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牵一发而动全身 - 三国: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 排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6章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日,蜀军又在南门列阵,十几架架投石车又疯狂地砸了将近一个时辰,宜城南门有多处城廓已经塌陷,蜀军仍未派兵攻城。

就在蜀军退走时,徐质、戴陵各领两千兵马杀向蜀军东、西面的营寨。

正如司马懿预计的那样,这两座营寨已是空营!营中全是草人,昨日还在营中的张绍、傅佥已经不知去向。

“都督,既然蜀将张绍、傅佥已经退走,我正好借机攻打吴懿!”

“都督,吴懿本来可以轻易占领宜城,他却整日呆在寨中,每日只是砸城,这是在蔑视我等,实在可恨!”

“都督,蜀将张绍必已西退,末将愿引一军前往追杀!请都督速拨兵马!”

“不,不必追赶张绍!也不必攻打吴懿的营寨!”司马懿不紧不慢地说道。

众将皆满腹的不解,司马懿令道:“郭淮、朱灵,你二将各领兵一万,日夜兼程,赶往荆山以南扎营!”

“都督,荆山之南?这是何意?”郭淮不解地问道:“蜀军的主力皆在宜城方向,我为何要去往西面的荆山?”

“因为姜维不敢输!他输不起!他不敢与我在宜城决战!”司马懿冷笑地笑道:“宜城,看似集结了蜀军的主力,但姜维不会从宜城攻我襄阳!”

“都督,这……这是何意?”

“宜城的地形,南低北高,东西两面环山,如果蜀军敢从这里北上,就将面临与我决战的不利局面,姜维没这个胆!”

“姜维的目标很明确,他就是为襄阳而来!他有三条路线可至襄阳:最近的路线,就是攻破宜城从正南进兵;除此之外,他要么东走汉水,要么从西面的荆山绕至南漳。然,宜城和汉水这两路,不确定的因素实在太多,姜维并无必胜的把握。再说,现在的蜀国兵少将寡,经不起大量的兵将阵亡损失,所以,姜维必会走西路的荆山!”

司马懿解释一番,众将已猜到了司马如此部署的目的,司马懿继续说道:“姜维佯攻宜城,暗中调走张绍和两万兵马,他必是去了荆山。既然如此,我就用重兵屯于荆山之南,截断荆山蜀军之粮道,不出十日,荆山的蜀军便不攻自溃。”

众将皆点头称是,司马懿继续叮嘱道:“你二人去往荆山扎寨时,营寨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五里,既要防止荆山蜀军突围,又要阻止任何蜀军往荆山送粮!”

“诺!”

二将领命而去后,司马懿又令道:“陈泰、文钦、王雄,你三人各领兵一万兵马,迅速向漳水方向进发,在北岸多扎营寨,阻止蜀军粮队渡过漳水!”

“诺!”

此时,吴班、吴懿和关索并未远去,他们在宜城以南十里处扎下三座营寨,这三座营寨呈“品”字形分布,既能相互应援,又能时刻威胁着宜城。

姜维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在司马懿的算计中:张绍领兵离去时正是半夜,司马懿担心中了蜀军的埋伏,所以并未派兵掩杀;等到天亮之后,司马懿确认没有蜀军埋伏,这才派兵截断荆山以南的粮道,同时再截断漳水通往荆山的粮道,可谓是双管齐下。

司马懿敢于这样部署,是因为他看透了姜维的意图,也将蜀军的兵马分布摸得一清二楚:姜维的十一万大军中,现在已有五万部署在荆山,宜城之南只有四万,剩余的两万兵马都在临沮,主要以运输粮草军械为主。

正因为如此,郭淮、陈泰的两路大军行进得非常顺利,沿途没遇到任何袭扰。

接下来的几天,双方都在等待时机:姜维在等司马懿攻打荆山,而司马懿在等姜维粮尽。

……

成都。

大街小巷都贴满了榜文,证实近期流传的“抢妻”之事全是谣言,百姓们对此只是一笑置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论宫中的皇帝“抢”了多少个别人的妻子,这都合情合理!

这个时代,“皇权至上”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整个大汉的天下都是皇帝的,何况几个女人乎?

刘闪曾当众说过,只要能实现自己“大汉万年”的宏愿,他不介意封姜维为“并肩王”,不介意将天下分一半给姜维。

但是,这不表示刘闪能放下自己的皇权。

刘闪张贴榜文,正天下之视听,主要是为了消除自己与姜维之间“可能产生”的嫌隙,虽然它还没有产生,但刘闪要提前防范。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刘闪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全都是为了富国强军。

刘闪希望每个百姓都能吃饱饭,都能穿华丽的汉服,都能住上青砖垒成的房屋,其根本的出发点,并不是为百姓的“民生”考虑。

刘闪自己也不否认,自己虽然是“君”,却没有“民为贵”的思想,他没有古代的圣人那么伟大!

刘闪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掏空百姓手上的铢钱,让铢钱真正地流通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刺激百姓持续地努力耕种,广积粮草,扩充军资,增强军备。

此时的刘闪,他并不知道将来的黄晧和陈祇会“互为表理,把持朝政”,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威胁到自己,刘闪便毫不犹豫地将二人处斩,他不允许自己的身边有“小人”的存在。

同时,刘闪也下令将刘琰处斩,没收了他的大部分家产,将他府上的婢女全都收入宫中。

刘闪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杀鸡儆猴”,他不许任何人威胁到自己新成立的几个机构。

刘闪自认不是“明君”,也不怕后世的人说自己是“暴君”,史官如实记录这些事件时,刘闪并未加以干涉,这些事情,他并不在乎。

至于费祎的处理方式,刘闪考虑了好几日。

费祎是朝中重臣,也是诸葛亮推荐的丞相继任者!费祎“辱君”的行为是死罪,但这是出于他对大汉的忠心,如果究其本质,不过是“政见不同”而已。

因此,刘闪考虑到他的本心和政治才能,暂时免去了他的死罪。

由于交趾郡已经完成了交割,此郡暂时还没有委派郡守,刘闪削去了费祎的尚书令之职,将其“贬”至交趾郡做郡守。

刘闪在朝上明确示:如果费祎能在两年内治理好交趾郡,可以回朝官复原职,还将大加升赏。否则,仍以“辱君”之罪处斩。

费祎和众臣都对刘闪的“法外开恩”感激不已:与其说是费祎遭贬,不如说是另一种重用方式!

刘闪和众臣都相信:以费祎的政务处理才能,以及大汉现有的各种鼓励政策,费祎轻而易举就能治理好交趾郡。

南郡。

荆山易守难攻,不过,这里五万蜀军的粮草,必须从秭归城渡江运来,中途要经过临沮中转,再横渡沮水和漳水,再转由陆路送至荆山。

此时,梁绪统领的运粮队刚到漳水南岸,远远看见对面密密麻麻的的魏军营寨,赶紧率队返回。

次日晨,梁绪和梁虔各率两千蜀军横渡漳水,试图穿过魏军的封锁。谁知还未渡至一半,就被文钦和王雄的弓箭击退,运粮队只好回到南岸扎营。

“都督!宜城以南的蜀军,已经全部退至编县!蜀将吴班、吴懿各率五千兵卒,在编县以西的漳水扎营,距离陈泰、文钦的营寨不足十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