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泾川城兄妹相逢平凉府钦差遇刺
邓玉姣讲的蓝惠英的故事,使大家非常神往,艾珍不胜艳羡地对邓玉姣道:“我真嫉妒你,碰到个这么好的姐姐。”
“还不如你呢,你有这么多好的哥哥!”
邓玉姣虽然面带微笑,讲的也是实话,但孙振光、宗维孝都听出话里酸味来了,艾珍在这方面最不存心机,坦然地笑道:“他们对你还不是一样?可那蓝姐姐我还没见到呐。”
邓玉姣瞟了汉声一眼,对艾珍笑道:“既然是一样,惠英姐也一定很喜欢你这小‘弟弟’的。”
艾珍高兴地道:“这太好了,我找到了父亲,就去太白山看蓝姐姐去,大哥,二哥,我们都去!”
宗维孝道:“还有老三呐。”
“他还用说吗?”艾珍毫不怀疑。可这句简单的话却深深触痛了邓玉姣,人家虽然没有挑明,却俨然是小夫妻的口气了,不禁幽幽地瞟了汉声一眼,勉强一笑道:“那真是求之不得呢,惠英姐一定非常欢迎,她常常愁人手不够,要是大家都去真太好了。”
汉声早听出邓玉姣话里的弦外之音了,他何尝不知道邓玉姣的情意,只是自己和艾珍的关系还没有明确,又如何好先跟邓玉姣谈这事?真是左右为难,装痴做呆,未免太伤邓玉姣的心,想表明一下,又怕艾珍着恼,神情相当尴尬。
孙振光见汉声这样子,给他解围道:“蓝塞主是当今女豪杰,干大事业的人物,我们正愁没缘分和她结识,如今有邓小姐这层关系,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有机会一定去见见她的,三弟,你说呢?”
汉声和邓玉姣都感激地看了孙振光一眼,还是当大哥的,说的面面俱到,汉声马上接腔道:“大哥说得对,去见蓝姐姐倒不全是个人的事,要想做一番事业,没有一帮人马是不行的,我想蓝姐姐一定很欢迎我们。”
邓玉姣听到汉声称呼蓝惠英,跟着自己叫姐姐,又冠冕堂皇地提出不全是个人的事,心想,这人倒是知情知意的,话也说得委婉,何尝有什么书呆子气!双眉顿时舒展开来,宗维孝饱尝过情场的苦乐辛酸,看到他们这种小儿女的情态,也衷心为他们感到高兴,暗想:艾珍淳朴爽快,在江湖上行走,是汉声的好帮手,要论心计却远不如邓玉姣,将来操持家务做汉声的内助,怕是邓玉姣的事了,心里就存了个协调好她俩之间关系的念头,说道:“人跟人到底讲个缘分,常言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嘛。就象邓小姐和四弟——如今在一块了,亲热得姐妹似的,可不是缘分么?我们跟蓝塞主看来也是有缘分的,要不,邓小姐也不会追四弟来了,小弟,你说是不是?”
艾珍见他把自己和邓玉姣扯在一起,硬说她和自己有缘分,隐隐间还有讥讽自己不该避开邓玉姣独自出走之意,心里一恼,白了宗维孝一眼,说道:“我们和蓝姐姐看来是有点缘分,二哥你也就有缘分了,蓝姐姐可美得很哩,说不定你的缘分比我们更大呢。”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竞把宗维孝说红了脸,大家一想
也都会心地笑了。
邓玉姣何等聪明,怕宗维孝受窘,忙道:“宗二哥说的缘字是有道理的,我要不是在襄阳和官兵一闹,说不定和惠英姐当面错过了,原先我听飞天魔女这名字,以为这人一定很厉害,其实惠英姐为人最好,最能体贴人了,她的手下人也挺服她,将来我们和惠英姐见了面就知道了。”
艾珍嚷道:“这就更好了!二哥,你听到没有?”
