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我们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加措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章我们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第2章我们该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心中有痛,也要舍得很多事情不是逃避可以解决的,很多东西不是掩饰就可以抹去的。没有谁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就算你再圆滑。在利益的冲突下也不可能将一切做到皆大欢喜,总会有人受伤。当出现矛盾,需要取舍时,我们一定得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该舍的哪怕痛也要舍掉。若心存侥幸,也许最后原本想留下的却已回不来了。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修行者,他说他修行是为了逃避现实,逃避现实中的喧嚣、嘈杂和人生中诸多不好的东西,这显然是对修行的误解。我告诉他,修行和生活一样,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面对。如果是为了逃避而修行,那么你已经离修行十分遥远了,而且会越来越远。

前进的路上有汗水和泪水,难免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件事而伤心难过,但我们绝不能沉迷在已经成为过去时的伤心难过中,更不能逃避。事情并不会因为我们的逃避而得以化解,就算可以躲过一时,存留在内心深处的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

就如同世界上始终存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皆大欢喜,总会有人得到,也总会有人失去,这是世界运行的根本规则之一。我一直都认为,人生中真正的喜乐来源于对痛苦的领悟,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不可能感受到快乐。正确地面对得到和失去,得到应该得到的,失去应该失去的,而不是心存侥幸地百般挽留。只有经历过这些,并且有了很深的感悟,人们才会懂得珍惜。而这种珍惜,正是人生中的宝藏,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快意无悔的人生。

一个人在修行的时候,是无法回避那些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人与事的,无论是逃避还是掩饰,都不是生活的本质。苦难从来都是我们精神的上师。只有精神上得到了,才会达到一个高境界。

你是自己的人生参照物

不要以和人相比判定自己的价值,正因我们彼此有别,才使每个人显得特别。不要以别人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最适合你。不要将最贴心的人视若当然,请珍惜他们,如同对待你的生命。不要因为沉湎过去或憧憬未来而使时间从指缝中溜走,过好今天,把握当下,你便精彩了生命的每一天!

总有人问我如何才能成功,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只能反问:“你是失败的吗?”

“是的,活佛,我是失败的,我没有他人活得好。”

每当面对这样的抱怨之时,我总是告诉他们:“你要有自己的活法。”

不要用别人的路标来确定自己的方向,那只会让你迷失。如果你是一条鱼的话,就不要想着像飞鸟一样在天空中翱翔,那不是你的路。什么样的路是独属于你的,什么东西是最适合你的,这些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人们习惯于把别人的关怀和温暖视作理所当然,习惯于追寻遥远的温暖,却看不到最近的阳光。父母、爱人、朋友的无私关切和帮助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是让人备感温暖的太阳,一旦失去,你会感觉到侵肌入骨的寒冷,所以请珍视他们,如同珍视你自己那样对待他们。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总是沉湎在其中无法自拔。时间就好像指间的细沙,会在我们对将来的憧憬中不知不觉地溜走,到最后什么都剩不下。相对于那些已经经历过的过去和无法预测的将来,珍惜眼前的温暖和关切,活出最好的自己,才是最有价值的事。

沉默的人生才厚重

微笑和沉默是两个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很多问题。不被贪婪所诱惑的人最没有负担的,因为没有人与他结怨,他也没有心机和别人计较,这种日子最轻松,这样的人生也最快乐。选择其实很简单,往自己心里感到踏实的地方走就不会错。日子,因为爱而博大,因为爱而温馨,因为信任而厚重。

我经常独自沉默,这是为了感受曾经的过往,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是为了用睿智的目光内视自我。沉默的时候,不会被世间的纷繁扰乱,可以明心见性。

就如同微笑可以解决问题一样,沉默可以避免问题。一个人不应该热衷于在嘈杂中彰显自己,也不要用激烈的争辩来证明什么。寂静是安守本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以稳健厚重的姿态抵御突如其来的诱惑。诱惑少了,才可以活得轻松。

