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隐规则一舌头多拐几道弯,把丑话说成好话(2) - 说话滴水不漏的九大隐规则 - 吕叔春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3章隐规则一舌头多拐几道弯,把丑话说成好话(2)

第3章隐规则一舌头多拐几道弯,把丑话说成好话(2)

交往中的话语贵在让人觉得高兴,如果人家觉得难以忍受,不仅事没办成,而且人与人的关系会更糟。因此,了解内心,让他内心清爽愉悦是说话的关键。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所谓“脸”,就是人的自尊。人如果没有了自尊,那便无药可救了。没有自尊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失去的,一种是叫人给毁伤的。对前一种人,领导者所做的努力或许很少,但后一种情况,当领导的却要千万注意。不少人的自尊心恰恰是被领导者毁伤的。

有些人由于工作上能力较差,时常做不好事情,反而给人添麻烦,于是每个单位都想将他调走,但似乎又没有地方肯接纳他。有的领导便会对人说:“他要是能调走,我磕头都愿意!”这种话便是伤人自尊心的。

事实上,即使是在工作场所中被视为无用的人,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与自尊心。他或许看似低能,却在某一方面潜藏着特长;也许,他一无所长,但他却也因此比别人更勤奋卖力。偌大个单位,总该有适合他的工作可做,而不应对他抱嫌弃的态度。

有的人本身并不低能,但因为做错了事,也会引得某些人说出伤人自尊心的话来。比如:“你是什么东西?你以为自己是老天爷?”或者说:“你这种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话一出口,不是叫人心灰意冷,就是引起大吵大闹。

调查研究表明:凡是自尊心很强的人,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会尽自己的努力而不甘落后于人。明智的人要保护他人的自尊心,还要想方设法加强他人的自尊心。比如,注意礼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人与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使用适当的褒奖,让他们有荣誉感,等等。

自尊心受到毁伤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属于局部的,就是说,被害者的自尊心并未完全失去,他还能感觉到自己受了伤害,这样他就必然记住伤害他的人,对之产生反感、厌憎乃至仇恨。

如果这个人是他的领导的话,他要么积极地谋划调离本单位,要么便采取“不合作主义”。只要是你说的话,你下的指示,他都不会尽心尽力、心甘情愿地去办。这样,怎么可能把工作搞好呢?

另一类是全部的,就是说,被害者已经全然失去了自尊。他甚至感觉不到什么叫自尊心受伤害。他自暴自弃,自甘下流,什么乌七八糟的事都干。

伤人自尊心是说话的大忌,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维护别人的自尊。只有让被求者心里美滋滋的,人家才能真心实意为你说话。

8.插嘴懂方法,有缝就得钻

与别人说话,一般是当别人说完你再说,以少插嘴为妙,但少插嘴不意味着不插嘴,被人骂得狗血喷头还当聋作哑以求委曲求全,但这不是好办法,毕竟沉默也是有限度的。这就要我们懂得插嘴的技巧:看准时机,见缝就钻,明快简洁,干脆利索。

现实生活的各种场合中都存在与人交往、让人代为办事的情况。在与人交谈时,常常要谈论各种问题,插嘴也是套近乎的一种表现形式。好的插话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适当的插话则会使事情更糟。别人说话我不能插嘴,但如果全让别人说,听者还不郁闷死,所以见话题就插,总比受人欺负做哑巴好。看下面几个范式:

范式一:两位女孩子正在一个角落里悄悄地说着什么,一位男士不自觉地凑上去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呢?”结果遭到两个女孩子的一句“讨厌!”那男士只好悻悻地走开了。

范式二: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正兴致勃勃地给他的学生谈着他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的看法,滔滔不绝,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你刚才说得不对。”那老师一怔,继而脸色一变:“你给我坐下,有问题下课再谈!”

范式三:小王的老板正发泄着对他这几天表现的不满:“最近这几天你怎么老迟到?”“为什么上班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的?”“真是的,太不像话了,你看,连头发都留这么长!”

小王忍不住了,插了一句:“这是我的自由!”

“什么?你的自由?要自由就别到我这儿来!”