孙振光排解道:“人还没见面,说那么多干什么?萨将军来了倒是件好事,小弟,我们还是同萨将军一起吧,路上也省得些麻烦。”
话题转到去宁夏上,大家认真讨论起来,都认为这事可以从权,如果有必要,和官兵联手也未尝不可,像对付崔六他们,就不妨和官府联系,反正自己拿主意就行了,对此,艾珍也不好再固执己见。
午饭前,辛思亮来了,带来许多吃的,还有一百两银子,说是萨将军特意派他来看望孙大爷的,萨将军托他致意,等他腿好一点就来拜望孙大爷和大家。
汉声和艾珍都很喜欢辛思亮,带他去看孙振光,孙振光见辛思亮带来萨海青的问候和礼物也很高兴,问了他一些路上的情形,鼓励他好好跟萨海青干,挣出个前程来,艾珍笑道:“辛大哥,前程是要挣的,不过可千万不能忘了老百姓啊!”
辛思亮道:“哪能呢,萨将军也常说,当兵就是为了保民,他说这是左宫保教的,没有老百姓,要当兵的干什么?以后还望各位爷和公子多多指教。”
艾珍好奇地问道:“萨将军对你们好么?”
“可好了,从不拿架子,人也随和,他常和小人谈到苏公子,说要是能像苏公子一样多读些书就好了。”
汉声道:“你们萨将军真谦虚,其实他的书读得挺不错的,辛大哥,你可得好好跟萨将军学学,多读点书总是有好处的。”
宗维孝叹了口气,说道:“要说读书,我算是最没运气了,吃的亏真不少!不谈这个了,小辛,有件事,刚才我忘了跟萨将军说了,你回去替我问一下,这几天泾川有车队、骡马队回西安去的没有?有的话,别忘了告诉我们。”
辛思亮道:“宗爷要捎信?”
宗维孝笑道:“信也要捎,你记住就是。”
辛思亮不好再问,又坐了一会,大家留他吃了午饭,辛思亮才告辞回去。
送走辛思亮,汉声私下问宗维孝,是不是想让孙大哥和大营的车队一道回西安去?宗维孝说他是有这个想法,孙大哥的伤即使收了口,一时骑马也不大方便,他店里的事务多,不如劝他回去算了,只是要想法让他愿意回去才好。
汉声说最好劝邓玉姣和孙大哥一道回去。她是不必要一道去宁夏的,宗维孝自然理解,答应帮着劝说。
过了两天,孙振光的伤已将近愈合,大家正陪他闲聊,店伙进来说,外面有两个湖北来的客官要见苏公子,汉声出去一看,见是邓邦杰和丁猛,忙向前相见。
邓邦杰道:“我们是一路打听来的,到了西安,听说你们往这边来了,舍妹也跟了过来,我们不放心,就一路问来了,舍妹也在这里么?”
