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韬光养晦
莫斯科对此完全知晓,对中国培训朝、越两国军队并低价收取有关费用也持赞同态度,否则中国一边从苏联廉价购入武器,一方面又高价对外输出赚钱,岂不是把莫斯科当猴耍?
这样搞,中国算在履行共产主义义务,同时也能有效梳理本国装备,苏方比较认可。
但如果中国真的一分钱也不收,那苏联收中国钱的行为算什么?
于情于理,北京学习莫斯科的做法都没错。
既然苏方首肯、中方支持、内部也无反对意见,胡志明欣然答应,2月末时,数千越军徒手兵及军官进入中国受训,越南还派船给中国输入了2000吨橡胶,算冲抵第一阶段费用。
双方约定:集训半年后,越共发动边界战役,南北夹击扫清边界法军,打通中越通道。
参战者全是越军,由解放军顾问团协助指挥,中方承诺,如确实有需要,会出动部分空军为越方提供支援!
历史上还派了罗贵波为首的政治顾问团入越,协助北部中央根据地建设,向越方介绍财政经济、整顿干部思想作风、政权建设和发动群众等方面经验。
考虑到历史场面,中央从该立场缩了回去,不再配政治顾问团,单纯以军事援助为主。
因陈赓已入朝,对越整训也发生重大变化,不再需要政治工作,中央直接下令由杨勇的5兵团负责。
主席在人事任命上说了句俏皮话:既然后来是杨勇教训越南,不妨先让他把徒子徒孙训练得好一点!
现在林彪问起,林冠华笑着摇头:“不是我看不起法国人,他们实在太菜,就他们在越南的那点实力,别说解放军,就是杜聿明、黄维手里的国民党军,给1个兵团也干翻了!
我那天和空军同志说,过段时间赶紧派部队去越南和法国空军练练手,去晚了就赶不上,选个合适的免费陪练可不容易啊……”
二战一结束,法国雄心勃勃地确立了空军重建计划,可惜此时法国飞机数量少得可怜,武库中只有斯大林赠送的30多架拉系战斗机(装备于援苏的诺曼底·涅曼中队)及德国投降后获得的BF-109、FW-190战斗机,要不然就是更早期的国产D.520战斗机之类。
虽说自由法国有170万军队,可空军比国党强不了多少:国党鼎盛时期空军有900多架飞机,法国在各种搜刮、购买二手货后,1949年作战飞机数量才刚刚突破1000。
这里有美制SBD-2俯冲轰炸机、F8F、F4U、TBF等飞机,还有英国喷火,再加德系和苏系,是不折不扣的万的国牌。
高傲的法国人急着研发新飞机,但法国战前没有优秀且超前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储备,更无涡喷发动机设计经验,只能继续从螺旋桨入手,委托阿森纳公司研制新发动机并搞出了SO-8000、VB-10两款飞机。
但阿森纳的新发动机其实是山寨德国容克斯JUMO-213发动机的成果,并未技术迭代。
这两款赶工的飞机纸面数据很漂亮,实际试飞一塌糊涂,飞行员各种抱怨。驻外法军根本不敢用国产机,河内白梅基地里法军常用飞机全是美系。
从性能来说,F4U、F8F略优于解放军大量装备的拉-9,但毕竟是同代螺旋桨,没有代差优势,是很好的练兵对手,能帮助空军提前熟悉美军飞机,毕竟抗美援朝时还得和这两种飞机打交道。
至于SO-8000之流,林冠华调侃道:“这款战斗机唯一的优点就是航程大,足有4500公里,万一有人再打进巴黎,法国领袖靠这种战斗机可以直飞纽约,没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
罗部长哈哈大笑:“你呀,嘴还是损。”
林彪微微一笑:法国虚弱他有所耳闻,没想到虚到这份上了?
