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你可真能装
冯氏的脸色一时有点难看
当时,她还对赵氏说,让宋曼九过来跟着宋曼瑾三姐妹一块学习,赵氏婉拒了。
她在心里还讥讽过赵氏,见识浅,又自视甚高,耽误了女儿都不知道,真是愚蠢。
没想到,愚蠢的是自己,人家有这么一个好先生。
她勉强一笑,说:“曼九这个先生可是个极厉害的人物,既能上马杀敌,又能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她这话说的好像宋曼九跟着斐大家只学习兵法一样。
宋曼九一时听的怪怪的,赵氏却是知道冯氏的心思,优雅地微笑着,并没有搭话。
宋曼瑾和宋曼枝也与宋曼九一样,觉得哪里怪怪的。
老太太笑着说:“你母亲说的对,这位斐大家确实是个人物,是一个能上马杀敌,下马诗词文章的才女。
百年望族培养出来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何况又是教过大公主的,被圣上亲封为端烈夫人。
一般人,想见一面都难。”
宋曼枝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母亲虽然也请了两位先生教导她们三姐妹,但是那两个先生几乎把精力都放在宋曼瑾身上,对宋三曼也不错,唯有对她淡淡的。
教导的内容,只要宋曼瑾学会了,先生就继续往下教,很少管她学会没学会,好像她是一个旁听生一样。
就是这样,两个先生还经常单独教导宋曼瑾。
她心里不服,闹过几次,母亲听了,只说她是姐姐学得快,曼瑾年龄小学得慢,先生也只是因材施教,一切都要听先生的。
她为此,不知暗地里哭过多少次。
后来宋曼九回来了,看她整天这里玩,那里玩,自己还想着起码自己有先生教,那丫头连个先生都没有,心里舒服了一点。
现在,却来告诉她,人家有一个这么好的先生,让她情何以堪?
宋曼瑾虽然心里也很不舒服,但是母亲已告诉她了,父亲已给她报名选公主伴读。
只要她被选上,教导她的不是大儒,就是翰林学士,比那个斐大家只好不差,没必要羡慕。
因此宋曼瑾微微一笑,说:“原来曼九妹妹的先生这样有名,我可要羡慕了。”
她口中说着羡慕,但是面上可没有一点羡慕的样子。
冯氏一瞬间想明白了女儿的心思,心想丈夫是三品大员,而且还是兵部左侍郎,实权人物,可比二弟那个五品官高多了。
丈夫已给她过话,已在皇上面前试探过,皇上虽然没有明确答应,但是也没拒绝,况且这次给三位公主选伴读,女儿这次应该能选上。
只要女儿选上公主伴读,什么斐大家,什么上马能杀敌,下马能诗词文章,她都不放在眼里。
想到此,她爽朗地一笑,说:“还是曼九有福气,请来了斐大家,我们曼九将来一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一个不输斐大家的才女。”
这话说的情真意切,又带着一股子亲热劲,宋曼枝忍不住看了看母亲,不明白她何以这么高兴?
赵氏一听就明白了冯氏的心思,却也不愿节外生枝,笑着说:“这可要借大嫂的吉言了,你不知道这丫头天天吵着出去玩,吵得我头疼,这下有斐大家管着她,我也省了些心。”
宋曼九其实对斐娘子的过往并不十分了解,只是听父亲说斐娘子的学识很好,很多人抢着请她都请不到。
父亲能请到她,还是因为一桩案子涉及到斐娘子,当时有族人诬陷她,是父亲多方查证,还了她清白。
她感念父亲,这才到宋府教她。
现在听大娘和祖母的话,才知道自己的先生这样优秀,脸上的笑意挡都挡不住,忙笑着说:“谢谢大娘。”
老太太是早知道宋曼瑾是要选伴读的,她也希望这个孙女能有一个好前途,现在宋曼九也有一个好先生,她心里高兴的很。
又看到冯氏和宋曼瑾都很高兴的样子,心里更高兴了,拉着宋曼九的手,细细地嘱咐她,要好好听先生的话,好好跟着先生学习等等。
宋三曼还小,她姨娘又受宠,没受过什么委屈,对先生的好坏没有什么感触,只是听到宋曼九的先生很有名气,打心眼里羡慕而已。
只有宋曼枝若有所思,脸色变了又变,埋了一腔心事。
宋曼九不知道各人的心思,也没空琢磨大家的心思,她现在是一门心思跟着斐先生学习了。
上午跟着斐先生学习半个时辰的诗词,其他时间都是学习历史,单日的下午学习绘画,双日的下午学习弹琴和棋艺,练字排到晚上了。
她的时间被斐先生安排的满满的,就这样,斐先生还嫌她学的慢,说是过一段时间,略略给她讲讲兵法。
斐先生说,虽然她不用上阵杀死,但是生活中人与人的相处,有时候也用得着兵法,她学学没坏处。
她现在每天都累得不得了,晚上吃饭时,忍不住向爹和娘抱怨。
结果,哥哥敲着她的小脑袋,说她身在福中不知福,知道不知道外面多少人听到斐先生进京,想要来拜访,都被斐先生拒绝了。
她天天跟着斐先生学习,还敢抱怨,然后板着脸,让她好好用功,不可懈怠。
父亲也刮着她的小鼻子,笑着说,她这是玩了这么长时间,玩懒了,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母亲只会看着父亲和哥哥训她,一句话都不帮她说。
她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学习。
斐先生知道她抱怨,说她还是不累,提前把给她讲起了兵法,弄得她现在连抱怨的时间都没有了。
按照斐先生的要求,每天练字又加了半个时辰。
现在每天晚上,她躺到床上就睡着了,连做梦的空闲都没有了,更别说跑到爹娘跟前抱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