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失踪
1月14日上午,北京市军管会按原计划开始接收行动,李幻山、谭志超带着一名联络员和一位摄影师来到美国领事馆。柯乐博原以为是“大兵压境”,没想到就来了这几个人,惊讶后反倒不知如何是好。
军管会代表向柯乐博宣布,他们奉命前来接收原美国兵营。
柯乐博故作镇静地提出抗议:“此为美国政府财产,对此项征用我代表美国政府提出正式抗议。由征用所引发之后果,应由征用人负全部责任。”
按事先研究好的方案,军管会代表不负责听取和回答任何问题和抗议,美国人如有话要说,可以到军管会去说。所以压根不理睬柯乐博的抗议,只命他带路来到与美国前领事馆一墙之隔的美国兵营大院。
进入大院后,李幻山允许柯乐博再重复一遍刚才说过的话。柯乐博显然有点心虚,吭哧吭哧重复一遍。也许太没自信了,说完赶紧扯过身边的随从悄悄问:“我现在说的和刚才说的有什么不同没有?”
听到随从说你说的没错,还是刚才那些话,柯乐博才踏实了些。
这时,李幻山回敬道:“抗议是你个人的事,我们是来执行命令的。”
柯乐博被噎了回去,心里窝火,面上却强撑着,以免有失风度。中国人没说错,中美未建交,他就不是外交人员,只能代表他个人。个人抗议有什么分量?
军管会代表在院子里巡视一圈后,发现美国兵营没半点要撤离的迹象,显然不想动弹,现在轮到李幻山警告柯乐博了:“您似有意违抗军管会的命令。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应负完全责任!”
此时柯乐博已没了刚才的气焰,被迫答应一天内将院内物品全部搬完并交出院子。军管会代表离开后,柯乐博没敢再拖延,赶忙组织人员搬运兵营内的物品。严寒中,他只穿一件衬衫,指挥一帮人忙得不可开交。
对法、荷、比等国兵营的接收行动也按计划进行,并于当天下午4点全部结束。
只有英国兵营安然无恙,仿佛此事从未存在过一般,高来含派遣了好几个人出去打听消息,每收到一处确切回报就笑上几分。
就在美国兵营被强拆的同一天,中英双方签署秘密协定:按中方指定的清单在天津交付有关军火,整体合同金额高达860万美元!
这是英国历史上做的最快的一笔军火交易,前后不过10天就谈成了。
按合同约定,在签字后15天内,第一批装备弹药必须从挪威离港,总金额170万美元,约定到天津港后付款一半,卸货完成付款75%,清点验收完毕后付全款。
之所以安排天津港是英国的特别要求,那样可伪装为去日本的船只,避开此时驻扎在南海的国党海军骚扰;中方认为天津港更靠近东北,能减少输送距离,也乐于接受。
英方接受中国以美元、英镑的形式支付,英镑按到港日国际标准牌价换算,如以黄金支付,则按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折算,在广州或香港具体交割。
首批采购清单里包括60辆4号坦克、75辆三号突击炮、100辆Sd.Kfz.250/251半履带装甲车,120门88mm高射炮、64门105mm榴弹炮、24门150mm榴弹炮、12000支STG44突击步枪、1800挺MG42机枪,800辆欧宝卡车、4艘S-100级鱼雷艇及大量配套弹药……
双方同时约定,2月25日前发送第二批货,这次从埃及启航,重点发运英国缴获的德国非洲军装备。第二批清单上的坦克不多,但火炮尤其中大口径高射炮、榴弹炮数量很可观。因路程远近不同,两批货抵达中国的时间预计只间隔不到10天。
即便这两批军火的规模如此浩大,对中英接下去要谈的军舰项目而言,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收到英方电报后,主席满意地点点头,中央财经委已为第一批英国军火准备好了资金,通过几个香港商行的努力,还达成了中国大豆向英国出口的协议。
在转基因大豆面世前,中国大豆是很有竞争力的出口创汇产品,那几艘运送军火的挪威货轮卸货完成后,正好把大豆再拉回去。
“爸爸,你有急事找我?”
主席看了看儿子,放下手中的电报,问道:“最近药厂工作情况怎么样?”
“非常不错,我们已建立起三条生产线,两条生产青霉素,一条生产新药,产能一直稳中有升,目前工人已扩充到300多人!”
“是什么新药啊?”
“链霉素,对结核病有特效,医生拿药品做了好几次对比,确认临床药效显著。听说这是最新研发的产品,在美国产量也不算大,十分畅销!我们和以前一样,先做进口贴牌,再考虑国产化。”
作为是林冠华引入的第二个药品,节奏和青霉素一样,先“进口”再转国产。
“今天想问问你其他问题。”主席出其不意道,“你在苏联红军中是开坦克的,还参加过柏林战役?”
“我是连指导员,会开坦克,确切地说,坦克里各岗位我都掌握了,柏林战役我确实也参加了。”
主席点点头,少倾问了儿子一个措手不及的问题:“你对德国装备怎么看?比如4号坦克、3号突击炮、追猎者歼击车之类的装备,我们的同志能掌握么?”
杨永福愣了好久,一下子不知该怎么说,最后道:“4号坦克也算不错的坦克,不过我认为战斗力不如T-34,特别是不如大脑袋T-34/85,当然要掌握应该不难,我就开过几次缴获的4号。
总的来说,最开始上手可能比T-34还容易些,因为德国坦克开起来更平稳些,熟悉后就应该一样了。
至于3号突击炮还有追猎者,都是专门打伏击的,算比较阴险的对手,我们部队没少吃亏,苏联也有类似的装备叫SU-85/SU-100,火炮威力比法西斯的要强!”
“国家采购了一批缴获的德国装备,后面将抽调部队换装,考虑到绝大部分同志对德国装备认识不足,中央决定抽调部分有经验的同志去东北执行先期培训、教导、梳理工作,我决定把你放进名单去。”
杨永福惊讶道:“购买的?不是苏联老大哥送的?”
主席缓缓摇头,没多解释。
“那为什么不买苏式装备呢?”杨永福有点着急,“德国装备将来没法升级换代,也没法再生产,部队会面临二次、三次升级问题……况且您刚才提的这些德国装备已有些年头了,我担心战斗力不足……”
主席叹了口气:“你说的这些,军委都考虑到了,但国家穷啊……”
“如果资金不足,能不能先考虑购买一小部分苏式装备?慢慢熟悉,逐步换代,经济压力也许没这么大。”
“我们本来也这么想,但帝国主义不肯给我们这么时间啊,毕竟还要着眼于解放台湾、解放海南岛。”
“我明白了,我保证完成任务,但药厂的工作?”
“过几天组织上会安排新的班子和你陆续交接,春节后你去东北报到吧……”主席顿了顿,着重交代道,“和思齐说一声,这是爸爸的意思,让她不要怪你。当然,你不要说德国武器,讲其他工作就行了。”
“我会说服她的,就说去东北下基层。”
刚把儿子送出门没多久,李银桥忽然进来汇报,说罗部长有十万火急的事求见,主席心里“咯噔”一下,立即让人进来。
罗部长带着李成栋一起见了主席,看周围无人,压低声音道:“有个不太好的消息,林教授无故失踪了……”
第一卷完,感谢诸位支持,明日预计本书上架,请看第二卷《进步》
上架感言
从本日起,本书将正式上架销售,求各位读者大力支持,推荐、收藏、订阅、打赏、催更,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