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金融巨头的传奇(5) -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金融史 - 斯凯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3章金融巨头的传奇(5)

第23章金融巨头的传奇(5)

1997年的香港回归,被索罗斯视为一个绝佳的暴利机会。他联络了全球各国的几家大型基金,秘密地开始买入香港股票,使得港股从1996年的低点开始不停地上涨,引发香港人疯狂地追随,恒生指数一再突破新高。  索罗斯在1997年上半年不断推升股市,接近最高点时,分散隐蔽,但不断地开了大批六月底交割的股指期货的空单。港府一直紧密监视着这股神秘的力量,越临近7月1日,港府对于对方的动机和操作策略越是一清二楚。一场金融大决战即将开始了。

到了1997年的上半年最高点,恒生指数达到了16000点之上的历史新高。而随着回归日的临近,索罗斯指挥着他的联合军团,开始了有步骤地股票高位出货。其股票的出货是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他的策略是以股指期货的空单收益来赢利的。

决战的日子是6月28日,在此之前,恒指已经被压到了大约在万点之下。而此时的散民已是一片悲哀。港府的高明之处在于不露声色,不托盘,任由索罗斯打压并主宰市场,麻痹对手。

28日一早,索罗斯的股票抛货就开始不断地稳步释出,压迫恒指持续加速下跌,引发崩盘的恐慌心理,加入逃命的散民无数,帮助他压跌指数。而当跌到了令人胆战心惊的4000多点时,散民已经是欲哭无泪了。索罗斯眼看胜利在望,却发觉开始有一股神秘的资金,不声不响地把无数的抛盘照单全收了。他开始紧张起来,发动了盟友们的全部股票存货狂砸(不计成本地抛,绝对是赔本在卖出),可是神秘资金还是不动声色地收下,却绝不拉高。还不到收市,港股成交就已经创了历史天量。当他的存货几乎抛光后,恒指却在4000点之上死活不退。而当他向交易所借股票意欲再继续抛空时,得到的回答却是不借。

到了下午,大盘开始反攻,神秘资金将股指持续推高,而索罗斯的联合军团内部开始出现反水的,背着他加入了多方。到收市时,港股几乎全部收复了当天上午的失地。索罗斯没想到港府出手,大意失荆州,股票损失加上股指期货损失惨重。

1998年5月,索罗斯带领国际投机资金再次扑向香港,并放言要将香港变成其提款机。

1998年8月28日,这也许是香港自从有股市以来最漫长的一天。上午10点整,交易正式开始。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亿港元,到上午收盘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了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

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港府照单全收,成交量一路攀升,而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7851点和790亿三个数字上。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随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港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

香港一战后,坏运气好像一直没有离开索罗斯。在2002年,“量子基金”亏蚀了1.7%。竞争对手在此际则大赚:中东战争的威胁和美元贬值都为索罗斯所代表的“环球宏观基金”——根据对全球经济趋势的评估进行投资或投机买卖(尤其针对利率和货币变化)的一种大规模对冲基金——超越股票投资型基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对冲基金指数显示,在2002年,“环球宏观基金”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4.66%,普通的对冲基金则只有3.04%。

不仅如此,索罗斯本人的声誉也面临严重挑战:2002年年底,法国检察官表示,索罗斯14年前获得法国兴业银行可能被收购的内幕消息,而买入大量法兴股票,从中获取近200万美元的利润。法国法院由此对索罗斯处以220万欧元的罚款。索罗斯的律师表示,当时的法国法律对内幕交易的定义比现在窄得多,即使在现行法律下,索罗斯所得的资料也不足以构成内幕交易。索罗斯本人则表示指控毫无根据,对裁决感到“震惊及失望”“会上诉到底”。多年来,索罗斯一向以“走在曲线前面”的投资策略为后辈所推崇,但是现在,年事已高的他好像失去了对投资市场的敏锐嗅觉。

股神巴菲特的财富人生

在2010年,“股神”巴菲特做了一个捐赠誓言:他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回馈社会。随后,巴菲特和身家过亿的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联手掀起了一股慈善风暴,邀请美国最富有的人和家庭参与,承诺捐出半数财产,用于慈善事业。盖茨和巴菲特已经计划把行动推至海外,两人同年9月出征中国与当地富豪举行晚宴,一时间关于劝捐的议论无所不在。媒体更是惊呼:巴菲特来了,一场巴菲特“旋风”登陆中国!

