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步兵战强骑 - 三国:开局就死了诸葛亮 - 排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4章步兵战强骑

没错,正是大汉铁骑到了!

但是,这支四万人的“大汉铁骑”,只到了两万!

赵广和夏侯霸也在疑惑,这是与鲜卑和魏国联合骑兵的决战,为何只来了两万?

开战在即,容不得多想!

枪骑居中,弓骑掠向敌阵两翼,三万“大汉铁骑”满怀复兴大汉的宏伟目标,毫不畏惧地向敌军本阵发起冲锋。

现在,让时间暂时停止,时间回到二十天以前。

雍州。

自从刘闪侮辱匈奴使臣后,姜维的战略重心是提防匈奴的复仇,同时确保“羌人南迁”顺利进行。

“诸位将军,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屯于武关和潼关的兵马,只是为了拖住魏军的主力。若是魏军看出了我军的意图,魏军很可能大举西进,从而威胁我“羌人南迁”的路线。”

“大将军,我军意图若被看穿,魏国骑兵很可能与匈奴骑兵会集合。以我军现有的兵力,很难保证南迁路线的安全。”

“不错,这正是我所担心的!”姜维说罢,指着地图说道:“南迁线路,必经黄河!魏国和匈奴骑兵很可能抢先占领此处!”

“榆中县?”关索问道。

“不错,我必须重点防御此处。”姜维郑重地说道:“我有一法,可用步卒在此处围住魏国或匈奴骑兵。计成之后,我骑兵就可放心地西渡黄河,支援凉州方向的邓芝和赵广将军。”

“大将军!下令吧!”

姜维满意地点点头,令道:“关索、罗宪,引兵三万,携粮车八千,前往榆中驻防。敌方骑兵若来,可按锦囊中计策而行。”

“诺!”

“赵统、牛金,你二将引四万骑兵先行赶到榆中驻防,关索引兵到来后,可按计而行。”

“诺!”

几将离开后,姜维继续向潼关和武关增兵,做出大举东进的架势。

得知蜀军向潼关和武关增兵,撤回关中的曹叡整日惶恐不安,甚至有了迁都许昌的打算。在陈群、董昭、辛毗等朝臣的多番劝说下终于作罢。

在多名朝臣联合作保的情况下,曹叡再令司马懿领兵十五万去退蜀兵,同时向各郡县发出征兵令,紧急募兵二十万。

“今,陛下对我等百般信任,再次以重任相托,我等皆要死战姜维!”司马懿说罢,环视众将后问道:“此番再战蜀军,诸位有何计策?”

“都督,末将以为,我应该将主力置于潼关和武关以东,这样即可防止蜀军东进,又可与满宠的大军互为应援。”徐质说道。

在众将看来,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司马懿也有此意,不过未置可否。

“都督,末将以为,此举不妥!”

“哦?邓将军有何良策?”司马懿饶有兴趣地问道。

“都督,末将以为,蜀军必定不会东进!姜维向潼关和武关增兵只是假象!”

邓艾刚说完,众将一阵骚动,司马懿仍旧没有发表意见,邓艾接着说道:“我屯兵潼关、武关以西,这只能防止蜀军东进,并不能击退蜀军;若要击退蜀军,我可用“声东击西”之计。”

“接着说!”司马懿肯定地点了点头。

“都督,诸位将军!末将以为,我可引两万骑兵长途奔袭,直捣羌地;再联合鲜卑骑兵收复凉州。同时,我军步卒可从水济、蒲坂方向往西,将大军屯于潼关西北的临晋城,再引一支骑兵袭扰蜀军的粮道。如此一来,不到一月,姜维必然退走。”

“主力若是屯于临晋,蜀军可随时出潼关和武关,此举实在冒险!”司马懿略有担忧地说道:“不过,你的“声东击西”之法,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都督的意思是……”

“攻守兼备!我将主力大军屯于潼关和武关以东,再分出一军进驻临晋。”司马懿说罢,立刻令道:“邓艾!我给你三万步卒,再拨陈泰、文钦、徐质、戴陵和田豫相助,兵进临晋。”

几将领命而去,司马懿又说道:“郭淮、王雄,我给你两万骑兵,经匈奴地盘一路往西,并故意让蜀军的哨探发现。”

“蒋济,你可去一趟匈奴,游说去卑、刘豹,鼓动他们找寻蜀军“雪耻”。”

司马懿说罢,各将皆依令而行。

其实,就算蒋济不来游说,刘豹和去卑也会主动出兵。当他们从蒋济口中得知,郭淮和鲜卑人已经开始行动,于是立刻召集兵马南下。

很快,五万匈奴骑兵杀气腾腾地奔向渭水一线,找寻任何可以雪耻的机会。

几天后,临晋城中。

“今,匈奴人控制了渭水一线,我正好出兵!”邓艾令道:“陈泰,引兵五千,屯于武关以西的商县;文钦,领兵五千,屯于潼关以西的郑县。”

“邓将军,这是何意?”陈泰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威胁蜀军在潼关和武关的粮道。”邓艾自信地说道。

“说得简单!司马都督都难以战胜蜀军,就凭你?”陈泰很不乐意地说道,文钦也随之附和:“邓将军,你还是消停消停吧,大都督……”

“这是军令!违令者,军法从事!”邓艾厉声喝道。

“拿着鸡毛当令箭!”陈泰和文钦低声嘀咕着,极不情愿地领兵前往。

几天后,子口,蜀军大寨。

三条军情陆续传来,姜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其一,魏军屯兵于商县和邓县,已经威胁到潼关和武关守军的粮道和退兵路线;

其二,匈奴骑兵并未前往自己最担心的榆中;

其三,郭淮的两万骑兵西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