两人告辞后,林彪思索片刻便写了个条子并喊来叶群,让她明天送到军委去,叶群看完手稿惊诧莫名:
1、4兵团归建西南军区;
2、推荐陈明仁率21兵团与4兵团合并,21兵团及其下属番号是否取消,由中央定夺;
3、建议使用陈明仁负责广西剿匪任务;
4、抽调47军补入38、39军,51军与中南军区空军机关合并,47、51军番号撤销。
林彪淡淡道:“主席找我谈话很明确,整体而言,由四野包干朝鲜方向,由二野包干越南方向!目前在两广的13、15兵团主力还是要北撤的,视海南战役发挥情况,抽调部队编列第三、四支军委预备队。”
当然二野工作还不止这些,因朝战的特殊局面,中央决定把广西、云南的剿匪重任全交给二野,本就属于二野的4兵团肯定需要归建。
叶群低声道:“中央重视你是好事,你为什么把这么多部队送出去,还主动撤销番号?”
“有时候要避嫌啊,风头太大不是好事。
全国6个军区我影响着2个半(东北、中南、华北算半个),四大野战军用400万一线兵力,四野占了40%,还要编练30万德械军,所有国外进口的先进武器全往四野头上砸。
空军、海军司令部全部抽的四野部队;
炮兵司令部,除司令员是二野调来的陈锡联,其他大部分还是从四野调;
装甲兵筹建,司令员是一野许光达,但一半兵力也要落在四野调度,组建完成后入朝还是配合四野打仗。
所以得想办法削弱点啊,其他人都削了,我再不削,岂不是更木秀于林?说句实话,我实在砍不下手,那就只能送掉一些。”
四大野战军编成时,兵力最多的四野分到6个兵团(12-17兵团)番号,比二野、三野都多余留了一个,但林彪非常谨慎,看其他野战军不扩,他也不扩,只按4个兵团推进。
四野人多怎么办呢?那就把军、师一级的力量增强,三野在解放过程中不断增加师的数量,把军下属的师从2个提高到3个,即便这样,三野、二野很多军都只有2-3万兵力,四野的军绝没有3万以下的,4万左右才是常态,最好的几个军可达5万以上。
这样的当口,原华北军区所属的第69军、70军番号相继撤销,因为他们只有1万多人,战斗力不强,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硬顶着番号。
第8军在快速组建后也予以撤销,该军本属于一野,但一野进军西北时没带走而划给了华北军区,这个军实力虽然比第69、70要强一些,但总体水平偏弱,于是和绥蒙军区合并组成了绥远军区,番号由此撤销。
元旦后,三野一口气腾出两个军番号:第30军番号撤销,军部改编成华东海军,所属第88、第89、第90师分别调归第26、第20、第27军建制;第35军番号撤销,军部及军属炮兵团改编成华东海军,所属第103、第104、第105师分别兼衢州军分区、绍兴军分区和杭州警备区。
由此,林彪便审视自己手下的兵力,第51军并不是四野从东北带来的,而是1949年8月后武汉以南贺胜桥、金口国民党第19兵团张轸部起义后改编的,隶属第四野战军工兵司令部建制,人数只有8000余人,他认为不必再保留。
陈明仁兵团是起义后改编的第52军和第53军,番号为四野第21兵团。
本来改编、起义都是常态,奈何陈明仁部与四野在四平血战一场,对立很深,林彪本人或许不介意,但底下很有些情绪,正好借此机会把实力不强的21兵团调整出去。
二野接连上调两个兵团司令后,高级将领出现空缺,推荐陈明仁的意思也很明确:陈部要在改编中彻底解放军化,但陈明仁本人担任改组后的兵团司令并无不可,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实力来说,都是合格的,大不了配个老资格的政委嘛!
推荐陈部去剿匪主要着眼于锻炼队伍、获取功绩,要不然起义后啥功劳也没有很难办:一视同仁吧,功勋累累的部队不服;差别对待吧,又不利于统一战线,所以林彪推荐去广西剿匪。
陈是湖南人,对白崇禧积压了一肚子火气,正好让他找国党残兵败将泄泄火!
如此一来,四野还是4个兵团!叶群恍然大悟。
“我们到北京了,要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