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止咳平喘老偏方,不咳不喘,身体倍儿棒!
第4章止咳平喘老偏方,不咳不喘,身体倍儿棒!
坚决拒绝痰多、咳嗽、气喘吁吁、让人生厌的日子! 22.慢性咽炎困扰你?吃海带治好它!
症状:慢性咽炎,咽喉堵痰
偏方:取海带干250克,用水浸泡直到全部涨开,然后用刀切成细丝,放到沸水里烫熟,滤干水放入容器中,加入约100克白糖搅匀腌制,2~3天后可食用。每天吃一小碟,约20~30克左右,一般服用2周为一疗程。
很多人都喜欢吃辣,我一个同学的母亲很爱吃辣,尤其很爱吃煎炸香脆的食物和川菜,这样的习惯有几十年了。但近几年来,她开始有咽部的症状,感觉到咽部好像有一块痰堵住,用力咳又咳不出,有时候可以咳出些白色黏痰,就会舒服些,但不久又会难受,时不时还有反胃、干呕的不适。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咽炎。
医生叫她别再吃煎炸、辣的食物,她很听话,改了饮食习惯,并开始服用各种慢性咽炎的药物,也试过中医,每个星期煲好几次中药,但效果一直都不明显。后来她听说我经常看些疑难病,就来到我的门诊求医。考虑到患者用过各种各样的方子,于是我让她试一下一个她肯定没用过的方法:海带干。具体方法:海带干250克,用水浸泡直到全部张开,然后用刀切成细丝,放到沸水里烫熟,滤干水放入容器中,加入约100克白糖搅匀腌制,2~3天后可食用。每天吃一小碟,约20~30克左右,一般服用2周为一疗程。
她有点怀疑地问,这么简单的食材真能治疗慢性咽炎吗?我笑着说并没有忽悠她。海带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同时它也是一种中药,中药名叫做昆布,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功效。像她这种症状,从中医看来可以认为是痰饮滞留于咽部,使用昆布显然是有针对性的。
慢性咽炎虽然常见,但其病因却非常复杂,是外界各种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反复损害咽喉黏膜而造成的。例如像病毒感染。咽炎患者咽部病毒的检出率为27%。这些病毒主要为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和腺病毒。而像吃煎炸、辛辣食物,过度讲话发声,这些也都可视为外界因素的损害。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这些外界损害因素消失后,慢性咽炎仍然不能好转,其原因可能与机体的内部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反应过度敏感有关。有研究发现,慢性咽炎患者变应原检测有阳性率高达50%~60%,这提示过敏反应因素在慢性咽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现代药理学分析,海带对慢性咽炎的外因、内因均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作用。海带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对多种细菌及病毒均有抑制甚至杀灭作用,这可能是由其内含的碘成分所致,比如药理试验研究就发现,海带对于疱疹病毒、腺病毒有抑制病毒dna复制的作用。
同时,海带还有影响人体免疫器官、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异常,以及消炎之效。比如临床上静脉输液患者往往会在输液位置出现的肿胀、疼痛不适,这时候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海带湿敷局部,能够起到迅速消肿、止痛之效。
同学的母亲听明白了,回去后服用两周后复诊,说服用五天左右,咽部症状已开始减轻,现在咽部痰阻感很轻微,基本没有异常不适感。我嘱咐她以后少吃辛辣食物,清淡饮食,多喝水,多吃海带,至今她的慢性咽炎都没有再复发。
23.巧喝粥治好气喘
症状:适用于老慢支、哮喘引起的反复气喘发作
老偏方:取干蛤蚧1只、大米100克、生姜数片、大枣数枚,可另加适当调味料,蛤蚧洗净用清水浸泡10分钟后,放入锅内,水煎后,再加其余物料煮粥服食。
五年前,陈大伯开始出现反复气喘,每行走约20分钟即出现气喘气促,需要坐下来休息,多次住院,排除心脏病,诊断为慢支肺气肿及合并哮喘。中药西药都吃了很长时间,但病情仍渐渐加重,近几个月发展成为行走约数百米即开始气喘,休息后缓解,但隔一米开外仍可听到有粗重的气喘音。
此外,陈大伯的病还有一特点,就是一忍尿就会气喘,排尿后就能缓解。有一次他坐儿子的车出门,路上因为想小便,却没有找到公共厕所,只好憋尿,结果在憋尿时出现明显气喘,儿子只好马上停车,让他下车在路边小解,这样才症状消失。从此以后,陈大伯再也不敢坐车出远门了。
后来,陈大伯的儿子带他来我这里就诊,我最初给他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后来,我建议他用一个食补的偏方,就是吃蛤蚧粥。具体方法:取干蛤蚧一只(中药店中可买到)洗净,用清水浸泡10分钟,放锅内水煎,然后加入大米100克、生姜数片、大枣数枚和适当调味料。蛤蚧气味较腥,如果煮粥,加入生姜、大枣有助于去味。
蛤蚧除了煮粥的做法外,还有另一种吃法:将干蛤蚧研磨成细末,每次用2克,加入蜂蜜,配温开水冲服,每日1~2次。与蛤蚧粥相比,用粉末冲服配上蜂蜜,操作更为简单,更易接受。一般一个月为一疗程,可服用1~3个月。
虚性气喘,简称为虚喘,从中医理论看来,虚喘与肺、肾两脏密切相关。比如这位患者,长期的气喘,耗伤肺气,肺气必虚;而老年人本身肾气亏虚,肾主纳气,肾虚则不能纳气,气机上逆,就会气喘发作。这个患者还有憋尿时会诱发气喘的特点,要知道尿与肾是紧密相关,这一点更证明了患者的肾虚证候。
对现代人来说,蛤蚧可能有些陌生。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也很传统的中药,蛤蚧是一种壁虎科动物,药用部位是去内脏的全体,此品主要产自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味咸、性平,归肺、肾经,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的功效。将蛤蚧用于治疗虚喘,正好能够起到补肺、肾,治虚喘之效。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对于病程很久的虚性气喘,蛤蚧粥和蛤蚧粉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亦揭示了蛤蚧治喘的部分原理,证实其能够调节体内细胞因子,比如有一种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哮喘的重要介质,这种因子在体内升高时,即会引发剧烈的气喘,而蛤蚧恰能抑制、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从而达到抑制哮喘反应的效果。
