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贴牌生产
“青文(请问),舒先生……在这里嘛?”
3月底的一天,华润公司香港办事处来了位特殊的客人,蓝眼睛、高鼻梁、一口半生不熟的中文,指名道姓就要找舒自清,还拿出了一张“广大华行”的名片。
接待员楞了下,因为确实有舒自清这个人,但他已在国家外贸部担任副司长,本人并不在香港,便很有礼貌地回应道:“以前确实有这位先生,但目前他在中国大陆工作,您怎么称呼?有什么重要的事找他么?”
“那太好了了,我终于找到他了!”
来人露出欣慰的笑容,“我问了好多人,从美国到香港,没人知道广大华行最后去了哪里,后来才知道华润公司并购了这家企业……我叫帕克·格林,以前是施贵宝公司中国部总经理,我想和舒先生谈谈具体合作。”
“您有什么初步合作意向么?方便的话,烦请告知一二,我也好和舒先生通电报,看他能不能有机会来香港。”
帕克·格林犹豫了一下,将来意和盘托出:“施贵宝希望通过你们联系中国盘尼西林厂家华北制药,为我们提供贴牌定制服务,鉴于目前中美关系的特殊性,我们愿意从华润进口以规避某些不必要的风险。”
接待员大吃一惊,但还是不动声色地应承下来:“我会将您的愿望转达给舒先生先,无论结果是什么,明天我会给您一个答复。”
当天夜里,帕克·格林就得到了他想要的回答:舒自清将搭乘炎黄航空的航班,后天下午赶赴香港与其会晤,对有关合作抱完全开放态度。
广大华行是中共在国统区的秘密战线,到抗战后期,经总理批准,广大华行动用三分之二的资金,英语娴熟、年轻有为的共产党员舒自清临危受命,带着20万美元飞往美国并建立分支机构。
他要采购的物资很多,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是盘尼西林。一到美国,他就瞄准了知名大药厂,惠氏、辉瑞、默沙东、礼来……他都去拜访,结果全吃了闭门羹,辗转几个月还没买到盘尼西林。
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施贵宝抛出了橄榄枝,同意与广大华行美国分行签订合同,并允许在合适时机让该公司成为施贵宝在华总代理商,舒自清买进价值10万美元的盘尼西林回了国。
打开局面后,广大华行美国分行稳步发展起来,成为美国西药的重要代理商,生意总额迅速突破1000万美元,利润高达200万美元,连带东京、伦敦等城市和印度、南洋等地区市场也一并打开,不但为解放军提供了急需的药品,还为中共不宽裕的经费注入了强心针。
眼见广大华行的西药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宋子文眼红了,利用自己财政部长的身份,通过美国国务卿史坦汀·纽斯向施贵宝公司施压,想要取得施贵宝在中国的全部代理权,踢掉广大华行。
在此关键时刻,施贵宝公司询问帕克·格林的意见,他在中国工作过2年,对国内情况相对有些认识。后者没有直接表态,但建议总部不要听信一面之词,最好与舒自清再谈一谈。
会晤中舒自清侃侃而谈,一方面陈述广大华行与施贵宝合作以来的销售成绩,另一方面又讲述宋子文与常凯申在政治上的矛盾,断言他的仕途很快会戛然而止!
更重要的是,宋子文拿了代理权只会想办法倒卖,而广大华行却能帮施贵宝把生意做到500万美元以上,不但中国大陆、还能覆盖东南亚一些国家。最终施贵宝拍板,继续与广大华行合作。
果不其然,因币制改革失败,宋子文很快去职,而施贵宝生意却持续扩大,广大华行在美国纽约华尔街120号的办事处门庭若市,除西药外,还与摩根、杜邦等财团有往来,钢铁、化工、机械等各种设备都想办法往国内输送。
虽然这些订单只有一小部分为解放区采购,但利润全归中共所有。
解放前夕,考虑到安全,广大华行提前结束了有关业务,将全部资源、资金、人员收缩回了香港,又换了新马甲,由华润合并后继续运作。
帕克·格林这次到香港,是因为施贵宝遇到了挑战:其他美国制药公司在华销售不大,损失了也就损失了,但施贵宝在华销量一直不小,这块损失占高达7%的营业额,感觉肉痛。
除此之外,由于广大华行当时掌握了东南亚的销路,华润接手后,执行林冠华给予的青霉素换橡胶、换蔗糖、换奶粉等工作思路,迅速打开了国产青霉素的市场,又压了施贵宝一头。
哪怕价格一样,华润不收现金,可执行易货贸易,自然比施贵宝生意好,更不必说,打价格战施贵宝也压根不是对手。
美国人最多能把40万单位的青霉素降低到28美分/瓶,华北制药连8美分都大赚特赚,根本不怕价格战!
