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笃行 - 大学·中庸 - 袁堂欣 谢志强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学·中庸 >

第26章笃行

第26章笃行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1,不可以为道。

“《诗》云2:‘伐柯3伐柯,其则不远4。’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5,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6。

“忠恕违道不远7,施诸己而不愿8,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9,丘10未能一焉。所求b11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b12之行,庸言b12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叶造尔b13!”

【注释】

1人之为道而远人:这句话大意是说有的人在修行中庸之道时爱好高骛远,这样使本来离人们不远的道,反而搞得远离人们了。

2《诗》云:这两句诗出自《诗经·豳风·伐柯》。是一首关于婚姻的诗。

3伐柯:砍伐作斧柄的木材。伐,砍。柯,斧柄。

4其则不远:意思是说手拿的斧柄就是要砍制的式样,有式样在眼前,故说其则不远。则,法则、准则、式样。

5睨而视之:意为斜着眼睛瞧一瞧便可以看到斧柄的样子。睨(ni):斜视。

6以人治人:用人道的原则去治理众人。改而止:直到他们改正前非为止。

7忠恕违道不远:忠恕,儒家之伦理思想。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在孔子的思想中,“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论语·里仁》篇:“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违,相距。道,指中庸之道。

8施诸己而不愿:诸,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指自己不愿的行为。

9君子之道四:孝、忠、弟、信。

10丘:孔子自称其名。

求:责求,要求。

庸德:中庸的道德。行:实行。庸言:中庸的言语。

君子胡不慥慥尔:胡,何。慥慥(zàozào),忠厚老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并不远离人们,如果有人修道却故作高深玄妙,使道远离人们,那就不可以说是在修道了。

“《诗经》里说:“伐木作斧柄啊,伐木作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我眼前。”拿着斧柄作样子去砍伐木材制斧柄,斜着眼睛瞧一瞧就看得见,但对砍木材制斧柄的人来说,由于没用规矩量尺寸,觉得新旧斧柄相差很远。所以君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直到人们改正前非而中止。

“能够做到忠和恕,那就离中庸之道不远了。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行为,也一定不要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德有四项重要内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不能做到。第一,我要求做儿女的必须孝顺父母,但我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第二,我要求做臣子的必须忠于国君,但我自己却不能对国君尽忠心。第三,我要求当弟弟的必须尊敬兄长,但我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第四,我要做朋友的必须要讲信用,但我自己往往未能首先这样做。中庸道德的实行,中庸格言的谨记,做得不够圆满,不敢不努力奋勉。有做得好的地方,也不敢把话全部说尽。言语要看到行动,行动时也要想到言语。如果能这样做,那么,君子怎么能不是忠厚老实的呢?”

【朱熹提示】

右第十三章。

【译文】

朱熹说,上面一段是第十三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