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隔岸观火
“向兄,你……没事吧?”刘晔见势不妙,赶紧将向朗扶起来:“向兄,你先坐好,我马上就传医官,他们很快就到!你忍耐片刻,千万不能不能有事啊!”
“刘兄,我没事儿!只是有点眼花,耳鸣……”向朗挣扎着站起身:“你把那张绢帛,给我仔细看看……”
“向兄,如果不满意,这件事还可以商量……我再尽量再从中斡旋一下……向兄千万不要激动,先休息片刻……”刘晔递过白绢后,急忙让驿卒送来一碗水。
向朗擦擦自己的眼睛,颤抖着接过白绢,擦擦眼睛,仔细地将白绢上的字看了无数遍:
曹爽,100万斛;
司马懿:100万斛;
朱灵:60万斛;
郭淮:60万斛;
费曜:50万斛;
文钦:35万斛;
……
向朗强忍着心里的激动,不动声色地将十几个数字加在一起,一共刚好六百万斛!
“这到底咋回事?”向朗再次揉揉眼睛,心头暗想:“怎会这么多?”
此次出使,大将军的意思,是要求魏国以二百万斛粮饷的价格,换回曹爽和司马懿。此时的姜维已经陆续将其他将领放回;
出使前,陛下的底线是五十万斛换回所有的将领;
自己此次出使,本是想报上次的嘲讽之仇,自己虽然退了一步,但始终坚持100万斛不肯松口,这已经是在抢劫!
一百万斛确实是个天文数字,这确实是在抢劫!没想到,魏国竟然把自己当做要饭的!一口气给了六百万斛!
至此,向朗终于明白:魏国朝臣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他们以为每个将领要一百万斛,这才大发雷霆并不停地砍价!
魏国到底有多强大?他们到底有多少存粮?
此时的向朗默不作声,刘晔以为他不满意,赶紧让人送来酒菜,推心置腹地劝了很久,向朗终于点头同意。
稍后,两人又商谈好粮饷交割的细节,刘晔出了驿馆,兴高采烈地向曹叡报喜去了。
……
蜀国攻克襄阳的秘密不会保持太久,满宠正要大胜之时收到曹叡的书信,毅然回师兵进南阳郡,陆逊自然有所怀疑。
因此,陆逊向孙权上表后,领着十万大军,马不停蹄地赶往江夏,同时派人前往襄阳打探消息。
另一边,魏延攻克长安后,正在整顿兵马欲取潼关,却收到姜维的密信。魏延也能理解两国的现状,知道现在不是对魏国大举用兵的时候。
魏延虽然准备撤兵,但他不想白来一趟。他考虑到魏国大军没那么快赶到雍州,于是将附近郡县大肆劫掠了一番,得到五万多斛粮饷,这才大摇大摆地退回大散关。
曹叡为了尽快换回司马懿和曹爽等将领,紧急征招了五万多徭役,日夜不停地将粮饷送到襄阳城下。
满宠的大军与吴国交战时损了四万多,眼看就要大胜吴军却被紧急召回,心中忿闷不已。因此,满宠将十万大军驻扎在紧邻襄阳城的蔡阳、筑阳、朝阳和阴县等地,准备换回魏国的将领后,一鼓作气攻克襄阳,再挥师南下,以雪今日之耻。
几日后,
向朗欣喜地返回襄阳时,十万蜀军和新征的五万百姓,正将襄阳的粮饷运往永安,所有百姓和兵卒的脸上都洋溢着欢笑。
陆逊率领大军赶到江陵附近,通过各路探马汇总后的消息,了解到姜维与司马懿交战的全部过程,对姜维之才佩服不已;
陆逊得知姜维用俘虏的魏国将领,换得六百万斛粮饷之后,心头升起一个大大的“服”字,对着襄阳方向竖起了大拇指。
孙权急于得到襄阳城,他与姜维互通书信后,令陆逊领兵五千,屯于襄阳以南的邔县。
由于蜀军要将襄阳之粮运往永安,路途十分遥远,陆逊知道姜维运粮完成之前,绝不会将襄阳交给自己。在征得姜维的同意后,陆逊派出五万大军协助蜀军运粮,两国之间的关系,仿佛又回到曾经的“蜜月”时期。
除夕之夜的蜀中各地,国泰民安,家家户户团圆之际,也在庆贺大汉的大胜仗,这种事情在以往从来不会发生!
由此可见,刘闪的爱国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说明百姓们已经认同自己是大汉的子民,开始关心大汉的兴衰。
正月初一,早朝。
鉴于向朗出使魏国所立的大功,刘闪将其升任为“丞相长史”,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秩俸千斛,另加赏两万铢。
众臣对此并无异意,向朗拜服谢恩。
另外,刘闪还将蜀军打胜仗的实惠,落实到每个百姓的身上,他决定向各郡县发出官文:为庆贺此次的大胜仗,所有大汉的百姓,都可在正月十五那天,在当地的大汉银行领到两斗稻米。
“陛下,认为,此举不妥!”
“哦?大司马有何建议?”
“陛下,臣并不反对向百姓赠送稻米。臣只是觉得……此举会加重各郡县官员的事务,依臣之见,在明年收取税赋时,每人扣除两斗即可。”
蒋琬的话得到众臣的一致认可,财政局局长孟光却表达出反对意见。
“蒋大人,每人赠送两斗,与少收两斗赋税,本质上并无不同,但对百姓来说,他们心理上的感觉却大不一样!”
“都是两斗稻米,这有何不同?”
“对百姓来说,缴赋税时少纳两斗,这仍然是赋税,只是少了一点而已;如果赠送两斗,这却是实打实的利益!因此,臣赞同陛下的主张。”
“不错!大司农说得对!”刘闪肯定地说道:“朕正是此意!如果是赠送,百姓们更能切身地感受到,只有大汉多打胜仗,等到复兴大汉的那一天,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也能激发百姓们努力耕种、主动从军的意愿。”
“可是……陛下……”
“此事不必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