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农家事
包氏摸准了王氏的心思,一提起这个话题就没完没了,殊不知只要自己对自己好点,养好了身体,生孩子这都是水到渠成的。
有钱也舍不得花,身体都让自己给搞垮了,要不是在李家干活有中午的一顿饭,王氏现在的身体更差。
“哦,行!”王氏有些失望,本来还想着胡氏是去过城里的人,见过大世面,能帮她想想办法,谁知道让包氏打断了。
“行了行了,你们也不用帮着忙活,都坐下来歇歇,来,尝尝我这回带回来的点心,挺好吃的!”胡氏怎么也不可能让她们帮忙收拾,看王氏那样子,连忙打破尴尬的场景。
“好,那我可要尝尝了!没吃过这么好看的点心呢?”包氏挺爽朗的,特别是林氏不在,几个女人中也就只有包氏最健谈了。
一时间气氛倒是挺好,大家仿佛都忘了王氏刚才的事儿。
大概有一个半时辰,女人们看时间也差不多了,该去砖窑场帮忙的去帮忙,该回家做饭的做饭,各自忙活自己的去了。
每次回来的第一天,都会让听村里人说各种各样的事情发上在村子里的大事儿小事儿,大部分都挺有意思的。
不过这一会儿的功夫,胡氏对王氏的事情也有些了解了,还不就是她们这些同龄的人都又生了孩子,只有她一个人没有,心里具不舒服了,饭桌上,胡氏还感慨了两句。
“你是不知道,现在荷花她娘感觉和原来不一样了!”其实不只是胡氏,李氏她们几个也看出来了。
原来的王氏是一个踏实能干的女人,不怕苦不怕累,最初那段日子确实很辛苦,她从来不会抱怨,好吃的好穿的都留给丈夫和孩子,这本没有错,也是从古至今所有女人的共同特点。
可是后来就不能理解王氏的做法了,李家村在短短的两年间就开始致富发财,可是王氏依然这样,十分节俭,不知道把身体养好才是正经,这样李家的女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那么多钱,攒着有什么意思?又不会生孩子,真是无语了!
“算了,大嫂,别人家的事情也不归咱们管,荷花她娘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咱们别管那么多了,劝也劝不住!”李氏无语了,她一直爱计较一些,但是在花钱这个事情上,绝不含糊。
她们都是比较开明的思想,钱是挣来的,不是省来的,会花钱的人就会挣钱,所以他们不能理解王氏的做法,说的难听的,王氏这都是作的。
“行吧,咱们不管了,别说这难受的事儿了,说点高兴的,几年不在村里,好多孩子都成亲了啊!”胡氏想想这个就羡慕。
和她一样年龄的,像李大海家的李麦,李梁还有李大树家的李大宝几个孩子都成亲了,和李玉锦兄弟差不多都是同龄人,看着包氏和刘氏都当了婆婆,她也很想啊!
“大嫂,你着急,我也着急啊,你看看,锦儿还有谦儿好歹做官了,有个正经事儿干,看看我这程儿,整天舞刀弄枪的,也不说读书了,无所事事,也不说成亲!”
“弟妹,你说说咱们家这孩子都咋回事儿啊,都不急着成亲,搁咱们那会儿,早就成亲了,娃娃都有了!”胡氏和李氏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共同语言,两个当娘的别提多羡慕人家孩子了。
“锦儿不是说了过年要回来的吗?到时候你好好说道说道,心里要是有喜欢的姑娘一定要说出来,咱们当娘的好好帮着看看!”
“是啊,走吧弟妹,咱们好长时间不回来一回,到村里转转吧!”胡氏突然怀念那种原来在村子里,没事就到街上转转,和大家伙聊聊天的感觉,自从搬到县城,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很少有这种机会!
两个人相携走出大门,这个时候已经是傍晚了,秋天这个季节的天气正是凉爽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完晚饭,就在门口休息,和邻里们聊天唠嗑!
“安福家的,听说你们回来了,我还没顾上上门呢,来来来,坐这儿吧!”有门口的妇人看到妯娌几个,热情的招待。
“谢谢三婶了!你们刚才聊啥呢?”胡氏也不客气,虽然有这么长时间不见,但是再次看到熟悉的面孔,立刻就觉得亲切。
“正说着这几天咱们村里的喜事儿呢,你看看冬天大家伙都闲了,正是嫁娶的好时候,就下个月,咱们村里就有好几家呢?”添丁进口,都是村里的好事情,大家伙都高兴,现在李家村越来越壮大了!
“都有谁家啊?”胡氏跟着乐呵!
