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愤怒不已的范仲淹,徐长卿丝毫不慌。
“范文林莫急,听我详细与你道来。”
“我家先生姓林,东昌县开国子,因先生诗词天下无双,故而被人尊称为三词先生……”
徐长卿话未说完,范仲淹便迫不及待的开口打断了他。
“三词先生?可是道出横渠四句的三词先生?”
眼见范仲淹脸上已然没了愤怒之色,取而代之的是又惊又喜的表情,徐长卿笑得更轻松了。
不愧是他家先生。
即便远在千里之外的泰州,先生之名也是如雷贯耳。
徐长卿很是骄傲的挺起胸膛,微微颔首:“不错,我家先生正是道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的三词先生。”
“当真?”
“此事岂能儿戏?”
范仲淹忙不迭的整理了下衣冠,恭恭敬敬的朝徐长卿行了个揖礼:“某方才言语之间,对三词先生多有冒犯,还请徐监丞恕罪。”
“三词先生的诗词,某早已拜读,对先生的文采钦佩有加。横渠四句传来泰州后,某日夜揣摩,感触颇深,只恨不能当面与先生请教。”
“某不知徐监丞的先生便是三词先生,得罪了,得罪了。”
徐长卿赶紧上前扶起他:“范文林切莫如此,我来泰州之前,先生将我召到府上,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代他给范文林当面致歉。”
“先生未曾取得范文林同意,便自作主张,让吏部将范文林罢官去职。”
“此事先生甚是愧疚,还请范文林原谅则个。”
“不敢,不敢。”范仲淹连连摆手,但脸上的困惑却是愈盛,犹豫半晌,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敢问徐监丞,三词先生为何要让吏部将某罢官?某虽仰慕三词先生,但与三词先生并无交集,三词先生又是如何知道某的?”
徐长卿笑得:“呵呵,此事说来话长。我在西溪镇的酒楼定了一桌席面,范文林若是不介意,你我二人去那酒楼,等坐下来边吃边聊,慢慢详谈可好?”
“这……”范仲淹略一迟疑,回道,“徐监丞远来是客,应当我请徐监丞才是。”
“哈哈,一样,都一样,范文林就莫要与我客套了。”
“既然如此,那范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范仲淹也没多推辞,他一肚子的问号还等着徐长卿解答。
两人出了盐仓官廨,去往了不远处的酒楼。
在酒楼雅室落座后,店伙计很快送来了酒菜。
待酒菜上齐,徐长卿将店伙计打发离去后,端起酒杯对范仲淹说道:“范文林年长徐某几岁,若是不嫌弃,我便称你一声范兄,可好?”
范仲淹面对徐长卿释放出的善意,赶紧回道:“徐监丞客气了,范某便托大,称徐监丞一声贤弟了。”
“这杯酒是我代先生替范兄赔罪的,还请范兄勿要介怀。”
“不敢,不敢。”
“千岁。”
“千岁。”
两人轻轻碰了下酒杯,仰头饮下。
一杯酒水下肚,徐长卿收起笑容,看向范仲淹:“范兄,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小弟有个问题想请教范兄,还请范兄不吝赐教。”
“贤弟请讲。”范仲淹放下酒杯,下意识坐直了身体。
“先帝驾崩后,留下遗诏,命娘娘权取处置军国大事。不知范兄对娘娘临朝称制这事,怎么看?”
范仲淹愣住了,他没想到徐长卿问的竟然是这事。
他不由眉头微蹙,思索徐长卿问这话究竟是何意。
他一个从八品的微末小官,如何能妄论朝政?更何况此事还涉及先帝、官家以及娘娘,更不是他能随意议论的。
范仲淹下意识便想打个哈哈,将这个话题给含糊过去。
但他话未出口,抬眼瞧见徐长卿那双盯着自己的眼睛,脑海里没来由的浮出了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猛然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官家拥扶圣躬,自当听断大政。娘娘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娘娘当卷收大权,还上真主,以享天下之养。”
他这番话,可谓是相当的大胆,直接与徐长卿挑明了他的观点,认为刘娥应当还政于赵祯。
徐长卿眼眸一亮:“范兄当真是这般想的?”
范仲淹默默点头。
“若官家需要范兄相助,但或许会得罪娘娘,范兄可愿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直接引用了诸葛亮名言,表明了自己态度。
徐长卿默默起身,从怀里掏出了一卷绢帛。
“文林郎范仲淹,陛下手诏至,迎!”
范仲淹被他的话惊得身子一颤,反应过来后赶紧起身,躬身揖礼:“臣文林郎范仲淹,恭迎陛下手诏。”
徐长卿双手捧着绢帛,递到了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