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智退敌兵 - 三国: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 排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29章智退敌兵

经过一夜的奋战,外围的蜀军又拔掉了十几座吴军的营寨。照这个速度下来,外围的援军最多三日即可攻入城中,到时就,就可送来足够的军械和粮草。

在望远镜中,隐匿多日的关索、傅佥、罗宪、文钦、赵广、夏侯霸和吴班、廖化等诸多将领的战旗全都高高扬起,城中兵卒欢喜雀跃时,刘闪又想起了那个神箭手。

姜维到来之后,这些大将高挂战旗鼓舞军心,推进的速度确实快了很多,但这样却暴露了目标,那位神箭手可以有选择地逐个狙杀。

在刘闪看来,这些将领简直比大熊猫还珍贵!现在的大汉,再也经不起阵亡大将的损失,必须得想办法让陆逊尽快撤兵才行。

否则,三天的时间,那个神出鬼没的幽灵可以挨个点杀每一个蜀军将领。

姜维的到来让陆逊也感觉到了危机,他大大增强了攻城的强度和频率,爬上城头的吴军越来越多,城上蜀军的伤亡猛然增加了一倍多。

吴军暂时退去后,刘闪注意到攻上城头的吴军全都嘴唇干裂,别说吃饱,他们恐怕基本的饮水都没法得到满足。

据几名被俘的吴国伤兵所说,每次攻城之前,陆逊都会告诉他们:城内蜀军的粮草早就吃光!城内的蜀军已经饿得拿不起长枪和戈矛,只需一次进攻就能破城,只要能捉住刘禅,蜀军必会送来粮饷并全线退兵。

当然,陆逊说得并没错!

前日,城中的兵将吃了一顿马肉之后,城中的树皮草根全被吃光,兵将们每日只能适当地喝点水减轻饥饿感,恐怕再过一日就会全线溃败。

城中本有给伤兵留下的十几袋大米和小麦,由于刘闪一心要与士卒们同甘共苦,不肯吃米饭和面饼,兵将们知道后极为感动,弄得那些伤兵也不肯吃,城中将士全靠必胜信念在支撑着。

城外吴军的鼓角声又响起,兵卒们喝了点热水后又拎着长枪严阵以待,刘闪长叹了一口气,心里不停地问自己:

这样做值得吗?

为了自己个人的梦想,让成千上万的兵卒因此丧命,这值得吗?

如果自己能像真正的刘禅一样,早早地向魏国投降,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成语,留下个人的千古骂名,或许能早日结束战争,或许能让百姓能免遭涂炭,这何尝不是一件功德?

“陛下!”

“陛下!”

向宠连续叫了好几次,刘闪终于回过神:吴军已经冲到城下,向宠劝自己去城内暂避。

“向将军,立刻命人把那些稻米和小麦搬上来,快!”

“陛下,这是……”

“不用问,快去!”

“诺!”

由于没有了石头、滚木和箭矢,城下的吴军正顺着云梯不断地爬上城头,他们大多数都被城上的兵卒用长枪刺伤后跌至城下。

然而,这种不对称的屠杀,并没引起吴军的恐惧,反而有更多的吴兵源源不断地爬上来。

刘闪搬起一袋稻米,对准云梯最顶端的一名吴兵猛地砸下,引得四五名吴兵一同跌下云梯。

“砸!快砸!就用这个砸!”

刘闪大喝道,城上的兵卒也不问缘由,纷纷搬起粮袋往云梯上的吴兵砸去。

落地之后,破碎的粮袋引得吴兵一阵哄抢,刘闪却饶有兴趣地盯着城下的吴兵发笑。

刘闪这是在赌!

刘闪听说过很多困守城池,最终却取得胜利的战例:就是向城下的敌军扔出粮食,让他们误以为城中粮草充足,借此击溃敌方的心理防线,从而促使敌方撤兵。

刘闪不知道这些战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陆逊是否会上当,反正只剩二十多袋粮食,反正只够几百人吃上一顿,不如就此赌一把。

城下的吴军确实没再攻城,他们抓起地上的小麦或稻米,不顾混杂的泥沙和尘土,像饿鬼一般直往嘴里塞,相互间的争抢很快就演变成生死相斗,撤兵的鸣金声多次响起他们也不管不顾。

一千多吴兵撤回营中后,陆逊再也没有令兵卒攻城。

傍晚时分,吴军最靠近南门的大寨开始动了!

刘闪确实赌赢了!城上的蜀军又是一阵欢呼。

由于陆逊选择的退兵时间是在傍晚,或许姜维担心中了吴军的埋伏,或许担心那个神箭手的存在,东、西、北三面的蜀军也撤兵回营。

吴军见蜀军没有追杀的打算,各营各寨匆匆起行,浩浩荡荡地往恩施方向退去。

待吴军离开后,城外的蜀军则迅速在四门扎寨,防止吴军反扑,城外援兵送来大量的面饼和白米饭,姜维领着十几名将领赶紧进城。

“末将救驾来迟!该当死罪!”

众将一见到刘闪就齐刷刷地下跪,刘闪大口大口地吞着面饼,过了好半天才咽下去,伸伸脖子缓过来之后,赶紧让众将起身就坐。

这些将领无不双眼血红,神色严峻,每个人的身上都沾着血迹。看得出来,他们应该好几日都未曾睡觉。

今日的刘闪确实是命悬一线,由于经历了多次的战斗,他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对战争恐惧,反而满不在乎地安慰着众多的将领。

考虑到姜维进城之前已经安排好建始城外的防务,加之城内有张翼和向宠,刘闪自然放心,于是让众多的将领都去睡觉,就算有天大的事情也等睡醒之后再议。

次日晨,治所殿内。

姜维刚要陈述吴军当前的部署和蜀军的战略,刘闪挥手止住,他的目光落在一名“陌生”的中年将领身上。

此人正是文钦,刘闪并未见过他。

上个月,文钦与汉中城内的李家少女两情相悦,经姜维上报后,刘闪未作考虑,立刻就升文钦为镇东将军,然后给两人赐婚,并且赏赐了许多丝帛钱粮做为贺礼。

二人奉旨成婚的当日,恰逢刘闪兵进巴东,由于军情紧急,还未洞房的文钦就跟大将军和众多的将领点兵出发。

“文将军!”

“末将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