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山峦之后
翌日清晨,一队镶嵌黑色铁皮护盾的马车,浩浩荡荡驶出姜州城,直奔城后方的茂密深林而去。
车马在山林间行了一个时辰,蜿蜒曲回的山路渐渐变得狭窄。车马通行也越来越不方便。
云泽抬手叩了叩车窗,车队立刻停了下来。
盛珩廷翻身下马,走回爹爹马车前,掀起门帘伸手扶着爹爹下了马车。
暗夜和唐十三护卫在车边,警觉地观望着四方动静。
这是一片山坳谷地。谷中一条不算窄的山涧瀑布,自山顶顺流而下。激流汹涌地冲击着山岩,发出轰隆隆的水声。山涧又在谷地汇成咆哮的河流,奔腾向远方。
两侧山坡上丛林葱郁,但山路贴着山壁,崎岖难行。马车只能在山腰下绕行。想要翻越山头,还得徒步。
云泽和盛遂走下马车,向着林间走去。云泽环顾了一圈身边植被,随手指了指不远处一枝细细的青竹。
盛遂二话不说,走上前去拔出佩刀,对着青竹底部一刀挥斩而去。
“哗啦”一声,青竹应声倾倒。盛遂提起青竹,用刀削掉多余的枝杈,只留了顶端一截枝叶。
众人不明所以,只能默默看着安亲王现场为王妃制作了一根竹杖。
正在大家都以为安王妃是要登山用。却没想云泽接过竹杖,转头对着儿子道:“周边警戒吧,如果林间真有姜国驻军,少不了一场厮杀。”
盛珩廷严肃地点了点头,安排军队将铁皮马车拉成一排,横在山林前,组成临时掩体。监察院七处侍卫军立刻原地布防。
暗夜和唐十三则非常专业地护在了安亲王和王妃身边。
盛珩廷陪着爹爹一步步走至林间。右手背在身后已经开始蓄力,做好防御准备。
只见云泽四下环顾,选了个位置站定,眯眼凝神,一双深茶色眼瞳瞬间变成火红色。
他举起手中青竹杖,开始灌注精神力。只见竹杖底端,冒出细细密密的白色须根。云泽抬起手,竹杖点地,那些须根立刻像是活了般,一头扎进土壤中,迅速向着四方根系链接而去。
整片深林自云泽脚下凭空升起一阵波澜,以青竹杖为圆心,似水中涟漪般,向着四方荡漾开去。
森林被气浪拂过树梢,树叶推叠着荡过一座又一座山头。树叶摩挲着,在山谷中发出幽远的“沙沙”声。
云泽手握竹杖,感受着根系传来的信息。
他猛地睁大双眼,“障眼法!山谷后是一大片平原大陆,兵马城池!姜国国城!”
盛珩廷闻言抬头,遥遥望着深林,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姜国果然在这群山背后!
云泽眉头微颦又道:“看到入口了。等一下!林间左边来一队人马!山间有大炮!”
云泽收了精神力,提起竹杖,转头对儿子道:“撤吧,找到入口了,离这不远。他们已经发现我们的动作,这会派人来了。大炮守军还没看到我们。”
盛珩廷点了点头,立刻挥手:“撤!”
暗夜立刻护卫着安亲王和王妃返回车内,自己翻身上马护在车边。因为山路狭窄,撤退时队伍只能头尾互换,来时的队尾打头阵先走。
盛珩廷与暗夜互视一眼,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暗夜一夹马腹,护卫着安亲王和王妃的马车先行离开。盛珩廷和唐十三则在队尾,等着全队撤退,才带着影卫一起离开。
忽然,林间几道破空声骤响,银光闪现,几支羽箭飞射而出。
唐十三眉头一皱,调转马头大喝一声:“保护殿下!”
十几名影卫齐齐围了上来,截断了追击而来的敌军。
盛珩廷冷眸回头,抬手一甩,一排冰锥扫向林间。他对着唐十三命令道:“撤,不要追。”
众影卫立刻一边防御,一边后退。林间归隐入短暂的寂静后,随着弓弦破风,攻势卷土重来。箭矢穿透树叶,箭头似流星般划过,带起尖锐的风鸣。
唐十三一边带人做着断后防御,一边看着大队人马安全撤离。待林间攻势稍歇,唐十三赶紧招呼影卫们离开。
忽然,林间一阵马蹄疾驰,一名身着银铠,手握长枪的将领,策马向着唐十三直冲而来。
那人半盔遮面,紧抿的嘴角能看出他冷傲的神情。他策马冲将过来,忽的从身后掏出一支竹管,瞄着大盛队伍撤退的方向,便欲拉弦。
唐十三眼瞳一震,一个纵身,丢出手中长刀,阻断那人发射信号的动作。接着脚下疾驰两步,飞扑向前,将那将领从马背上拉了下来。
那将领跌落马背时,回身掣肘,拉开了信号。只见一道光火直冲天际,“嘭”地一声,炸起一簇明亮的烟火。
地上半截被拉开的竹管,开始迅速冒出浓烟。不多时便形成一团灰色烟雾,在森林间飘然升起。
唐十三一把扼住那人脖颈,“嘭”地一声猛灌在地。那敌将虽是气势勇猛,但真打斗起来,确是抵挡不过唐十三一招半式。
唐十三抬头便见敌人后方支援的兵马,已经冲出树林。他也不再多费时间,回头对着刚要冲进林间迎敌撕杀的影卫们,大喝一声:“撤!”
敌人将领已经发了信号,他们必然有援军。唐十三必须让影卫们速速撤离,不能让兄弟们在这里白白消耗掉。
影卫们听令,立刻收了攻势,迅速撤退。
唐十三见所有影卫都撤走后,才提起地上那名敌人将领,用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敌军已经追击了上来,待冲至唐十三身前,看到他手中提着的将领,又不得不停了追击。
唐十三冷笑道:“后退,否则现在就抹了他的脖子。”
敌军众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纷纷后退开去。
唐十三一边箍着敌军将领的脖颈,一边后撤。他不知为何这么弱的人也能当将领,也不知为何身前这人丝毫不反抗。
但来不及多想,巨大的爆炸声在他们身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