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后记一生负气成今日
第18章后记一生负气成今日
“其实弟弟这种存在只会花姐姐的钱,帮不上姐姐多大忙。但说矫情点,一日为姐,终生难负。只要她还没找到那个‘免她惊、免她苦、免她四下流离无枝可依的男人’,我就得一直陪着她等下去。 “这么多年过去了,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二姐整得越来越好看了,有时候她甚至会怂恿我也去整一整。她还经常会拿那些长得好看的作家举例,说你不是写小说吗?整得好看了,书都能多卖两本。
“我虽然面对她的时候还是很茫然,还是没有主见,但我毕竟长大了,不会真听她的,去让别人在我的脸上动刀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的传统观念还是很重的。而且我觉得她虽然变好看了,却没有因为这份好看而变得更加自信,她还是那个经常会哭泣,经常会站在街头不知道该往哪边走的傻姑娘,她还是会担心被嫌弃。
“她之所以不断地在自己脸上、身上动刀子,究其根源,还是因为爸妈在她小时候往她心里丢了太多刀子,所以她长大后就拼命地想把父母给她的身体还回去。我可以不吃你的不用你的,你还要怎样?要我的身体吗?好,我一刀一刀地割下来。她表面整的是容,实际上整的是心。但容好整,心难变。不管她假装得多么坚强冷酷,心还是柔软的,很渴望亲情的。
“就像这次,爸爸生日叫我们回来,如果不是我在路上遇到她,她可能走到家门口看两眼,流下几滴泪就离开了。自从她退学开始,爸妈就跟她争吵不断,爸爸几次扬言要跟她断绝父女关系。她也渐渐地从过年回家一次,到很多年都难得回家一次。
“而且不光是爸妈,大姐也以她为耻。尽管后来她实现了模特梦想,跟她整容脱不开关系,但在爸妈和大姐那里,她这种行为始终还是得不到认可。用妈妈的话说就是,她一点也不像我们家的人,该不会是送去你外婆那里的几年,被人掉了包吧?
“可是不管家人怎么说,在我心里她还是我骄傲、任性、勇敢又脆弱的二姐。”
看过韩寒监制的one的实体书《在这复杂世界里》或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2》的小伙伴们,对上面这段话一定会很熟悉。没错,这段话的来源就是那篇描述亲情的《别怕有我》。
《别怕有我》首发于一个app,发表一周之内近三万人点赞,成为一个app年度最高赞数的几篇文被收入实体书中之余,也给我带来了大量的新老读者。
众所周知,在2009年开始不写《萌芽》之后我在青春文学领域沉寂了一阵子,因为热爱武侠和历史,先后出了《秦乱》《三国无双》等书,彻底从大众作者变成了小众作者。
直到后来加入了魅丽文化出了几本爱情小说,参加了郭敬明举办的文学之新,又给韩寒的one写了几篇文,我才又渐渐回到青春文学的圈子。
回来之后,确切地说是《别怕有我》发表之后,很多读者要求我继续写这种风格,这种近似我早年在《萌芽》中写的笑中带泪感人肺腑的亲情文。
《别怕有我》的故事固然只是生活中的一段缩影,但它是完整的,续写肯定会破坏原有的故事感,就像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无论再忠于原著,跟原著的感觉还是不同。
所以我放弃了续写,打算从中提取一个人物来写,这就有了本书第一个人物夏诗韵。
我是不擅长用长篇来写亲情的,所以最近几年写的长篇都是爱情小说。人生不同的阶段就该做不同的事,十几岁时喜欢武侠我就写武侠,二十几岁时需要爱情我就写爱情。也许再过几年,到了三十几岁四十几岁,即使没人鼓动,我也会写写亲情和友情什么的。
而在此之前,我还是只能写爱情。所以提取了夏诗韵之后,跟她遥相呼应的男主柯栗,不能再是她的弟弟,尽管他们的感情近似亲情。尽管柯栗把夏诗韵视为姐姐,但夏诗韵对柯栗还是只能是爱,而且是爱而不得。
由爱而不得,又引出了唐柘这个温婉可人的女一号及尹媛媛这个矛盾纠结的女二号。有了这四个人,全书的根基便成了。
所以这本书的源,看过《别怕有我》的读者一下子就可以追溯到那个迷茫可爱的二姐身上去。把故事定在小城嘉城及梁城,跟我这些年的际遇息息相关,但具体有哪些关联,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每当写完一个故事,都会有读者问我是否是真的。经过加工的故事肯定有虚构的成分,但只要是能感动你的故事,就必然有真情在里面。
