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瓮中捉“马”
汉水西岸。
“哼!”
司马懿重重地将酒碗拍在桌子上,起身令道:“传令!速速渡江,至汉水东岸扎寨!”
“父亲,为何如此心急?你……今日为何心绪不宁?”
“依令而行!”
“诺!”
这日,赵统、赵广领着兵卒,在魏军寨外高声骚扰,心境极高的司马懿,不知为何会变得烦躁不安心,直到帅帐移到汉水东岸,他才稍稍平缓下来。
前两日,司马懿担心襄阳附近有蜀军埋伏,他的大军即使粮尽,他也没有急于北上,而是先派人去打探情报。
此时的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名声不显,再加上此时的司马懿只信任这二人。因此,为不引起蜀兵的注意,司马懿派出十几名精心培养的死士,与司马师前去襄阳打探消息。
可惜的是,他们穿着百姓的衣服,仍被姜维识破。
其实,别说是姜维,就是普通的兵卒也能轻易识破:襄阳城以及南郡诸城,早就禁止百姓出入,这些百姓怎么可能从吴境去往襄阳?南郡各县早就坚壁清野,哪来的百姓?
姜维并不担心司马懿逃走,因为他必回襄阳,姜维只担心司马昭趁乱逃掉!
除掉此二人,这是刘闪的密信所托,姜维定会百般重视,不问原因,不论后果。
姜维杀掉司马师后,担心司马懿收不到回信必会起疑,于是将这名死士放走,给了他些许食物,让他回去跟司马懿如实回报。
“都督!大公子已被蜀军所杀!”死士如实禀报。
“你说什么?”司马懿猛地站起身,一把拧住死士的脖子:“再说一遍!”
“都督!大公子司马师,已被蜀军的伏兵所杀!”
司马懿缓缓松开手,一屁股坐在地上,悲泣不止。
大约半个时辰后,司马懿似乎恢复了正常,缓缓令道:“传令:大军起行,开往襄阳!”
“父亲……兄长被杀,汉水沿岸道路难行,必有蜀军埋伏,为何……”
“我最担心的,就是襄阳城已被蜀军攻破!”司马懿缓缓说道:“今,司马师在半路被蜀军的小股部队截杀,正好说明襄阳还在曹爽的手中!”
“父亲,这……这是如何道理?”司马昭不解地问道。
“截杀司马师的,只是蜀军的小股部队,必是扎木筏渡至汉水东岸的疑兵。今,我粮草已断,军心不稳,若姜维已经占领襄阳,他派来阻截的,就不是屈屈几百人,而是至少五千兵马!”
司马昭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司马懿又说道:“如果我是姜维,我占领襄阳后,绝不会派兵在半路截杀,这样只会打草惊蛇!唯有固守襄阳城,守株待兔,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父亲睿智!”司马昭诚心赞道。
兄长司马师的死,司马昭并未感觉到伤悲,反而有一丝暗喜。
襄阳城中,探马报来司马懿大军的动向,姜维暗笑不已: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奇妙!越是聪明的人,反而更容易上当!
当年,曹孟德自以为看破了诸葛亮的疑兵之计,选择了华容道的小路,最终被关羽给截住;
当年,司马懿自以为看破了诸葛亮的伏兵之计,十五万大军面对一座空城却退走。
如今也是一样:如果司马懿是一个莽夫,获悉前方有人截杀定会避开。正是司马懿自以为看破了疑兵之计,这才让五万多大军自投罗网!
几日后,司马懿领残兵前来,在汉水东岸,二十几支木筏仓惶往西岸逃去。
至此,司马懿更加坚信这是姜维的疑兵,他满脸欣喜,带着饥肠辘辘的魏军,在邔县抢扎木筏,放心大胆地往襄阳而去。
一日后。
司马懿领着少许兵马来到襄阳城下,城头上的曹爽只让司马懿和十几名将军入城,要求麾下的兵马在邔县西渡汉水,前去襄阳城南的中卢小镇扎营。
司马懿和朱灵、郭淮等将领,刚刚入城就被蜀军擒获;在中卢那边,等待魏军的不是粮饷,而是杀气腾腾的蜀军!
在姜维没有下令招降或处斩以前,这些魏兵可以获得少许的面饼,这点食物肯定吃不饱,但也不会饿死,最多就饿得四肢无力。
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姜维敬重每一个有气节的将领。被擒获的司马懿和十几名将领都不愿降蜀,并且一句话也不说,姜维也不杀害,让人好生招待,不许任何人前来打扰或侮辱他们。
其实,对于三国时代的纷争,刘闪非常清楚:从黄巾之乱起到群雄割据,再到三分天下,最终归于晋,在这个时期的各个势力并无“好坏”之分,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已。
各个势力之下的臣子,其实也无“好坏”之分,他们都是在维护自己君主的利益。
就如司马懿跟诸葛亮为敌,两人生死相斗六年多,相互之间却十分敬重对方。
当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蜀军撤走之后,司马懿曾来到诸葛亮病逝的营帐内,以水代酒诚心地祭拜。
公元263年,魏国名将钟会伐蜀时,他也曾亲自到定军山,前往诸葛亮墓冢前祭拜。
司马懿和钟会,他们都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对敌国的死者如此崇敬,在历史上确实罕见。
此时的姜维跟他们一样,虽然俘虏了魏国的将领,除了希望将其招降外,从来没想过侮辱对方,更没想过随意杀害,这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当然,如果到了战场上,这些人在姜维的眼里,全是必死的敌人!
蜀军秘密占领襄阳,吴国和魏国暂时还不知道,收到姜维的密信后,等候已久的向朗立刻出使魏国。他领着几名随行的护卫,在襄阳城中换了几匹快马,直奔洛阳而去。
蜀军大胜,兵将无不欢喜,关索却愁眉不展。
“关将军!”姜维递过一坛酒,关索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后顺手接过。
“当年的襄樊之战,家父亲历时七个月也没能攻克襄阳,只能无奈地败走麦城!今,我刚刚站在襄阳的城头,还未来得及祭奠家父,这座城池,转眼就要交给吴国!”
关索说罢,长跪于城上,猛地将酒坛砸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