第二天小王就被解雇了。

生活中不乏上面的范式,那位男士,那位学生还有小王之所以把事情弄僵了,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插话的时机,结果遭到别人的抱怨或憎恨。

说话除了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外,还要把握好时机,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时候可插,什么时候不可插,都不是随随便便的。

讲话要及时地“切入”话题,必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内容。

小李家的电话老是出现杂音,他几次找当地邮局要求检修一下线路。

邮局局长立即把正在看杂志的小于找来,批评他的不是,并令其赶快随小李到他家去检修线路。

一路上,小于紧锁着眉头不吭一声,小李灵机一动,问道:“你刚才看的是什么杂志?”

“《体育世界》。”

“哎呀,这杂志我家订了好几年了,包你看个满意。”

于是一路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有滋有味,到小李家后,电话线很快检修完毕,后来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小李适时地找到了共同关心的话题,使本来紧张的气氛很快消除了。

洗衣机用久了,功能减退了,妻子想再买个新的,丈夫不同意。一天,丈夫对妻子说:“我昨天换的衣服洗完了没有,我明天有重要会议,必须穿。”

妻子打开洗衣机,一看:“还转着呢?第一道程序都没完。”

“这个破洗衣机!”丈夫道。

“还是再买个新的吧,”妻子乘机赶紧插话道。

“买一个吧。”丈夫欣然同意了。

一到商店,看中一台洗衣机,一问要几千元。

“太贵了,以后再买吧!”丈夫说。

“衣服那么多,又老换,急着穿怎么办?”妻子说。

这时服务小姐插一句:“这台洗衣机虽贵点,但质量好,容积大,功率大,洗得又干净又快。”

“行,那就买一台吧。”丈夫终于同意了。

聪明的妻子,精明的服务员,能够敏捷地捕捉住插话的时机,达到了目的。

在插话提意见或表示反对时,一定要先看准对方的心境,对方如果正激动兴奋不已地陈述自己观点时,你不要去打断他,插入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对方正针对你发泄心中的不平之气时,你要暂时忍耐一下,不要插话顶嘴。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说话看脸色。”脸色是心情好坏的晴雨表,人心境好时,万事皆乐;心境不佳时,举事皆忧。插话或提反对意见时务必考虑这一点,等对方平静下来,心平气和、心情舒畅的时候去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自己的目的。

打断别人讲话插嘴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别人谈话主题,插话前先得听明白人家在说什么,说到哪儿了,你才能确定自己应该插什么,可以插什么,什么时候插合适。如果你插些跟他们交谈毫无关系的内容,那只会打乱别人谈话的思路,招人厌恶。

注意自己的身份,要把握好无论如何插话者只是配角,谈话者是主角,多说话的应是他们,如果没有得到他们同意,你不可说话太多,以免喧宾夺主。

注意礼貌。插话时毕竟会打扰别人的思路或破坏气氛,所以插话前必须获得对方同意。可以先礼貌地打声招呼:“对不起,我插一句。”“请允许我说一点。”“我可以插一句吗?”吸引对方注意或征得同意,不过,这样的插话不要太多。

9.舌头是圆的,好话丑话全靠一张嘴

舌头是圆的,舌头也是软的,但又软又圆的舌头能把丑话说成好话,把好话说成丑话,这就要表达者说话小心慬慎三思而行。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虽然每个人都会说话,但话说得好的人却不多,说话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错了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要想修改是比较困难的。正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个意思。

有一则流传已久的笑话,说的是一位工会主席召集五个委员开会。开会的时间早已过了,可是只来了三个。他叹气说道:“唉,该来的没有来!”有个委员听了这话觉得很不自在,他想:莫非我是不该来的人?于是这个委员悄悄地走了。工会主席见状,又叹道:“唉,不该走的走了!”剩下的两个委员听工会主席这么说,误认为他俩是该走而没有走的人,于是一气之下全走了。可见,只因为说话不妥当,非但会议没开成,而且还得罪了人。工会主席用舌头给对方心里留下的阴影,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抹去。

正因为如此,在待人处世中,要让你的舌头能吐出莲花来,多说一些好听话、顺心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