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冲击波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7章:冲击波

林冠华跟着主席往前走,后者兴致勃勃道:“昨天你送来的手表,还有那个极小巧的留声机,我和总理都爱不释手,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喜欢什么礼物?我送你一件!”

林冠华笑道:“今天罗部长也说起了这件事,其实这些东西并不贵重,更不必回礼。不过您现在这么说,我忽然想厚着脸皮要点礼物……”

“好说,好说……想要什么?”

林冠华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我能不能斗胆要一幅主席的墨宝?比如《沁园春·长沙》,我之所以不愿意卖老家的房子,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我家阳台上,直接就能望到橘子洲头公园!”

说罢,他就把整首《沁园春·长沙》背了一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主席乐得开怀大笑:“哎呀,我这几首歪诗,难为你居然记得这么清楚,忘年交的诗友啊!好好好,我写,我写!过两天好了让人送去。”

“谢谢谢谢,这可是无价之宝。”

“哎对了,如果70年后买的话,那个手笔和留声机要花多少钱?”

“手表1000元不到,播放器更便宜些,200多吧……”

主席点点头道:“这么说,你原来一年收入能买120只手表,确实也不算低了。”

“可惜房价更贵,普通住宅基本上要10-12万/平方,一年不吃不喝只够一平方,我工作3年,连买个厕所的钱都不够!北京城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还不如我呢。”

说这句话时,主席已带着林冠华进了会议室:“来来来,和你们介绍下我的湖南小老乡,70年后过来的,稀客稀客。”

“总理好!总司令好!刘副主席好!任书记好!”望着以往在荧幕上见过的五大领袖,林冠华激动万分,向四周表达敬意。

“小林也是我的湖南老乡嘛,不要客气,请坐请坐!”刘副主席道,“刚才谈论房价我也听到了,政府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房价一直涨?这谁能承受得起?贫者岂非毫无立锥之地?”

“房价涨是政府乐意见到的,那样卖地才能赚大钱啊……”

林冠华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土地财政的核心思路,几大领袖听完都不约而同皱起眉头,单凭这三言两语,他们觉得这些政策多少存在些问题,但究竟怎么解决,一下子也没有思路,毕竟自古以来在京城置业都不是容易事,要不然怎么有“长安大,居不易”的典故呢?

“房价高不但遏制了其他消费,还蕴藏着巨大风险,今年有个房地产巨型企业产生了3万亿坏账……”林冠华抨击道,“这相当于国家整整2年军费!如果再把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坏账计算进去,高达10万亿,换算下来等于100个航母编队的造价!”

五大书记的脸色“刷”地变了,任书记下意识问:“苏联老大哥是怎么解决房价问题的?”

“呃……”林冠华的表情忽然变得十分尴尬。

“怎么,不好说?”

“不是……”

林冠华小心翼翼道,“苏联在斯大林同志去世后,走上了美苏争霸的道路,尤其勃列日涅夫掌权时期,对外发动战争,穷兵黩武,对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党组织脱离群众,官僚队伍高高在上,人民物资短缺、生活水平长期停滞,最终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被和平演变击中,轰然解体,整个国家分裂成15块,也不再走共产主义道路了。

这一说已有30年了,那会儿我甚至还没出生……”

这段话不啻于巨型冲击波,会议室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接茬。

总司令脸色凝重:“你的意思是说,差不多再过40年,苏联老大哥就不复存在了?这……这……灭亡得也太快了,斯大林同志率领红军打赢卫国战争也才4年啊……”

其他领袖都心有戚戚。

“所以我很迫切地希望听一听、看一看历史的演化……”主席招呼大家落座,“小林同志虽是理工科出身,但对经济、历史同样颇有研究心得,又处于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信息量十分丰富,今天我们就听听他的历史课!”

已有准备的林冠华架起笔记本、打开便携投影仪和蓝牙音响,开始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视频。

视频一共分为5篇:

第一篇是描写2020年代的中国,看着建国70周年阅兵式,众人无不兴高采烈。

总理高兴道:“这阵容堪称威武雄壮,前段时间开国大典搞阅兵,飞机不够,我让他们来回多飞几次,70年后完全翻天覆地了嘛……”

总司令也笑眯眯点头:“有这么强大的军力为屏障,帝国主义要想再侵略我们,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紧接着是建党100周年专题,看着各大工程项目、各大建设成果,及各地城乡现代化面貌,众人频频点头,把土地财政的不快暂时抛之脑后,或许国家不这么搞就没那么多成果呢?

第二篇描绘了科技进步的历程,重点讲述了50年代起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空间探索、计算机、生物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革命,中国在科研发展上走过的误区和弯路,以及奋起直追、弯道超车的历程,几大领袖很欣慰:中国错失了第一次、第二次产业革命,但好歹抓住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描述了国内人民生活。看着丰富多彩的衣食住行,绚丽多姿的文体旅游,蓬勃发展的科教文卫,开国领袖们都非常高兴,觉得这是国家与人民相互促进的社会发展,但末尾描绘的城乡差距、贫富分化、分配不公、贪污腐化等问题,又让他们不由皱起眉头,心里多了好些疙瘩。

第四篇重点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主要从抗美援朝、柏林墙对峙开始,讲苏共二十大、匈牙利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捷克斯洛伐克之春、越南战争,再讲到华约、北约对立,阿富汗战争,最后是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刚才林冠华已提前把苏联解体的结论端了上来,所以冲击力相对还小一些。

第五篇播放前,林冠华暂停了下道:“这一篇我昨天犹豫好久,不知道该不该拿出来,因为关系重大……”

主席缓缓道:“吃饭时我已讲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道理,前段时间中央开会时也打了比方,我们入北京城就相当于进京赶考,现在能有机会提前评估赶考分数,甚至给一次全面参照,我求之不得,相信同志们也很期待。

刚才那些电影已讲述了70年后国家是怎样的,虽然不乏各种各样的毛病,有些可能还不小,但整体是积极的,主流是好的,党旗、国旗、军旗都还在,这就是最大的成果。苏联已经没了,对照下来,我们至少汲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顶住了冲击嘛……

所以,没什么可忌讳的,放吧。”

话虽这么说,但等片子真放映起来,尤其是提到高饶同盟、反右、庐山会议、七千人大会、516文革通知,江青、林彪集团时,林冠华能明显感觉到整个会议室里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的眼珠子都瞪得滚圆,满脸震惊,现场如同窒息一般,让人大气都不敢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