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同志,德械师要伐?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0章:同志,德械师要伐?

“亲爱的陈将军,很高兴在阔别这么多年后再次在伦敦见到您,您的来意我基本清楚,目前内阁正在讨论是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多数人考虑到现实情况持倾向性的赞同意见,但有些至关重要的细节有待进一步沟通。当然,那就不属于我的职权范围了,众所周知,我已退休好几年了。”

作为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与留英海军掌门人,陈绍宽还是很有牌面的,抵达伦敦没两天就通过路子联系上了英国海军元帅约翰·托维。

一战时期,陈绍宽在英国潜艇上担任观察员、托维指挥驱逐舰,两人一同参与了日德兰海战并由此结识。

当两个60多岁的老人热烈拥抱并共同回忆并肩作战的光荣历史时,陪同而来的乔冠华就知道采购这扇门应该被推开了,否则见面哪这么容易?

“外交工作我也不太懂,此次前来也不是为了中英间的外交关系,那不是我的职权……”陈绍宽顿了顿,“我来伦敦是想寻求老朋友们的帮忙,希望能够重建中国海军!”

托维笑了笑:“您的意思是要购买军舰?我觉得难度不大,工党政府正为处理那些退役军舰而发愁,国家经济是如此困难,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消耗大不列颠的财富,让很多人不满。

年轻时我大概对裁军也不能理解,可现在上了年纪,又从海军中退了下来,站在国防与经济平衡的立场上,更容易理解这种选择……不过,恕我直言,如果您还希望从皇家海军引入教官,那可能有点麻烦,毕竟我们与共产主义之间,还有……还有……”

老元帅斟酌着用词,最后用中性的“价值观分歧”替换了政治含义突出的“意识形态冲突”。

“我理解这种分歧,但这并不是商业贸易的矛盾所在。”陈绍宽巧妙引用了丘吉尔的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哈哈哈,那是温斯顿很喜欢说的,但我建议最好不要在他面前提这些,他这人最近有点儿……怎么说呢……神经质!”

乔冠华差点没笑出声来:看来托维元帅对丘吉尔评价不高啊。

“教官的事容后另议,首先还是要有船,目前我们最大的军舰只有1000多吨,这不太符合中国的地位。”陈绍宽诚恳道,“新的中央政府已成立三个月了,他们知道我熟悉海军,特意委派我负责购舰事宜,而我第一个想到也是最熟悉的目标就是皇家海军!”

“原来如此,小事一桩,我帮你联系下内阁……”

托维道,“明天让我的副官带你去拜访斯塔福·克里普斯爵士,他是目前的内阁财政大臣,正致力于实现财政平衡。

会不会同意向贵国出售军舰我不敢保证,但至少他的个性还比较开放,战争年代为了反对德国人,他甚至和英国共产党打得火热,与内维尔、温斯顿都闹得很僵,不过他现在是艾德礼首相最信任的助手……”

老元帅大概上了年纪,喋喋不休扯了一堆官场上乱七八糟的事,乔冠华听得有点云里雾里,陈绍宽却能和他谈笑风生。

更重要的是,他那带着福建口音的官话让乔冠华这个江苏人很多时候听不习惯,但与托维沟通时,陈绍宽一口标准、流利的牛津腔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天,两人如愿以偿见到了斯塔福·克里普斯爵士,本来还想迂回婉转说明来意,谁知这位怪人不按常理出牌,寒暄两句天气后就直奔主题:

“关于海军装备出售可以慢慢谈,我想问的是,北京新政权对陆军重型装备感兴趣么?比如坦克、火炮、装甲车,我们有足够一个集团军使用的陆军重装备供出售,如果你们喜欢,大家不妨谈谈看。”

“大不列颠准备出售陆军装备?”陈绍宽被弄得莫名其妙,“我并未听说贵国最近有裁军的消息,确切地说,我认为贵国陆军力量并不需要再次大规模裁军。”

克里普斯爵士笑容可掬地摇摇头:“不是大不列颠自己的装备,是缴获的战利品。蒙哥马利元帅在非洲接受了德军投降,由此获得了大量装备。到目前为止还有上百门88mm、105mm高射炮及其弹药滞留在非洲,装甲车、坦克、步兵火炮也还有很多,我相信这对你们非常有用。

德国在挪威有完整的一个集团军,投降后,这些军械被完整收缴,不同于德国本土受降,挪威的这批军火被完整保留了下来,从钢盔、步枪到坦克、飞机一应俱全!按此配置,徒手兵都可直接升级为全副武装的德械师!

挪威人战后拿了一部分用于重建国防军,剩余一部分我们出售给了殖民地,但还有很多装备依然封存在仓库里,比如挪威斯塔万格机场的仓库就封存了很多高射炮、装甲车与坦克,全都可以出售。”

陈绍宽诧异道:“挪威的军火仓库也由贵国控制?”

“缴获的德国装备与其他剩余物资在我们控制之下。”

二战结束后,德国武器堆积如山,对大不列颠而言,主要缴获来源有三处:德国本土的英国占领区、中东与挪威受降所得。

理论上说,中东受降后军火,大不列颠应该和美国人分享,因为是英美一起受降的。但美国人财大气粗,自己的剩余物资都管不过来,哪顾得上这些,大手一挥全给了英国人。

战后英国人就开始不断发卖,本想卖给中东各国,如埃及、伊拉克、伊朗等等,但有人和内阁提了意见:如果中东各国掌握了太多军火,一旦他们爆发独立运动,不利于大不列颠维系殖民体系,英国人这才如梦初醒,只卖了一小部分就收住了手。

挪威受降的德国军火,照理也要和美国人、挪威人分享,但美国人压根看不上,挪威全靠英国援助,再加本国国防力量也用不了这么多武器,故而挑走一波后,剩下全归了英国人。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过程中收缴的武器,更理所当然地归于英国,很多都被运了回去。

与法国不同,英国在二战期间,本土军火制造体系完整而富有产量,压根不考虑采用德国装备,只考虑是否能够变现。

虽然托维描绘了克里普斯爵士的怪脾气,但实际上,大不列颠的经济局面全靠了克里普斯爵士的冷静手段。

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后,英国分到的援助是9.2亿美元,但并不是现金,超过一半是棉花、粮食、烟草、石油等物资冲抵的,贷款只有一小部分,英国不要还不行,否则连急需的现金贷款都拿不到。

在马歇尔计划推进过程中,美国的剩余物资拼命向欧洲倾销,其他各国都表示欢迎,唯独英国不需要这些,因为英国自己还有大批物资要处理呢。至于原材料更不需要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殖民地都是上好的原材料产地,比美国货质量更好、数量更多。

可英国人的小胳膊拧不过大腿,美国工业品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进入欧洲,快速挤占了英国的传统工业品市场,使英国经济非常困难,几乎到举步维艰的地步,要不然也不会退役如此众多的海军舰艇。

克里普斯爵士强硬要求政府集中力量实现投资和支付的平衡,并控制通货膨胀,经过4年努力局势已有所好转,但并未完全恢复。

所以一听有人要买军火,还愿意以美元或黄金为支付手段,克里普斯爵士想也不想直接同意,至于对方是不是共产主义者,他压根不在乎:一堆第三帝国旧军火而已,非洲黑叔叔都能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买?

陈绍宽十分无语,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他看了眼乔冠华,后者会意道:“我们此次原准备购买军舰,对陆军装备并不熟悉,但正如您所说,有一定兴趣。如果贵方有现成清单或大致报价,是否能提供一份便于我们发回国内参考、请示。如果方便的话,我们是否可实地参观贵国封存武器的仓库?”

“Noproblem!”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