除了“股神”的称号外,其实很多人对巴菲特的了解也并不多,那么巴菲特是怎样获得了了巨额的财富,并且赢得了投资者的尊重的呢?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赚取外快。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无愧于股神的称号,他是第一位靠证券投资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顶级富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在1964年的账面面值仅为每股19.46美元。在巴菲特接手之后,一度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仅很快起死回生,而且已成长为资产达1350亿美元的“巨无霸”。如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已拥有各类企业约50家,其中最主要的产业系是以财产保险为主的保险业务(包含直接与间接再保)。此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还生产从油漆、毛毯到冰激凌等一系列产品,该公司同时持有诸如沃尔玛和宝洁等许多大型企业的股票。而到1999年年底,每股交易价格达到了51000美元,1998年6月,其每股价格更达到创记录的80900美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伯克希尔已经是一家资产总额高达1300多亿美元的巨型企业。

那么巴菲特在投资方面有哪些经典之作呢?

巴菲特用了70年的时间去持续研究老牌汽车保险公司。该企业的超级明星经理人,杰克·伯恩在一个又一个的时刻挽狂澜于既倒。1美元的留存收益就创造了3.12美元的市值增长,这种超额盈利能力创造了超额的价值。

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0﹒11亿美元,盈利16﹒87亿美元。70年时间里,华盛顿邮报公司由一个小报纸发展成为一个传媒巨无霸,前提在于行业的垄断标准,报纸的天然垄断性造就了一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水门事件也让尼克松辞职。从1975年至1991年,巴菲特控股下的华盛顿邮报创造了每股收益增长10倍的超级资本盈利能力,而30年盈利160倍,从1000万美元到17亿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吉列:投资6亿美元,盈利是37亿美元。作为垄断剃须刀行业100多年来的商业传奇,是一个不断创新且难以被模仿的品牌,具备超级持续竞争优势,这个公司诞生了连巴菲特都敬佩的人才——科尔曼·莫克勒。他带领吉列在国际市场带来持续的成长,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9.21美元市值的增长,14年中盈利37亿美元,创造了6倍的增值。

在巴菲特经营的保险业中,由于竞争引发的周期性降价使80年代前5年的保险费率一直不够高。这使保险业的利润出现了衰退。巴菲特对这种衰退的反应与众不同。当别的公司为保住市场份额而纷纷降低保险费时,巴菲特宁愿少签发保单,从1980年到1984年他的保险业收入从1.85亿美元降到1.34亿美元,但巴菲特坚信,总有一天那些降价的保险公司会受不了亏损而退出的。果然,在1985年保险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许多公司不得不缩小承保范围,也有的公司不得不退出竞争。保险费率于是又扶摇直上了。巴菲特现在可以从以前的保守行动中获取双倍的利益了。

巴菲特的投资嗅觉也非常灵敏,这让他比别人更早地嗅到危机的气息。1986年,伯克希尔的保险金收入达10亿美元,是前两年的7倍。这为它提供了8亿美元可用于再投资的预备金。到1987年,伯克希尔有的是钱了。但当时正是牛市的全盛时期。巴菲特所做的只是静静地卖掉了大多数股票,只保留了永久的三种:大都会公司、geico和《华盛顿邮报》。按照他的原则,他很难找到可以重新投资的地方。

就在巴菲特卖空股票的第四天——10月16日,道·琼斯指数跌了108点,10月19日星期一,市场里堆满了出售表,30种道·琼斯平均工业股票中有11种在交易开始后一小时不能开盘。巴菲特所有的市值损失达到了3.42亿美元。他可能是全美为数不多的没有随时关注经济崩溃的人。他本来可以连三种都不保留的,但那不是他的作风,其实也没有那个必要。那三家公司依然业务稳定,收入增长,没有丝毫的价值损失。

不过近些年来,巴菲特的投资出现了失利。《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9年全球富豪排行榜,比尔·盖茨重回榜首之位。由于投资不利,“股神”巴菲特损失惨重,个人资产缩水40%。他不再是世界首富。

2008年也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44年来业绩最差的一年。根据《福布斯》数据,在过去12个月,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下挫45%。在其最新发布的“致伯克希尔全体股东公开信”中,巴菲特承认,2008年公司净资产缩水115亿美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