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快乐是一种能力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加措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章快乐是一种能力

第4章快乐是一种能力痛苦与快乐同在

人生的苦与乐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苦,一面是乐。失落时是苦,希望时是乐;经历时是苦,回味时是乐。今日以为苦之事,却为明天回味之乐。人生没有永恒的苦与乐,苦与乐常常只在人心的一瞬之间!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失去而痛苦不堪。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苦,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还奔赴在乐的途中。

因为修养和心理状态不同,有人在最差的条件下,也能感到快乐;有人纵使在最好的环境里,也是不知足,痛苦难当。这个世界上,苦与乐常常形影相随,有时互相交替,有时互相融合。没有谁永远都是快乐的,也没有谁一生都是痛苦的。快乐时,懂得享受;痛苦时,学会化解。想过得幸福快乐,首先要把不幸和痛苦读懂。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幸福,其标准不是他能接收到多少别人的祝福,而在于他能否勇敢地接受自己所面临的无常。苦与乐,常常在于内心的一瞬之间。快乐与否,都取决于我们那颗不平凡的心。佛曰:我是一切根源,一切根源在我。只有当一个人心念清净时,才能感受到绝对的快乐。

心念是因,苦乐是果。无论遇到任何逆境,只要放大心量,常存慈悲、感恩和欢喜,便可以化苦为乐。

梦想成真的喜悦

我们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比如,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的时候,别人考虑的可能是他这样做值不值得,这种付出有没有回报。其实,这些问题并不重要。殊不知,当一个人拥有了他想拥有的,这份开心是别人无法体会的。所以,在人生的所有事情中,没有什么比达成心愿更重要。

上学的时候,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农场去看望阿妈,帮着阿妈做一些事情。其实也帮不上多大的忙,但还是愿意去做,哪怕走很远的路,感觉也是值得的。牧区的生活很艰苦,很多孩子都没有机会读书,我不希望家乡的孩子们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后来我才在家乡办了一所学校。当学校建成的那一刻,自己从心底流露出的喜悦,恐怕是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学上的孩子来说,那一刻,是他们开始放飞梦想的时刻;而对于我来说,那是多年心愿实现的时刻,没有什么比这更令我开心的了。

做事的时候,不要去想回报,最好的回报莫过于内心的喜悦。衡量一件事情应该不应该去做的标准,绝非“值得”或者“不值得”,而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如果这件事对别人有益,同时可以让自己得到一份温暖恬静的心境,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一段可以随时驻足倾听的声音,那就放手去做吧,因为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最大回报。

帮助了别人,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收获了喜乐和满足,这就是“值得”!

每一个有良好愿望的人的责任,就是要尽其所能,在他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坚定的努力,使纯粹的人性光芒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力量。

活得丰盛才不会被湮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论是开心的事,还是悲伤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要遇见,不管是携手的人,还是擦肩的客。所以,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不要评判别人的对错,不要计较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要快乐,你就什么都不缺了。

人生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不管过去是辉煌还是糟糕,都已经不再停留。唯一值得拥有的,就是当下的时光。

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寻找前世的因缘,还是为了某种特定的使命,还是为了各自的追求与信仰?不论答案是什么,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活出自己,生命才有一切可能。当一个人在现实中碰到限制与捆绑时,要向自己的内在看去,这是我们随时可以取用的能量场。

世事无常,结局总是出乎意料。为了一件事情,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付出了大半个青春……可这种种经历难道就不会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吗?无须计较,也无须抱怨,荣枯无意,聚散随缘,守着一颗安静平和的心,努力让自己活得丰盛才好。

一些人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驱使下,做事都希望速成,甚至期待没有过程的成功,恨不得可以一步就从起点迈到终点,如此痴念,就如同不修行、不持戒便想直接成佛一样虚妄。没有生根发芽,如何才能开花结果?人生的精彩不是因为结果这个句号勾画得足够圆,而是在于这个句号之前的所有内容。

你拥有自己人生的选择权

放弃其实也是一种美,它并不代表逃避,因为这只是一种选择,是另一种美丽。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欢,也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不管红尘世俗生活如何变迁,不管选择的结果是错是对,我们虽逃避但也勇敢,虽伤感却也美丽。因为,生活本无常,前路更精彩!

佛法是讲因果的,一切际遇和平生所遇的事物,都是因果所致,没有谁可以改变。有些东西注定会得到,而有些东西也注定需要放弃,因为那本就不属于我们。尤其是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放弃会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世事如云,变幻莫测,无常无时不在,而无常的世事正是不得不选择放弃的外在因素。生活给予世人痛苦和磨难的同时,也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我们手中。放弃,并不是主动逃避,而是取舍的智慧,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抓不住的,知取舍、懂进退方能有所成。如果说执着坚守是勇气的话,那么适时放弃就是魄力,就是脱离红尘喧嚣的大觉大悟。

放弃只是一种选择,同对与错没有关系。与执着地坚守相比,前者考验的是人的毅力,后者衡量的是生命的气度。危难中的船长把不必要的货物丢弃,是为了减轻船的负重,是为了迎接更大的风浪。同样放弃一些东西,不是为了停靠,而是为了更远的航行。

别和自己过不去

用单纯的眼光看待人生,你将少掉许多莫名的烦恼;用幸福的脚印丈量生活,你的步履会轻盈洒脱;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帮你的人,你会发现人间真的有许多无私与美好;用宽容的心去面对伤你的人,你会觉得他们其实也都不容易。人生,总有许多沟坎要跨越;岁月,总有许多遗憾要弥补;生命,总有许多迷茫要领悟。

