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封神演义》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封神演义》的故事发生在商末周初。
小说以商纣王的暴虐无道为开端,纣王在女娲宫进香时亵渎女娲娘娘,女娲娘娘大怒之下派遣轩辕坟中的狐狸精等三妖去颠覆成汤江山。在狐妖妲己的蛊惑下,纣王沉迷酒色,无心朝政,设下炮烙等酷刑肆意虐杀臣子宫人。而西伯侯姬昌被囚羑里七年后,逃回其封地西岐,在磻溪遇见垂钓的姜子牙,拜其为丞相。文王死后,姜子牙立其子姬发为武王。最终,姜子牙金台拜将后举兵伐商,一路过关斩将,历经诸多战斗,如破十绝阵、诛仙阵、万仙阵等,最终推翻商朝,纣王自焚而死。殷商覆灭后,武王姬发晋升天子位称周武王,建立周朝,姜子牙奉元始天尊的命令,将死后灵魂入了封神榜的人一一封神。
历史上,周武王伐纣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牧野击败了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封神演义》以这段历史为背景,进行了大量的神话演绎和创作。
比干为何会被纣王杀害?
比干被纣王杀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直谏触怒纣王:
-频繁直谏且言辞激烈:比干是纣王的叔叔,作为殷商王室的重臣、托孤大臣,他对纣王的荒淫无道、暴虐行径极为不满,多次直言进谏。比干认为“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所以即便知道纣王可能不悦,依然坚持劝谏,甚至到了强谏三日不去的地步。这种行为让纣王感到厌烦和愤怒,毕竟纣王自恃文武双全、智慧过人,拒绝臣下的谏劝,比干的行为挑战了他的权威。
-比干名望高引发纣王嫉妒:比干忠诚正直、一心为民,在当时有着非常高的名声和威望,被很多人视为“圣人”。而纣王“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狂妄自大又嫉贤妒能,比干的高名望让他感到不舒服,觉得比干的存在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和声誉。
2.妲己的陷害推波助澜: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妲己是被千年狐妖附身,她蛊惑纣王,让纣王变得昏庸残暴。比干曾火烧狐狸洞,烧死了很多妲己的狐子狐孙,因此妲己对比干怀恨在心。后来,妲己抓住机会,在纣王面前煽风点火,说比干的心有七窍,想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促使纣王对比干起了杀心。不过这只是小说中的情节,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妲己蛊惑这一因素。
3.纣王的昏庸残暴本性:纣王荒淫无度、暴虐天下,发明了炮烙等酷刑,对反对他的人毫不留情。在这样的暴君统治下,忠臣的性命很难得到保障。比干的直谏不仅没有让纣王觉醒,反而让他起了杀心,最终导致了比干的悲剧。
总之,比干被纣王杀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事件也反映了纣王的昏庸无道和商朝统治的腐朽,为商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