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借用“天炉战法”
在姜维的“二分天下”计划中,今年并不是占领荆州的时候,更不是“灭吴”的时候,因为这需要大举用兵,如今的大汉,还没有如此强大的国力来支持。
陆逊回到南郡后,他将八万大军屯于宜都郡,并且亲自坐镇宜昌城,不过几天之后,蜀军却无半点动静。
“丞相,有点不太对!”全琮不解地问道:“前几日,关索还气势汹汹地过来砸城,这几日,怎么没了动静?”
“丞相!据信使来报,蜀军的木筏并未继续增加,并且扎木筏的蜀军也消失不见,蜀军会不会有诈?”全琮继续问道。
“全将军,何必心急?蜀军在攻,我在守。只我守好各处城池,再严密监视江面,蜀军干不出什么大事。”陆逊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八万大军屯于此地,蜀军怎敢来攻?今,我只需安坐城中,蜀军来则战之,不来则守之,如此一来,蜀军必退。”
“报……”
“禀丞相:朱然将军派人回报,蜀军已退去多时,可能已经退往信陵!”
“怎么可能?城外寨中屯满蜀兵,朱将军却说蜀军尽退?”
“禀丞相,朱将军看得很清楚:蜀军寨中空无一人。平日所见者,皆是草人!”
陆逊懒得去算计蜀军退走的原因,他只采用“敌退我进,敌进我守”的战略,于是说道:“既然如此,就令朱将军引兵三千往信陵试探,务必缓缓而行!”
次日,朱然领着兵马沿江而上,在信陵城以西才发现蜀军的踪迹:蜀军在这里扎了十几座蜀军营寨。
这些营寨扎得十分坚实牢固,寨与寨之间的距离不足200步,各寨之间可以相互应援。
并且,这些营寨与信陵城融为一体,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线。如果不逐一摧毁这些营寨,吴军绝无攻占信陵的可能。
从永安到宜昌这一线,载有兵卒或粮草的战船很容易顺江而下。然而,因为这一段的水流比较湍急,重载的战船却很难逆流上行。
另外,在夷水一线,夷水要塞仍有蜀将王训的三千兵卒驻守,其中多余的粮草早被搬走,吴军也没办法从这条线路迂回至巴东。
“丞相!据细作和哨探回报:秭归城中,只有五千蜀军和几千伤兵;信陵城和周围的营寨中,蜀军数量大约一万五;秭归和信陵由吴懿镇守,梁虔、梁绪、句扶、李歆为副将。”
“蜀军主力到底何在?”陆逊疑惑地问道,众将哑然。
至此,陆逊又有中计的感觉:自己率领重兵,不顾一切地返回宜昌驻防,姜维的主力却不见了!前几日,关索作势攻打宜昌,这应该是故意将自己的主力调回!
“派出所有哨探!就算找遍荆州,也要找出姜维的踪迹!”陆逊不悦地喝道。
“报……”
一名信使匆匆来报,陆逊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禀丞相:武陵郡守卫荆,从长沙郡发来急信求援:武陵郡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等县皆有蜀军活动!多县的县令和官员已被蜀军斩杀;鹤峰县县令刘般叛逃魏国。”
“武陵郡?”陆逊意识到不妙,几乎是发狂般地吼道:“建始!蜀军的主力一定在建始!”
陆逊意识到自己又输了,这次输在了战略上:姜维虚晃一枪,诱使自己突破围堵回到宜都,但姜维的战略重心并不在南郡诸县,而是荆南四郡!当陆逊意识到自己上当的时候,对于吴国来说,武陵郡的行政管理已经名存实亡。
现在,蜀军应该暂时不会攻取宜昌,但蜀军随时可以攻打;陆逊暂时没办法攻破信陵和夷水要塞,因此,他不得不留下重兵防守宜昌。
经过深思熟虑,陆逊在宜昌留驻三万兵马,由吕霸、吕睦这两兄弟驻守;另外,陆逊在宜昌以东的宜都也留驻3万兵马,由朱异、张承二将驻守,腿部受伤的周胤也留在宜都养伤。
陆逊一再要求这几人只守不攻,将各处防守细节安排妥当后,陆逊亲率十二万大军往武陵方向开进。
与此同时,位于建始城中的刘闪、姜维和众多的将领正在商议御敌之策。
“陛下,我兵进武陵,陆逊必从宜都、松滋方向来援,我得早做打算。”
“不错!”刘闪点点头说道:“陆逊兵马众多,大将军有何御敌之策?”
“陛下,武陵郡大部分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其间水网密布,大小河流数百条之多。末将以为,我应以步兵方阵尽量阻滞吴军,然后用机动性高的骑兵加以震摄,等到愿意迁居的百姓完成迁徙后,就率军退回建始。”
姜维的战略比较稳妥,蜀军可进可退,不在意城池的得失,战争的烈度和主动性控制在自己手里,很容易实现预设的战略构想,自然获得众多将领的一致认可。
“诸位将军,朕有一法,如果进展顺利,应该可以重创吴军主力!”
蜀军才九万兵马,而陆逊有十二万之多!武陵大部为平原,很难打出大规模的伏兵战术,如何能重创吴军?
众将都表示怀疑,刘闪分析武陵郡的地形后,提出一个大范围腾挪的“天炉战法”。
刘闪说出比较细致的方案之后,姜维和众多将领经过慎重思考,然后又做了细致的推演,都觉得此种方案可行,无不惊叹此计的玄妙。
吴、蜀两军共投入二十多万大军,刘闪提出的方案获得众多将领,特别是大将军的认可,他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不过,只有刘闪自己才知道,这种打法在一千多年以后,一位举世闻名的抗倭名将早就用过!自己不过是将其照搬过来而已。
这位抗倭名将使用这种战法,在长沙会战中,以低劣的装备重创了装备精良的倭国军队,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也获得了m国总统杜鲁门授予的“独立勋章”!这套“天炉战法”,也成了m国多所军校的重点教案之一。
武陵郡跟长沙郡地形很相似,都有“水网密布”的特点,由于地形的差异,武陵郡更适合蜀军防守,刘闪将这个战法照搬过来,姜维再根据地形加以改进,其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作战方案确定之后,姜维派出快马信使直奔松滋,将行动安排告知傅佥和高翔。
几名史官抑制着激动的心情,颤抖着记下这次会议的详细经过和内容。
蜀军兵犯武陵,陆逊自然焦急。急令朱然、张梁、丁奉率军先行,自己领着主力稳步推进。
次日,三员吴将率一万先锋,迅速赶到洈水。
此时,傅佥、高翔二将早已在洈水河边扎下营寨,试图阻挡吴军渡河。
“听闻蜀将傅佥勇猛无比,听闻高翔久经战阵,以吾观之,不过如此!哈哈哈!”朱然大笑道,其余几个将领皆满脸的疑惑。
“此二将皆背水扎营,安能不败?”朱然大笑后接着说道:“我等先扎下营寨,然后派人去寨前挑战,先将其拖住,待丞相的大军到来,蜀军必败!”
几名将领依朱然之言而行,在蜀军营寨以北五里扎下营寨后,张梁则自告奋勇,带着三千兵马前去挑战。
公元226年时,孙权带兵攻打石阳,张梁曾作为前部先锋并多次立功,被拜为禆将军,封沔中督。如今,他发现蜀军扎的营寨确实有漏洞,自然想再立新功。
高翔并未将张梁放在眼里,不屑地引三千兵马出战,两军接战后各有损伤,张梁冲破多名蜀军的阻挡,拍马来到高翔跟前,趁其不注意时,手中大刀猛地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