缘合故有,

缘尽则灭。

无令疑悔,

退修善业。

弟子问师父:“如何理解永远?”师父答:“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其实它可能短暂得无法看见。”

弟子又问:“怎样叫作脚踏实地?”师父答:“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还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

人,只是茫茫天地中的一粒尘埃,可以微不足道到忽略不计。你我都是这天地间的匆匆过客,很多事都无法做主。很多人和物,我们越想抓牢,往往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快。

凡事不必太较真、太在意。用单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一切随缘随心,缘深多相聚,缘浅一笑随它去。唯如此,我们的心智才会成熟。一颗成熟的心,要像大海一般宽容,在委屈面前,一笑了之。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帮助我们的人,用宽容的心去面对伤害我们的人,多一些感激,少一些抱怨,人生的路上才会步履轻盈洒脱。我们要始终相信:人生,总有许多沟坎要跨越;岁月,总有许多遗憾要弥补;生命,总有许多迷茫要领悟。凡事缘到则聚,缘尽则散,顺其自然,无所谓得失。

你的快乐,与别人无关

人生的快乐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你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快乐频道。持续的快乐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快乐,我们之所以生活得比较愉快,是因为我们学会了放大美好。学会快乐,即使难过时,也要微笑着面对。

在所有表达祝福的语句中,“快乐”应该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但究竟什么才是快乐呢?快乐是一种感受,它是精神层面反映到现实世界的感受,不能用物质来衡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快乐与否,同外部环境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必要一味地瞧着别人的财富与地位而羡慕不已。真正的快乐,与金钱和其他外在的评判准则无关,因为快乐是内心的律动,来自我们对自身所拥有物的满足,来自对生命的依恋。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快乐起来。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角,是喜剧还是悲剧,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中。学会快乐,即使难过,即使现在的你并不容易,也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快乐的心,微笑着面对生活。快乐源于每天的好感觉,把每一天过好即是幸福。如果总是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快乐?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没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我们应该学会在自我满足中找到快乐。怀疑自我是人性的一大弱点,怀疑自我的人常常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更不可能做好一件事。他们很难摆脱失望情绪的纠缠,自然很难得到快乐。其实,世上没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曾经有个很苦恼的信徒向我倾诉,说这段时间运气很不好,无论做什么都不成,不管怎么做都是错,于是他怀疑自己原本就不是那块材料。我笑着告诉他,不要总是否定自己,应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而不是哀叹命运的不幸,更不能被动地等待“转运”。命运有时会和人开玩笑,甚至会搞出一些恶作剧。人生中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而不是自我怀疑。不断地怀疑自己,会让我们无法集中精神,做错事就在所难免。对于出现在岁月之歌当中的那些不协调的音符,应该用勇气和智慧去消弭掉。真正能让转变出现的不是命运,而是我们自身的开悟。

在忐忑中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是人性的弱点。如果连自己都不信任了,那还有什么值得信任呢?人,可以虚怀若谷,可以沉默寡言,可以低调行事,但绝对不可以不自信。不要因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依旧没有成功而感到沮丧、失望,要始终相信,有失必有得,上天赐予我们的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世上没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给予,永远比索取快乐

当他人忧伤、困惑时,请给予一份亲切的抚慰;当他人遇挫、失意时,请给予一个真诚的鼓励;当他人成功、顺意时,请给予一声由衷的喝彩。为别人的心添一份温馨,也使自己的心收获一份快乐!很多时候,给予,不是取决于我们给了多少,而是取决于我们在给予的过程中投入了多少爱!给予,永远比索取快乐!

劝人向善是佛教一直以来的根本,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善事,给贫穷的人们送过生活物资,给艰难中的孩子送过学习用具。给予的人总是很快乐的。有些人也有善念,却很少把善念化为实实在在的善举,究其原因,无非是“能力不足”。

给予是一个动词,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这个动词的后缀,而在于这个动词的本身。在很多时候,给予不一定需要大量的物质作为修饰,一次及时的搀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都是慷慨的馈赠。只要能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关心、温暖和宽慰,给予的意义就已经实现了,而自己的内心也会收获一份快乐。

给予别人并不在于我们付出了多少物质,而在于我们献出了多少爱心。爱心到了,给予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在别人成功时送上一声喝彩,在别人失意时送去一句鼓励,都会让别人快乐,也会让自己快乐,这就是给予的本质。给予和能力无关,为灾区屡次捐款的乞丐,身上闪耀着比所有人都灿烂的光芒。给予,永远比索取更快乐。

消化痛苦的能力决定你的快乐指数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应对痛苦的来临呢?时间会告别过去,痛苦会告别回忆,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

岁月总是不经意间悄无声息地流逝,曾经的成功与失败,曾经的奋进与收获,终将成为过去式,留给人们的只是或愉悦或痛苦的回忆,以及在回忆中产生的对生活的感悟。人生原本就是这样的,由不得我们有太多的选择,可以任意选择的是面对所有这一切的心态。

在所有曾经的过往中,那些快乐的、愉悦的总是会随着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很难记起,而那些伤和痛会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长久地伴随我们,因此,一个人的幸福指数的高低取决于他处理消化伤痛的能力。面对痛苦之时,是伤痛欲绝还是微笑应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天气。当生命把如花一般的笑容绽放在心头,照耀在我们身上的也将是温暖的阳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