说点好玩的,这些年随着一本又一本长篇的出版,我渐渐发现自己是女二控。从一开篇,我就会给她设置重重困难,最后还不得善终。
尽管她比女一号漂亮迷人,但始终得不到男一号的青睐。男一号就是那么不长眼,偏偏就爱各方面都比女二号差那么一点点的女一号。
女一号唯一拥有的就是单纯善良,而女二号除了单纯善良之外,剩下的都拥有了。反思一下,大概我是在刻意宣扬单纯善良比一切都重要吧,美貌智慧财富什么的,在单纯善良面前都是渣渣。
在这个以貌取人,长得好看就是了不起的时代,宣扬单纯善良做人似乎有点吃力不讨好,但我还是会继续这样干下去的。
写这本书的时候,《等你来》刚刚上市,一些读者看完书后给我留言,说很喜欢整个故事但不喜欢男主,因为男主过于爱自己,不懂得珍惜。
但现实中更多的人还是像《等你来》里的管羽风、《听说海角天涯只有风能到达》里的麦言一样,像柯栗这种一根筋只爱女主,在女主离开后也不动花花肠子的男生,实在太少。
《从未想过失去你》里的梁言算是一个从一而终的男人,但那是再三修改之后呈现出来的从一而终,所以柯栗算是我主动塑造的第一个好男人。虽然在唐柘离开的时候他差一点就答应了夏诗韵,但他对夏诗韵只是友情加同情,至多算是亲情,自始至终他心里都爱着唐柘。即便最后跟别人结婚生子,在他看来都只是为了跟唐柘扯平,让唐柘觉得两个人还可以相配。
如果人要用形状来分的话,这本书里的柯栗和周子敬其实蛮像的,就像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只是有一个不那么规整。他们会爱上同样的一个人,却会因为先后遇到而产生不同的结局。他们的结局都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果周子敬没有那么偏执,也许他的结局会是柯栗的。如果柯栗没有那么决绝,也许他的结局就是周子敬的。
爱上一个无法跟自己在一起的人,结局是死还是出家都差不多,因为他们是差不多的人,所以选择也无限接近。如果是一个四方形的人,也许就直接选择放下或者爱上别的人了。
许多人物塑造出来,就由不得作者自己了,而我又是以塑造人物为核心来写长篇的。语言也好,故事也好,都不是我看重的,都是为了丰实人物而存在的。
庆幸的是,我的选择没有错,这是我的第十二本书,虽然这十二本书中除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之外都没有短篇流传得广泛,但书里的人物还是影响到了一些人。时至今日,还有一些读者跟我说他们当年是读了《谁的青春伴我同行》后重新规划的人生道路。这是促使我写下去的最大动力。
但不管有多少读者,有多少人喜欢,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都是孤独的。尤其是像我这种身体不结实的人,写完一本书总要经历几场病。在病中写的时候,我的心理就更脆弱,总觉得可能写不完了,可能写完便是自己的最后一本书了。
可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这种紧迫感,从小家长和老师就鼓励你永争第一,拿了第二也不能高兴,因为你前面还有一个人。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人非常渴望成功,而成功具体是个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因为永远有人比你更优秀,所以不管获得了什么,你都很难真正快乐。
柯栗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但因为家庭的破碎,他身上依旧有一种紧迫感,有一种客居于世,随时会被主人赶走的危机感。
所以即便是拥有了已经成功的足够美好的唐柘,他也不快乐,他看到的首先是与唐柘比起来的自身的不完美。他担心的首先是唐柘有一天会嫌弃他,或者有更优秀的人来追求唐柘。
