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潜移默化的时代洪流(上)
“阿爸……”
黝黑的苏北汉子朱阿牛,犹豫许久,终于在晚饭后艰难地开了口,“政府又来动员过了,再过十天,我要去上海!”
听到儿子的决定,朱老汉放下手中的旱烟袋,一言不发,怔怔地不知道在想啥。
“阿牛……”他母亲颤巍巍道,“听说要去开大轮船,还要到外国,咱们没这个命啊,你连字都不识几个……”
“政府说了,不识字不要紧,他们会想办法扫盲,只要能打渔开船,手上有一把力气就好。”朱阿牛爽朗地笑笑,“我是不识字,所以阿虎要好好念书,争取将来能念个大学;小花也要给她念书,将来能读多高就读多高,一定要做文化人,当老师、当医生都好!”
听儿子说起二小子和孙女,朱老汉的眉头皱得更紧。
解放后,政策东风一阵又一阵刮过来。
先是打倒了地主,村里穷苦人家都分到了田地;再往后是清算了渔霸、奸商,让朱家这种世世代代打鱼为生的人家,终于可在重重盘剥下喘口气。
感念共产党的恩德,渡江战役时期,朱老汉不顾自己年老多病,硬是和儿子一起,为三野大军摇橹助帆,在枪林弹雨中护送解放军过江。
本以为全国解放、天下太平,共产党应该用不着他们什么了。但几个月来,政府贴了公告,一再动员年轻、身强力壮的渔民去报名当海员!
按常规路子培养,海员从入学到上船,至少需要2年,这还只能算是见习,距离独立承担任务还有很大差距。
但新中国欠缺的何止是区区船员,海军要人、内河轮船要人、南北海运要人、中外船运还是要人,各处都嗷嗷待哺,等米下锅。特别是蚁美厚开启北启美买买买模式后,几乎每个月都有6-10万载重吨的船只到达中国。
不管这些船是跑海运、内河运输还是军用,归根到底要有人,所以日本海军考察组才认为中国搞海军航空兵不是当务之急,先有合适船员才最要紧。
上面经过权衡,决定采用超常规手法,吸纳近海渔民加入海运队伍:这些渔民虽然不识字,也不懂现代化轮机,但至少识得水性、见识风浪、不至于晕船呕吐,同时在政治上清白、从未沾染不良习气,可承担最为基础的海员岗位职责。
按中央统一部署,一批从国党转职而来的官兵要安排到轮船招商局和航校工作,由他们承担主要的技术职责;从香港、新加坡招募一批有经验的、华侨出身的国际海员进行传帮带;与此同时,陆军转业的政治和军事干部,承担政治与管理工作;新招募的渔民、复员陆军战士,承担最基础的工作。
由此称之为“四结合”。
这种体制下的海员,别说2年、1年了,3个月必须要完成培训上船!
再从部队抽调有文化的年轻战士,在上海、烟台、马尾、安东等各大航校参加短训班,以5+2、白加黑的精神集训,准备为海军储备种子,给他们上课的除国党原有的教育教官外,很多都是从德、日两国选聘的海军人才。
百年海军这句话,从不是闹着玩的,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就算牛牛把舰队交到手上,也不可能掌握。为防止有船没人开、只能在港口趴窝的不利局面,必须一开始就未雨绸缪。
朱阿牛其实早就想去了,奈何父母都老了,一身病,弟弟还未成年,家里有地又有船,还有刚刚蹒跚走路的女儿,他要一走,全部压力都堆积在媳妇荷花身上,他感觉过意不去。
但前几天干部的一番话深深触动了他:当海员前几个月培训期工资虽然不高,一旦能正式上船,特别跑远航,工资远比一般人要高。
上海普通工人不过就是24-30元一个月(新币),当上正式海员,连工资带津贴能有40-50元一个月,干4-5个月就可以买一辆28寸自行车或缝纫机。
即便这样,相比英美海员200-300美元一个月的行情,依然还只是零头!为什么国党在美国招募海员,结果只来了一大堆亚裔?就是因为他们克扣惯了,开的工资没多少吸引力。
国党同样叫苦不迭,一条驱逐舰上上下下得100多号人,按欧美行情,一个月至少开销5万美元薪水,一年就是60万;可一条二手本森级卖出去也不过60多万美元!真真是买得起用不起!
