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明道 - 大学·中庸 - 袁堂欣 谢志强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学·中庸 >

第23章明道

第23章明道

【原文】  子路1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2?宽柔以教,不报无道3,南方之强也,君子居4之。衽金革5,死而不厌6,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强哉矫8!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9,不变塞10焉,强哉矫!国无道b11,至死不变b12,强哉矫!”

【注释】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早期的学生,性格果敢、直爽,为人勇武,故向孔夫子问强。

2抑而强与:抑,抑或,表示选择,意为“还是”。而强,指不属于南北之强,处于周朝腹心的中原之强。而,同“乐”、“汝”,你,指子路。与,同“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

3不报无道:别人对我实行横暴无理的事我也不报复。无道,横暴无理。报,报复。

4居:居住,处于。属这一类。

5衽金革:枕着武器、盔甲睡觉。衽(rèn),卧席,此处用作动词,郑玄注:“衽,寝卧之席也。”金,铁制的刀枪之类,革,皮革制成的盔甲之类。

6厌:悔恨,后悔。

7和而不流:性格平和又不随波逐流。

8矫:通“□(qiáo)”,刚强、坚强。

9有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10不变塞:艰难时不变志向。塞,堵塞、阻碍、艰难。

无道:指国家政治黑暗,社会不太平。

至死不变:宁死不变操守,含有“杀身成仁”之意。

【译文】

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得是强呢?”孔子回答说:“你问的是南方的强呢,还是北方的强呢?或者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温和的方法去教化别人,对于蛮横无理的人也不加以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就属于这一类;经常枕着刀枪、穿着盔甲席地睡觉,上战场毫不惧怕,拼杀而死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的‘强’,性格强悍勇武有力的人属于这一类。所以,君子善于在人际间协调,又决不随波逐流,那才算得是‘刚强’!君子信守中庸,独立而不偏不倚,那才算得是‘刚强’!国家政治清明,遇艰难不变志向,那才算得是‘刚强’!国家混乱,社会动荡,君子到死不改变品德和信念,那才算得是‘刚强’!”

【朱熹提示】

右第十章。

【译文】

朱熹说,上面一段是第十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