所以当周子敬出现后,他才会去开花店证明自己,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去唐柘那里找认可,遇到问题他从来不会坦诚倾诉,生怕说错了一句话就伤害到对方。这样的状态让他忘记了享受爱情本身,忘记了他尽管不完美也是独一无二的,忘记了这份独一无二已经足够值得他爱的人爱他。所以,他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小心翼翼,却又摔得粉碎。
他们奋不顾身地爱上了彼此,没有在别人绞尽脑汁想拆散他们的时候分开,却在一切走向美好的时候,丧失了对对方的爱。他们战胜了情敌,战胜了时光,却败给了自己,总觉得还会有更好的人去爱对方,最后却落得所有人都在孤独里冬眠。
写到这里发现话题有些沉重了,后记还是应该写得轻松愉快一些,毕竟是大功告成后的记录,尤其这本书还是我有所进步和突破的一本。
老读者应该知道,我过去写过的长篇里,《谁的青春伴我同行》《听说海角天涯只有风能到达》《从未想过失去你》《等你来》里的男主的职业都是写小说的,这让很多读者误以为我是在写自传。
而这本算是个分水岭,在这本书之后,我长篇小说里的男主终于不再是作家了。虽然女主还在写东西,但多少还是跳出了出版圈的影响。
这本书的后记跟以往的也不同,以往大都是一气呵成,觉得有特别多的话要说,这本却常常是写着写着就停下来了。不知道别的作者是怎么样的,我过去是特别爱写后记的,如前所述,这毕竟是一部作品的完结,应该有大功告成后的喜悦。而我最近两年却很怕写后记,因为对于我来说,写完这本的后记可能就要开始写下本的序言了。
没有人逼着我写后记或者序言,可能是以前写习惯了,觉得不写就不完整,不像一个完结了的作品。
甚至正文也没人逼我写。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要写作,仅仅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或者为了沉浸在成功或被人认可的喜悦中?
在失眠的这一夜,我渐渐觉得不是这样了。恐怕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一直不愿意面对的。那就是总觉得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总觉得自己一夜之间就会被世界遗忘,所以一本一本、一篇一篇地写,拼了命地想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但是我自己又很清楚,在漫长的时间面前,有限的生命什么也留不下。毕竟人类历史才多少年,地球形成才多少年,一旦地球毁灭,梦还在吗?爱还在吗?
当然,渺小的个人去想地球的毁灭问题,显得有些悲观,也有些矫情。一番思索之后,个人所能做的,只有过好眼前的生活。
在写这本书的初稿的时候,我因为身体不适,极度悲观。脑海里回荡的全是“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这种悲凉的句子。等到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的时候,随着身体的好转,情绪也变得好起来了。
因为要全身心投入影视创作,这本书可能是我三十岁前最后一本长篇了。出完这本之后,再出一本短篇小说集,关于原创的新作近两年都不会再有了。再出版,也都会是早些年的作品的再版和影视作品的改编了。
我要好好沉淀一下,为下一次疯狂爆发做准备。人都说三十而立,三十岁时,势必要写出可以流芳百世的作品来。
最后,期待有一天和你一起在电影院和电视机上看到这个故事。再次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读者朋友和出版这本书的编辑朋友,还有本书的封面人物林妹妹、摄影师机地、设计师芳英姐以及为这本书作序的则林和推荐这本书的一个app工作室。
这一次在后记的最后一句,我不再说下一本书再见,因为从下一本书开始,我将暂时或永久地告别“天涯蝴蝶浪子”这个笔名,开始用“马叛”这个名字作为人生的转折点和新起点。期待新笔名跟大家的初见。
天涯蝴蝶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