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 爱情心理学 - 霍妮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爱情心理学 >

02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你为什么天生被他/她吸引

亲密关系是怎样开始的?又是什么推动了浪漫之爱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关系开始的第一大步总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接近某人的渴望。吸引的感觉与爱不一样,也不能保证必然会发展成爱情。不过吸引开启了发展爱情的可能性。

彼此接近决定能否相互喜欢

为什么一些人对我们有如此的吸引力,以至于我们愿与他们长相厮守呢?也许多数人只是简单地认为,当某人具有吸引力时,自己才会被其吸引。但实际情况显然复杂得多。

不可否认,吸引力与有吸引力的人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有关,但也取决于被吸引人的需要、喜好以及彼此所处的情境。并且,吸引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这取决于时间、地点及所涉及的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有接近,才能喜欢。如果没有接近,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下文发生。

借助网络平台,我们可以轻松地认识某人,但当我们可以看到别人的微笑、听到他们的声音、真实地握着他们的手的时候,这样的交流不是更具回报性吗?事实上,多数时候,当人们彼此接近时(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所发展的感情更具回报性。

的确如此,真实生活中的接近通常决定了我们能否相互喜欢。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浪漫是缘于与周围人的交往。与人见面不一定会爱上他们,但要爱上他们,则必须先见到他们。

麻省理工学院曾对住宿生的友谊选择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研究者要求寄宿在公寓里的270位学生列举三位他们最亲近的伙伴。(研究者事先将住宿生随机地分配在17栋公寓楼的不同房间内。)结果显示,学生列举出的伙伴居住在不同的房间:隔壁占41%,隔一个房间占22%,隔两个房间占16%,隔三个房间占10%。

在这个研究中,隔着三个房间的住宿生之间的距离仅为20米,但他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只有住相邻房间同学的四分之一。可见,距离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成为朋友。

确实,住宿生成为朋友的机会与他们所住房间的距离有着紧密的关系,住得较近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朋友。事实上,实际上的接近和人际吸引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回忆一下,你念大学时的情形: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你认识了哪些人?谁是你的新朋友?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你所认识的人和最喜欢的人很有可能就坐在你的附近。这也告诉我们,假如我们选择了一个将要居住、上学或工作的地方,那也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我们将与之建立亲密关系的人。

距离是有成本的

那么,为什么接近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一种观点认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近在身边的同伴比相距较远的同伴会更有优势。的确,与一个相距较远的伙伴交往,无论是花费还是付出的努力,都有着更高的成本,比如,距离上的耗时。所以说,长距离的浪漫关系通常没有身边的浪漫关系那样更令人满足,电子邮件中爱的表达怎能有在脸颊上真实的一吻那样令人心动呢?

深陷爱河的人们可能会相信,由于他们的感情基础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浪漫感情。实际上,男女之间的物理距离太大也可以导致心理距离的疏远。可以说,距离是爱情的头号敌人。美国心理学家曾对5000对已经订婚的情侣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中两地分居的情侣最终结婚的比例很低。可见,恋爱感情和距离也是成正比的。那些还在自叹“遇不到合适的”的单身朋友,何不先在公司同事、朋友中寻找一下呢?

当心,接近也会产生不利作用

接近能够增加吸引力,但其作用也是有限的。正如经常吃喜爱的食品,经常听喜爱的歌,经常见到恋人,都会带来厌烦。尽管接近会促进相互吸引,但与难于相处的人接近,并不一定会使我们更喜欢他们。如果我们与某人相处愉快,当他们在身边时,我们会更喜爱他们。但是,如果他们令我们感到生厌的话,接近可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一项针对加利福尼亚州某居住区的研究表明,尽管大多数住户的朋友住在附近,但他们不愿看到的人也往往住在附近。人们之所以讨厌那些惹他们不快的近邻,是因为对方要么高声地放音乐,要么让宠物疯跑,等等。显然,接近能使彼此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但并不能保证接下来的发展会顺顺利利。我们很容易被周围的人所吸引,但如果我们与他们的交往不愉快,我们会更不喜欢他们。

一见钟情的诱惑

假设某一天,你忽然时来运转,发现一位意中人。他/她正坐在草地上看书,或者站在博物馆里端详一幅名画,或者一脚跨上汽车,或者在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前面排队。就在这时,你悄悄地看了他/她一秒钟,那位陌生人身上的某种东西“嗖”地一下触动了你的神经,让你神魂颠倒,也许是因为他/她的美貌,也许是因为他/她的举止风度,也许是因为他/她的某件饰品……你眼前的这个他/她,就像是罩着一圈光环,那么璀璨夺目,那么光彩照人。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呢?真的有“一见钟情”这种事吗?

第一眼就迅速产生好感或情欲,这是绝对存在的。就像只有相信巫毒教威力的人才会被巫毒咒语杀死一样,一见钟情也只在相信它的人们心中存在。“让我们随时做好准备,整装待发。”法国一位哲学家如是说:让我们时刻准备好一见钟情!他认为,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这种机缘的发生不受阻挡!的确如此,一见钟情非常普遍:某调查机构曾对22个国家的数千位男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超过50%的人有过一见钟情的体验!

很多时候,一桩成功的恋情,即最终通向婚姻的那种,在当事人回忆的时候总是被甜蜜地称作一见钟情。当这样的爱情来临时,人们常常怀着巨大热情投入其中。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爱,人生中至少应该有一次。但如果最初的激情遭到了对方的无情拒绝,当事人便会把这种激情看作是昏了头。

来电,原来是童年的感觉

假如与一见钟情撞个满怀,也没有什么好怕的,至少这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但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见钟情?为什么他/她在我心里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

我们常常以为,看到一个人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容貌、神情和气质。其实,这只是意识层面上的“看到”,潜意识层面上的“看到”更加丰富,也更加重要。事实上,当人们陷入爱河,并有着强烈的感觉时,可能都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强烈地被唤醒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