可能不想这样。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所以,管理者要让自己具有一种适应、改变和征服的思维特质,你必须知道自己在企业中扮演什么角色,工作任务是什么。然后,你的信心放在什么地方?是戴在脑袋上,写在眼神中,还是被你藏进了口袋里?

在生活中,你要掌控自己的每一种心情,每一个选择,然后坚定积极地执行计划,你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抵达成功。

在工作中,你要引导事情的进度,把控局面,引领众人来保证团队目标的实现。

在管理中,你要对下属员工的实际工作作出客观的判断,并且从容地制订正确的管理计划。

1.把握方向

在管理中,什么是方向?

方向首先不是商量出来的,而是源于管理者自己的判断。像“你看这样行吗”这种句式绝不应出自管理者的口中,否则极为伤害自己的权威。企业是老板、管理团队和员工一起组织起来做事,就像一艘驶往外海的大船。管理者就是船长,他要掌控方向,而下属员工则在船长的指引下,合理分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在行驶的过程中,海上天气多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比如巨浪、海盗等。这时考验的就是管理者的判断力,需要你站出来把握大局,给员工吃下定心丸。如何在这些复杂的局面中镇定有效地指挥团队,是每一个管理者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你必须具备的能力。

2.避免内耗

企业既然是利益群体,就必然有利益分配导致的内耗。人人争利,人人又自私,决定了员工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就会本能地采取自私的行为。管理者如果有强大的掌控力,做好利益的分配,员工的自私行为就能得到遏制。否则,内耗就可能失控,进而造成企业分崩离析。

不同的企业面临的内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我去很多公司参观,都发现了程度不一的内耗现象。天津一家公司的行政主管苦笑着说:“大事小事互相掐,没有一天是平静的。你看,又有人过来打小报告了。”据他介绍,公司每月收到的“告密邮件”就多达几十封,而且全是背后投诉自己部门的同事。在利益面前,没有同仁之情可讲,全是赤裸裸的无情的手段。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的驾驭力不够,对团队事务的掌控力就很容易降低。那么你的管理手段和计划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管理者最忌讳的手段是采取恐怖平衡和冲突管理的策略——强力压制虽然表面上巩固了自己的掌控力,让下属因畏惧而不敢轻举妄动,但隐患反而更大了,未来的内耗也会更加严重。更可怕的是,员工一旦熟悉了管理者这样的招数,他们会联合起来形成统一阵线:表面上争来争去,实则在背后密切配合,一起对付企业的管理层。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将是企业真正的危机。

——你会彻底失去对企业的掌控力,丢掉对经营管理的干涉能力,成为团队的傀儡。

——企业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努力工作和有才华的人或者被淘汰出局,或者主动离职去别的平台。团队中剩下的员工大多是追名逐利和精于算计的“劣币”。

——内耗不断加重,办公室的政治风气浓重,团队文化糟糕,没有向心力,也没有积极发展的意愿。

管理者为了提高掌控力,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发挥领导者的黏合力。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大家都认可的团队文化去黏合企业,减少内耗。凡是具有强大的企业文化的团队,管理都将事半功倍,计划执行的效果也非常好。

激发员工的自主性。管理一方要更多地让员工感觉到他们不是为你工作,而是在为自己认可的东西投入和努力。培养员工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的凝聚力非常重要,因为员工感觉是他们在领导自己,而不是由你掌控。员工越是具有自主性,内耗就越少,管理者对企业和团队的掌控力也就越强。并且这也是最高明的做法,因为完全看不到你去主动掌控的痕迹。

管理者每天应该做的四件事情

现在,你至少应该了解到一个事实:管理者和经营者并不是一个概念。他们虽然都坐在管理的位置上,但从事的工作内容却大有区别。管理将经营纳入了自己的“手心”,但实际中需要付出的还有更多。

管理者真正应该做的工作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亚当斯曾经说过自己的定义:“管理者要对增加企业经营效益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策划,利用一切方法收集有用信息,为企业制订行动计划。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学习掌握自己所需要的工具,适应市场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变化。”

这并非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管理学家杜拉克同样指出了这一点,他还认为这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是最起码的工作。在企业的管理中,有一条基本原则是主管人员不能忽视的:“任何一种产品和业务,一旦开始了就存在衰落的可能。”所以杜拉克认为做计划是多么的重要!为了做出最有效率的计划,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方方面面进行最新的考察,得到最新的信息。并且,要利用每天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管理者要拿出自己的决策和行动,这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最终产品。没有一种产品比它还重要,除非你愿意让时光浪费在办公室,任由竞争对手微笑着超越你。知识和洞察力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是我们拿出了什么样的计划。

从现在起,每天走进办公室,你都应按照我提供的这四个步骤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一件事,收集和定位问题

“我怎么设计,才能让企业更好?”事实上,单纯地思考该问题是不明智的,虽然有99%的老板甚至每天临睡前都在绞尽脑汁地考虑这件事。我的建议是,忘了这个一厢情愿的话题,不要让它成为脑海中的疑问。你要做的是务实地观察企业现存的问题:

——企业最近发生了什么?

——企业面临哪些需求?

——企业现在有什么条件?

基于这三个方向,在内部安排人员替你收集信息,把所有的问题都摆在桌面上。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功课。我经常对学习管理的人说:“上午10点钟之前,你要让公司今天的待办事项全部交到你的助理那里。”而在实践中,这个时间还应该更早。我发现那些急迫地希望看到问题的人,他们在管理上的成就比喜欢谈论目标的人更高。

第二件事,分析问题

其次,你必须掌握企业已经发生的事实,对问题进行分析。昨天有哪些工作没做好,需要今天解决?像这样的问话就很实际。分析问题时不应该带有感情色彩,也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么做的后果是可怕的。你要召集下属,从市场、管理、人才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并引导人们提问。在这个阶段,尽量让员工多发言,不要害怕听到刺耳的声音。越是能把你从早晨的美梦中打醒的建议,对企业的价值就越是积极的。管理者要多听取逆耳之言,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

第三件事,配置资源

随着问题的呈现,下一步你要根据自己对业务和目标的预期来配置企业的资源:“需要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或者:“企业有解决该问题的能力吗?如果有,我可以为此做什么?”管理者需要立刻知道企业当前的资源水平是怎样的。比如产品线、售后服务质量、开发部门的能力和市场部门可以做到上限等。

把这些资源量化,并作为考虑工作计划的重心,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是作出决策和计划前的关键一步,因为超出资源配置能力的计划是毫无意义的。你要重点考虑如何为下属创造工作的机会,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怎样提高企业的实战能力,彻底根除这些问题或者真正把握当前的机遇,提升企业的效益。

第四件事,作出决策和相关计划

管理者在一天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作出你的决定,制订一份由员工执行的计划。我们决策的目的是什么?想一想你要开发哪些产品,增加哪类员工职位?或者解决哪些业务导致的业绩下降问题?我们要决定放弃一些项目,保留另一些项目吗?还是继续加大投入,维持企业的扩张?没有一个决策是容易的,它们总是一起涌过来,让你感到头疼,加大决策的成本。

但是,你可以不去想这些,而是直接遵循优先决策的原则——首先要保证最有可能为企业获得机会、增加效益的计划得到实施。把最好的资源都投到这些计划上去,而不是在那些长期以来已经证明劳而无功的项目上继续浪费时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