陈大伯服用了一个多月后,再来复诊时说这个方法还挺有效,气喘已明显好转,静坐时气喘音很小,行走了一公里路程才有气喘症状。我叫他继续服用,再服用一个月,走路时基本不会有症状,憋尿时诱发气喘的症状也完全消失了。
有一点要注意,处理蛤蚧时要保留尾部,古代的医家就在文献中强调,“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海药本草》)。现代药理研究对蛤蚧身体和蛤蚧尾的化学成分分别做了研究,证实蛤蚧尾中锌、铁含量高于蛤蚧体,尤其是锌含量高42倍;同时还证实,蛤蚧尾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蛤蚧体。这说明蛤蚧含有的化学成分较集中于尾部,这也说明了古人的洞见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24.久咳不止,请喝鸭肫山药粥
症状:中老年人久咳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鸭肫1个、山药30克、薏米30克、大米50克,将鸭肫洗净、切片,再将诸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粥食用。每日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一般人感冒都会咳嗽,往往在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好,但有些患者却不是这样。黄阿姨几个月前因受凉感冒了,出现了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服了感冒药、化痰药后症状缓解,但仍然还有咳嗽。又服用多种抗生素,可咳嗽仍没消失,后来,她听有位朋友说我治好过一些疑难肺病,于是就专门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来我门诊看病。
初见黄阿姨时,她的样子很憔悴,还不停地轻声咳嗽。她说已经咳了几个月了,痰多质稀,每当遇到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后加重,喉咙很痒,双腿肌肉酸软无力,食欲也不佳,吃完后总会腹胀,睡眠还可以,每天大便三四次,却不成形,小便倒是正常的。
黄阿姨说已长期服用多种中西医药物,不想再服用药物处理,希望我给她用些食疗方法,因此我向她推荐了一个方子:取鸭肫1个、山药30克、薏米30克、大米50克,将鸭肫洗净、切片,再将诸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粥食用。每日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
黄阿姨服用了上述方子,两周后复诊说咳嗽已经明显减少了,几乎无痰,喉咙也不太痒了,慢慢开始有点胃口,食后再也不会出现腹胀不适,大便每天一次,成形,明显好转。她继续服用一周后,基本痊愈。
从中医看来,黄阿姨的症状属于肺脾两虚的证型。患者刚开始感染外邪时,肺气与外邪相争,但始终未能把外邪完全清除出去,结果正气与外邪,谁也不能占上风,打起了“持久战”,久而久之,患者的肺气亏损自然不必说,脾的气也同样受到损伤,这从患者食欲欠佳、食后腹胀、每天大便三四次且不成形这几个症状就可以看出。至于双腿肌肉酸软,同样也是脾虚的特征,因为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去濡养,自然酸软无力。
对于这样的患者,培土生金,就是一个理想的临床思路。从中医五行理论来看,脾胃属土,肺属金,土为母,金为子,母荣则子荣,因此,补脾气,则能生肺气。脾主管运化,肺主管呼吸,脾传输饮食水谷的精气,向上输送到肺,与肺吸入的气结合,变化而成宗气,所以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的说法,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影响,这就是脾助肺益气的作用。脾气健旺,则肺气充足;脾脏生血,阴血充盈,则可濡养滋润肺阴,达到肺之阴阳平衡。另一方面,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又需借助肺气的宣发与肃降。《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意思就是说人体的水液,由脾气上输到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而布散周身及下输到肾或膀胱。
培土生金法在中医治疗慢性咳嗽中具有理想的效果。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黄芪建中汤治疗肺虚损不足,可谓甘温培土生金法的开端。李东垣认为“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创健脾益气之法充实了“培土生金”的内容。李士材也说:“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生金,勿拘于保肺。”
鸭肫山药粥其实主要是补脾之品,用来治疗咳嗽,是取“培土生金”之义。鸭肫,即鸭胃,它与中医的“鸡内金”一样,都是补益脾胃之佳品,但从食疗上来说,一般取鸭肫口味更佳。山药是补脾益气之佳品,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各诸侯就把它当做贡品,进贡给周王室。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药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肯定作用,这也证明了它“补正气”的效果。至于薏米,同样也曾是贡品,据记载乾隆皇帝很爱吃薏米做的八仙糕。薏米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益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更发现,它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在皮肤科经常会使用薏米治疗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和寻常疣等病毒性皮肤病。显然,对于慢性咳嗽来说,薏米这个抗外邪的作用,也是非常有益的。