沉默是不争,是不计较,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内心厚重之人,往往看起来都是慈祥的,因为他们的心是微笑的。与这样的人相处,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却是最轻松的。就像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一样,我每次见到他,内心都有一种由衷的喜悦。他经常对我说:只有往自己心里感到踏实的地方走,才不会出错。

沉默,是浮华喧嚣的尽头最美的声音。

沉默,是在嘈杂中与自己宁静地交谈。

人生经不起太多的耽搁

我们常常会想,以后我要怎样怎样,可是等我们假想的以后来到时,一切可能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从当下出发,想了就去做,不论是对事,还是对人,不要只是空想。做的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障碍,只要越过了就是成功。想对之好的人,父母、爱人,抑或朋友,去爱他们吧,因为人生常常是来不及告别就会分离。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黑色的牦牛驮着阿妈走向往生净土之路的时候,我是何等悲伤。想对阿妈好,想更多地爱阿妈,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很多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等我功成名就的时候,一定好好地爱他们。殊不知,时间从不为人美好的愿望作丝毫停留。当我们所想象的“以后”变成“现在”的时候,一切已经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早已寻不回当初的模样。不要让心中的想法始终停留在“想”的阶段,那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只有真正去做了,才会明白要做的事情到底有多么重要。如果你想对谁好,如果你想对那些深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心,就勇敢地去表达,尽快去把你对他们的爱告诉他们,让他们和你一样欢喜。

命运无常,人生苦短,一旦耽搁下来,可能连告别的话语都来不及说出,就真的分别了。

人与人的相遇是用几世修来的,相识即是有缘。所以,凡事不必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要记住,不要轻易伤害别人,更不要去伤害身边的人。我们不要以为伤害了别人,受伤的仅仅是别人,其实最大的受害者还是自己。因为别人只有恨,而我们却要受到良知的拷问,心中充满懊悔与内疚,永远永远。

以爱己之心爱人,莲花会在冰雪中绽放。

学习即修行

学会知而不言,因为言多必失;学会自我解脱,因为这样才能自我超越;学会一个人静静思考,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清醒、明白;学会用心看世界,因为这样才会看清人的本初;学会放下,因为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开始;学会感恩,因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帮助我们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

藏区的孩子,很多都有出家的经历。相对于孩子们而言,出家的意义除了修行,更主要的是学习知识。这种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认识,还是一种充实人生的经历。其实学习并不需要特定的场所,也不需要特定的形式。人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一直都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因为学习,我们会了很多,懂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

在路上走了很远之后,很多人学会了用心去看世界,因为这样不会被五光十色所迷惑,能更容易看清楚一些最本源的东西。人生是一条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道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经验来源于对以前所犯错误的总结。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有了言多必失的经历,才学会了知而不言;在一次次舍与得的考验中,才知道人生该做怎样的选择……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够超越昨天的自我。修行之路在脚下一直延伸到生生世世的轮回,为了脱离轮回,为了得到解脱,众生唯有以生命不息、修行不止的意志,如海绵吸水那样吸取世间珍贵的能量,方可在修习中抵达圆满!

短板决定生命的容量

人,总是喜欢要求别人,却很少去想自己是否也是按照这个准则在要求自身;人,总是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有时,明知错了,却很难克服,喜欢找出各种理由让自己一再犯错。把握正确的方向,坚守做人的原则。如果发现错了,一定要止步。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不过大多往往是说到却做不到。人们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去要求别人,却忘记审视自己有没有达到同样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身上也肯定会存在短板,在修行的过程中这些不足便会暴露出来,不过只要我们对自己有足够多的内观与自省,是不难发现它们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随波逐流,你不去沉淀自己,心必然会浮躁。

严格要求别人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如此,我们和他人才能共同进步。否则,我们的要求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无理的挑剔。能够通过别人的行为修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能够看到错误是一方面,但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改正、去避免。把握好方向、坚持住原则,不仅是心安的最基本前提,也是消除错误最厉害的武器。