“这不,和你们关系比较好的李大树的二宝,今年十七岁了,这不过几天就该娶媳妇了,这憨小子,听说媳妇可漂亮了!”
“是吗三婶?这大树家的没跟我说呀,到时候我可要去好好送份礼!”胡氏说道,原来别人成亲的时候,他们一家子在县城,都是捎份礼物回来,这次人在家,一定要好好准备准备。这些年,李大树两口子可是没有少帮忙。
“这倒也是,咱们村里啊,现在家家户户关系好着呢,只要是有好事情,咱们都去随礼,现在不差钱儿!”三婶豪爽的挥手。
说的倒也是,原来是只有有亲戚的才会互相随礼,还不是因为家里穷,那会最怕的就是有亲戚家办喜事儿啥的,一次礼随的好些天都要饿肚子,现在不一样,大家都不会在乎这一点礼物用的钱。
“这样好啊,咱们的关系越来越好,就是我们不住在村里了,以后见到的越来越少了!”胡氏说道这个有些伤感,好歹也是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村子,十分舍不得。
还有邻村还有她年迈的爹娘,他们不可能一大家子也跟着去京城,胡家兄弟几个就是靠种地才慢慢攒下来的银子,去京城会不适应的。
“没事儿没事儿,你们这是往高处走了,咱们李家村也出了大人物,这是好事儿啊!”三婶爽朗的笑笑,倒是挺会安慰人的。
之后呢,把村里最近要办的喜事儿一个个的说道一番,让胡氏回来没多长时间,就对村里的近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回头也好好准备准备,省得到时间了,礼物啥的都没准备,多尴尬啊。
好事儿很多,就连村里的王寡妇,由于跟着李家村的趋势,每年都把自己的几亩地种上药材,这几年也攒了不少钱,前一段时间,刚刚从外面领来一个孩子。
她不愿意要近处的,要不然长大了以后说不定就不跟她亲了,所以就托人到别的镇上,找了个小乞丐,这也是她托的人心善,本来准备买个小孩子呢,就看到了街旁可怜巴巴的小乞丐。
整天吃不饱穿不暖的,一听到有人愿意领养他,哪有不乐意的道理,自然乖乖的跟着来了,几岁的小娃娃啥也不懂,只知道跟着面前的女人,他可以吃得饱穿得暖,别提多幸福了。
小乞丐从小吃了不少的苦,比一般的孩子懂事儿多了,所以跟着王寡妇,特别乖巧,一口一个娘的,让王寡妇心花怒放,整个人比原来看着年轻了不少。
王寡妇给他取了个名字,随着他们家的姓,就要王平安,就希望他一辈子平平安安的,小孩子整天黏在王寡妇的身后,现在也算是母子两个了,过得开心幸福。
直到天色变黑,胡氏才起身回家,路上还感慨,真是好人有好报,村里的除掉有几家好吃懒做的之外,其他人愿意出力气干活的,都是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让人羡慕。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愿意付出,不向困难低头,总有一天,你会克服所有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李家人这次回来,仿佛回到了几年前,那会儿还没有去县城,孩子们没事儿的时候在村子里玩耍,需要帮忙的时候上山采野菜,大人们整天背着锄头下地里干活,真的没有烦恼,仿佛过得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随着家里的铺子越来越多,越来越有钱,烦恼也越来越多,回到这个地方,会让你全身心的都在放松,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李慧和李秀这次回来的感慨更多了,李慧十四岁,李秀十五岁,原来村里要好的小姑娘们都已经长成了大人,都已经成亲了,两人也挺孤单的。
特别是原来隔壁李大河家的荷花,已经嫁人了,嫁到了柳世杰他们村,第二天李慧出门的时候,就听说她回来了,总是原来的小伙伴,荷花成亲的时候两人也没有回来,这次拿了些礼物,准备过去。
荷花看着圆润了很多,看来日子过得不错,看到李慧李秀两人过来,不由的红了脸:“慧儿,秀儿,你们回来了!”总是新嫁娘,看到原来的小姐妹过来,有些不好意思。
“荷花姐,你成亲的时候我们没回来,这是补给你的礼物!”两人笑嘻嘻的把礼物送上前。
“不用了,你们两个这么客气干啥?”荷花一如既往地温柔,不像李慧和李秀这样总是大大咧咧。
这时候还是挺早的,王氏没有去上工,冲了杯茶水过来给几个小姑娘,然后就收拾收拾准备出门了。
她主要是负责做饭,也算是个管事了,原来李家的意思是一天三顿饭都管,要是家离得近,不愿意吃早饭和晚饭的话,可以回家里吃,然后饭菜钱算成银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