25.甩腿扭膝,甩掉老慢支
症状:老慢支
偏方:
1一手扶住支撑物,挺直身,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上翘起,然后向后甩,脚尖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两条腿各轮流甩动20~30次。
2扭膝时两足平行靠拢,双膝并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扭动数十次,然后再逆时针扭动。反复3遍,扭完双膝后随意地活动活动肢体以做放松运动。
有句俗语“甩腿扭膝,八十不老”,说的就是人们如果好好保护下肢,八十岁也不会老。中医认为,常甩腿扭膝,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舒通经络,调整机体功能,延缓衰老。除此之外,常甩腿扭膝,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功效。
每逢周末,我都会带小孩到小区的广场玩,在广场上,我注意到经常有位老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孩子和其他老人玩耍,觉得挺奇怪。后来我跟他熟悉了,也渐渐了解了他的情况。老人家姓张,今年70多岁了,有老慢支,走一会儿就气喘,所以没法参与其他老人的活动。他的病还经常加重,天气一冷,就要感冒、气喘、咳嗽、咯痰,要去小区的诊所打吊瓶。
得知了张大爷的情况,我建议他不要一直这样做,要想他的老慢支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得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张大爷说他也明白,很多医生也告诉过他这个道理,但他走一会儿就要气喘,更别提像什么跑步、游泳等剧烈运动了。我告诉他有个办法很适合,原地就能实施,就是常做甩腿扭膝的动作。具体动作:甩腿时先一手扶树或墙或稳定的支撑物,挺直身,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上翘起,然后向后甩,脚尖向后,脚面绷直,腿亦伸直。两条腿各轮流甩动20~30次。另外,扭膝时两足平行靠拢,双膝并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扭动数十次,然后再逆时针扭动。反复3遍,扭完双膝后再稍事随意地活动活动肢体以做放松运动。
我又嘱咐他,甩腿扭膝动作可反复进行,每天运动一次,每次运动约半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自身体质状况进行灵活调节,以运动时和运动后无明显疲劳不适感为宜。
张大爷刚听这个方法有点半信半疑,但知道我是医生,他也愿意试试。此后,张大爷每天坚持这个方法,一开始只能做上几分钟,就要停下来喘气,坚持上一个月后,他渐渐能够锻炼上半个小时了。张大爷自己感觉气喘的症状改善很多,可以走上十几分钟也不会喘气。他继续坚持了两个多月,一个周末我再带孩子去广场,惊奇地发现他竟然和一帮老人一起在笑容满面地打太极呢。
后来,张大爷还是忍不住好奇地问我,为什么甩腿扭膝这个方法对老慢支管用呢,我一时半会也答不上。这些专业的医学术语,张大爷未必能听懂。好吧,在此我就简单地说明一下。
现代医学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除了呼吸道症状外,还有常见的骨骼肌消耗、营养不良等肺外表现。因此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强调进行全身的运动训练,尤其是涉及多组大肌群的下肢运动训练来优化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将肺功能障碍的影响降到最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即目前所提倡的“肺康复”。2007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美国心肺康复协会联合推出的《美国肺康复医学指南》,已经将下肢肌肉运动训练作为copd患者肺康复的必需内容,推荐等级为1a级。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下肢运动训练使copd患者的步行距离、最大运动负荷、最大摄氧量均显著增加,通气功能和心功能均能明显改善。
现代医学提倡的下肢运动训练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步行、爬楼梯、游泳、踩自行车等。不过,对于张大爷这样年纪的老年患者,这些方式显然不太适合,万一如果摔倒了,那就更得不偿失。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传统的甩腿扭膝方法,基本是在原地训练,安全性很高,是最适合于张大爷的下肢训练方法。
那么,下肢运动训练应该坚持多久呢?目前研究认为,即便是每周2次,每次40分钟的训练频率,坚持8周,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书第二册(《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第223页:《吹泡泡,老慢支标本兼治》)中,曾介绍过吹泡泡的呼吸训练方法,对于老慢支、肺气肿患者,建议一并使用,效果更佳。因为在现代医学中的肺康复治疗体系中,主要包括了呼吸肌训练、运动锻炼等。吹泡泡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是呼吸肌训练,而本文介绍的甩腿扭膝,自然就是运动训练了。
26.穴位贴药末,远离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