人们对待事物的时候,往往以自己想到的、看到的为参照,用自己的价值观和角度去看待事物,这就产生了在同一件事情上的双重标准: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即便是愚蠢的人,也会显得清醒而又智慧;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在原谅自己的时候,总是迷迷糊糊、模棱两可。这种做法,除了证明自身浅薄之外,还往往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一个人修为的多少,完全取决于他身上的那块短板。

不争不辩,不闻不见

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当有人和我们争执时,就让他赢,因为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又能赢得什么、得到什么呢?所谓的输,你又输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争来争去只会伤了彼此的和气,还会平添无谓的烦恼。谨慎地、沉默地、精明地回避,以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

姨妈在我年幼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持刀的武士,彼此站在距离对方一步远的地方进行决斗,以决定谁是最厉害的武士。他们的刀都很锋利,可以保证一下子就把对方杀死,而且绝对不会失手。在这种情况下,谁才会是最厉害的那个武士呢?若是三个武士争夺第一的虚名,肯定会全部死去,也就无所谓谁是第一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争,放下手中刀。

不争不辩、不闻不见是大境界,或许俗世中的人们难以贯彻始终,却可以在生活中充分运用不争的智慧,不轻易和别人发生争执。当争执无可避免的时候,忍一时退一步,让对方赢,又有何妨?争来争去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伤了一团和气,还平添了无数烦恼,甚至由此引发灾祸。

不争并不是理屈词穷,也不是让对方闭嘴,而是以柔克刚、消除分歧的智慧。它不仅是我们宽厚之德的外化,同样也是与他人相处的根本。放下争执之刃,持不争之戒,就会免受纠结之苦,而且以淡然的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这本就是修行的目的之一。唯有不争,才能做到不执。当别人与你争吵时,你无论是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选择精明地回避,都是慈悲的开始。

自我疏导的法则

多花些时间和能让你快乐的人在一起,少一些时间和那些让你感到有压力的人相处;不要说别人的梦想是不可能的,当他们用成功证明你错的时候,那将是一件难堪的事;不管你犯了多少错或者进度多慢,你仍然比那些没有开始的人领先;一个人幸运的前提,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心境可以归于平和,但不能趋于死寂。

快乐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和那些能让你快乐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快乐起来。用别人的良好心态来改善自己的心态,不失为一种方法。任何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去指责别人,用自己的经验去说服别人这样做不行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之路,很多在大多数人看起来不行的事情,对于某些人而言就未必真的不能实现。

无论何时出发,走了多远,只要我们向前看,总会发现前方有人比我们更努力,比自己更加接近目标。可这并不是我们怀疑自己能力的理由,只能说明,有人比我们行动得更早或者跑得更快,理所当然比我们更加靠前一些,所以不要为此感到不公。其实,不管我们在途中跌倒过多少次,也不管速度有多慢,比起那些还站在起跑线上的后来者都要领先。

生活中的诸多智慧,就如同我们人生路上那些不知名的花朵,没必要去强求它们是否名贵、是否芬芳,每一朵花的存在都是对世间最好的装扮。

做人不需要解释

解释,有时候确实可以消除误会,获得理解,然而有时候,别人也可能将你的解释理解成一种掩饰。不是每做一件事都必须向旁人解释,不停地解释会限制自己的人生道路,你所做的一切,只要自己认可、心安就好。所以,给人以帮助,只要伸出温暖的手;证明自己正直,只管端端正正做事情;原谅别人,只须露出笑脸。

在很多时候,解释并不是必要的。对于信赖你的人,不需要解释;对于不信赖你的人,解释是无用功;而那些懵懂的人,你的解释反而会让他难解。

经常有信徒问我什么是佛,对于这样的问题,我通常是不回答也不解释。佛的博大精深,佛的微言大义,又怎会是几句话能解释得清楚的?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没有感悟,解释再多也无法理解。如果真的有了深刻的感悟,到达了一定的境界,自然会佛光普照。很多高僧的大彻大悟根本就无法用言语的解释来和别人分享,因为众生的经历不同,境界也不同,愿的程度深浅不一,行的程度更有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通过佛法的开释便能了解佛学的真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