汉声笑道:“在,都在这里,进去说话吧。”吩咐店伙照顾好马,带领邓邦杰进内院而来,邓玉姣心细,听说湖北有人来,忙叫秋云去外面看看,秋云一见是庄主,马上转来报喜,因此邓玉姣在内院门口就迎接上了,兄妹相见,悲喜交集,邓邦杰也不好过多责备邓玉姣,淡淡埋怨她几句,就和丁猛进内和孙振光、宗维孝、艾珍见面,彼此互相仰慕,大家都是江湖朋友,意气相投,又有了邓玉姣的关系,很快就亲近起来。
原来邓邦杰去京山县城停了几天,听到家人的报告才匆忙回家,起初还没想到邓玉姣来了陕西,后来去各处亲朋戚友一找都不见人,才想到妹妹可能是来西安了,于是急急赶来,牛志本也要一同来的,因石子瑜伤还没好,邓邦杰劝他留在家里照应,丁猛反正在卧虎山庄没事,一定要陪邓邦杰作伴,所以二人一道来了,他们一路打听,在襄阳还听到了邓玉姣和秋云痛打官兵的事,听福盛客店伙计说,两个姑娘是跟着一位贵夫人一道走的,邓邦杰才略略放心,心里却纳闷,想不出这贵夫人是谁,这时已是邓玉姣离开襄阳五天以后了。
邓邦杰因为邓玉姣已有踪迹,赶又赶不上了,索性到西安来找苏汉声,问军需局时,只说汉声去宁夏了,却不知道邓玉姣,又过了一天,才辗转去孙家店问明了情况,赶过泾川来,邓邦杰在孙家店探问时,就已经知道他们是追赶陈艾分几拨走的,隐隐感觉到肯定和妹妹有关,心里埋怨妹妹太任性,何苦要在人家中间插进去自寻烦恼,但同胞兄妹情深,怕她路上有失,心急火燎地追赶前来。
好在沿途店家已经有几拨人这样问过了,他们再问时,就告诉了他们这一情况,邓邦杰也是顺着这条线索找来的,真的在盛兴祥找到了苏汉声和自己的妹妹。
邓邦杰进店后,见妹妹情绪甚好,和艾珍似乎也还不错,放了一半的心。
他知道了孙振光宗维孝陈艾都是汉声的结拜兄弟,孙宗二人江湖上的名头不小,当然倾心结纳,孙宗二人也出于同样的心情,对邓邦杰竭诚款待,丁猛是个粗豪之人,见大家谈得来,自然欢喜。
艾珍虽然说话不多,但她看邓邦杰远来不易,对妹妹的一片情义也着实使她感动,因此也不好对邓邦杰过于冷淡。
这对邓邦杰来说,就已经够满意的了。
邓邦杰私下里问邓玉姣,她和汉声的关系定了没有?和陈艾又是怎么个关系?邓玉姣把一切情况都同哥哥说了。
她说虽然没有正式定下来,但大家已把她当自己人看了,陈艾虽然心里有些疙瘩,面子上还过得去,只好往好处想,她们以后会慢慢相处好的。
邓邦杰是个讲身份面子的人,最耽心的是妹妹的地位名分,见汉声和艾珍还没正式定亲,自己这边提亲还早了一步,料想不致吃亏,倒佩服起妹妹的胆识来。汉声的人品武功他是最佩服的,要是妹妹不坚决一点,这门亲事哪能成功?不禁满心欢喜。
第二天,邓邦杰找宗维孝谈妹妹的亲事,说他远来不易,定了亲他才好放心回去。这事宗维孝和孙振光汉声早商议好了,回复邓邦杰说:“艾珍和汉声相识在先,又有紫电清霜剑的姻缘,他们的关系实际上是肯定了的,邓庄主和邓小姐见爱,情义深重,汉声也非常感激,不过正式定亲还得等他们去宁夏以后,这一点无论如何要请邓庄主见谅。”
邓邦杰道:“宗兄说的自然有道理,但我们这边早在舍下时就提过亲了,舍妹年纪比陈家妹妹还要大一点,这次趁小弟在此,就先定了亲岂不更好?”
宗维孝知道邓邦杰不放心的只是个名分的问题,笑道:“邓庄主,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以贵府上的名声,令妹的人品,汉声也绝不能委屈了令妹的,反正我们已经是一家人了。邓庄主高兴的话,在西安玩一两个月,我们也就回来了。这次邓庄主来得正好,我们大哥伤刚好,令妹也不便到宁夏去,我们正打算送他们回西安,就托邓庄主路上照顾了。”
邓邦杰见话说到这个地步,不好再坚持。答应带着妹妹送孙振光回去。
只要求汉声早点回西安。
两人说好了,就一同去找孙振光,孙振光心想自己的伤还没好利落,不好久耽误艾珍的行期,好在萨海青来了,艾珍他们路上也有照应,就同意先回西安去,当下说好再停一天就走。
最难舍割的当然是邓玉姣,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