之所以不定这么低,一方面是为了市场价格不要太难看,另一方面是供货也有慢慢上量的过程,目前最重要的是先完成对苏联供货。
如不考虑苏联的需要,进入3月份下旬,电力问题解决后,长风基地药品生产线已高达12条,青霉素月产量突破700万瓶,打价格战绰绰有余。
施贵宝也研究过华北制药的青霉素,即便最苛刻的专家也承认人民牌青霉素质量很好、纯度更高,完全应该比施贵宝产品享受更高溢价,这时候帕克·格林的灵活性就发挥出来了,他给总部建议:既然中国人的东西又便宜又好,为什么不从中国进口并贴牌然后在美国销售呢?你们信不信,我在中国还是有点路子的!
我施贵宝干不过华北制药,难道还干不过辉瑞、强生、礼来?
至于国务院的中美贸易禁令,这都不要紧,不是还有香港么?别以为我不知道香港那里有些什么生意!猪鬃和桐油不照样在从中国进口么?
总部一听,有门,委派他为亚太区总经理,全权负责这件事!历史上因有这层渊源,施贵宝是改开后最早回归中国的美国药企!
就在舒自清搭乘的航班缓缓起飞时,海南岛上的薛岳惊恐地发现,自己已面临全局崩坏。
40军、43军发起钳形攻势后,很快扫清了外围防御部队,兵锋直指海口。
与此同时,在海军掩护下,3月30日晚,40军和第43军共8个团2.5万余人,分乘380艘帆船、32艘机帆船,从雷州半岛南端启航,在临高角地段突击登岛。
至此,已登陆上岛的解放军共计15个团,将近5个师兵力,一大半主力上了岛。
在渡海过程中,国党海军根本未见阻击,空军也敷衍了事,以至于解放军登陆十分迅猛。
次日清晨,得到有生力量增援的解放军击溃了国党第62军2个团和暂编第13师2个团,占领了福山。下午,驻守澄迈的国党第62军军部被围歼。
4月1日拂晓,国民党第64军156师师部及第466团在美台被歼灭,国党第64军军部慌忙逃窜,只来得及追歼一部。
薛岳立即组织手中掌握的机动力量,以第62军主力、第32军第252师及教导师、暂编第13师残部,共约2万余人分别由嘉积、海口向澄迈、美亭增援并反攻。
但在1万余解放军迎头痛击下,说好的反攻变成了溃败,不但没能收复任何失地,还把252师、教导师、暂编13师葬送得一干二净,总算62军逃得够快,只损失了2个团。
更麻烦的是,此时解放军第三轮登陆又告完成,两个军再次送上4个团,连同已上岛的15个团、琼崖纵队近2个团,总兵力已超6万!不但在质量上完全压倒对手,在数量上也已完全超过了。
薛岳连连向台湾告急,要求这两天避而不见的海军舰队迅速过来支援,得知第1、第3舰队刚指挥部队从万山群岛退到台湾的消息,气得差点在指挥部里直接吐血。
国防部要求他再坚守15天,届时会抽调足够的海、空军兵力来支援,但薛岳很清楚,别说15天,连5天都不一定能守得住!
是故,当舒自清的航班在启德机场落地时,他在海口指挥部下达了最后一条全局指令:全军总撤退!令第一路军撤至万宁、乐会,第二路军至陵水,第三路军撤至北黎、昌江、感恩,第四路军集结于三亚。
他和部下交代是等待海军增援,他亲自去台湾请求援助,实际是准备借机乘飞机逃往台湾!
常凯申怕面子上太难看,要求海军务必把三亚一线的兵力撤退回来,毕竟那里还未正式交战,建制还算完整,救都不救直接损失了未免太可惜。桂永清不想去,推脱船只有问题,但又不能说得太直接,以免触怒常凯申。
第3舰队司令齐鸿章没和解放军正面交过手,信心满满地表示他可以试一试,前提是要带走信阳号和逸仙号。
信阳号是日本橘级驱逐舰,装备有89式单管127mm高射炮1座,双管127mm高射炮1座,他认为火炮威力足以匹敌共军130mm。
逸仙舰拥有一门150mm前主炮、一门140mm后主炮及4座76mm高平两用炮塔,在国党编制里,是按准轻巡洋舰配置的,他觉得火力也能压过对方。
他带走的舰队速度比较快,又跑去最南端的三亚,心想:打不过难道我还逃不了?
常凯申大喜过望,又拍电报让薛岳继续坚守,海军已出动了,哪晓得薛岳的飞机此时已在跑道上滑行起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