林冠华认为中国发展海运事业极为有利可图,光对方10%的人工费用,就足以是横扫全球的大杀器了!
村里文书笑着讲:“阿牛,你弟弟再过几年也要长大成人娶媳妇了,按现在行情,瓦房不见得要新盖,但这衣服布匹、自行车、缝纫机你得整一点吧?你爹年纪也大了,你家二小子的事多半还得落到你头上,难道再和你爹给你娶媳妇一样,背一屁股债,得一身病?”
这几句话一说,让阿牛想了好几天,甚至出海打渔时神情都有些恍惚,甚至还把网里的鱼给放跑了。
他想来想去,最后痛下决心:得去!
妻子荷花平静地开了口:“你想去就去吧,家里有我,地我会种……打渔的事就先歇歇,熬两年就好了!”
“大哥!要不我书不念了,我跟你一起去吧?”
“胡闹!”
本来照例又要骂人,但朱阿牛想了想,心平气和地和弟弟讲道理,“文书和我讲过政策了,说今年开始,大学要全国招生、中专也要扩大招生,只要你能考上公办学校,学费全免,衣食住行政府也会给钱,等一毕业就分配工作,将来就是干部!那我们朱家就真出息了!
大哥不在的时候,你得好好念书,不能再调皮了,你如果真心想去轮船公司,将来可以考航海学校……到时候你指挥船怎么开,我就听命令怎么开!文化都学不好,怎么指挥别人开船啊?”
朱阿虎的胸脯挺得笔直:“大哥你放心,你走了以后我一定好好学。那些弹弓、玻璃珠子我明天就扔了!”
几天后,一大群渔民出身的小伙子,告别了家人,踏上了闯世界的路子……
当国内满世界搜罗海员时,驻守金门的胡琏迎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从5月5日开始,察觉出“凯申特快”异常的解放军,不惜工本派出飞机进行攻击,成群结队的P-51D和拉9并不满足于扫射金门岛和料罗湾,甚至开始在台湾海峡里居高临下攻击那些看得见的台湾舰艇。
不论鱼雷艇、护卫舰还是驱潜舰,都遭到了这种自上而下的进攻,个别甚至一直追杀到越过海峡中线还不肯罢休——虽然此时没中线这个名词。
这可把周至柔气得七窍生烟,党国何时被人藐视至此?共产党不但陆战要占上风,现在连空战都横行无忌了?
于是按捺不住起飞迎战,双方你来我往打得十分热闹,打过几场后,周至柔回过味来了:不对劲!
不对劲的一方面是好些派出去截击的飞机,压根没和共党交手,直接往福州机场投诚去了;另一方面是双方击落后跳伞,因为解放军控制了海峡,能够很方便地将飞行员营救上来,特别是那些S艇,在海面上飙船飞快,营救极为高效,等上了岸又是一条好汉!国党飞行员被搭救只能当俘虏!
如果说以前国党还敢出动海军较量较量,那现在台湾前线,解放军已有了四四舰队——4艘武装88炮+37mm高射炮的巴克利级、4艘武装105炮+40mm博福斯的拉德罗级,压迫得桂永清喘不过气来!
凯申特快的准头越来越差:一开始还能有7、8成物资进入大金门,等解放军扩大封锁后,只有5成才能被胡琏收到;等四四舰队笼罩海峡时,那些国党军舰基本出了港就匆匆忙忙往海峡里一扔就逃回去。
铁桶群晃晃悠悠向着北起福州、南到汕头的海面飘荡,甚至香港都有人捡到过国党送去的物资。现在沿海渔民接到的新任务是出海打捞“罐头”,然后交给政府!
与此同时,解放军不断进军,大担岛、二担岛等附属金门的岛屿先后告破……
5月8日,空运的东风1号抵达前线,国防航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这次又用了新装备:他们先在厦门岛上记录胡琏指挥部的信号频率和常用通信频段,再把导弹上面的导引头换成已保存下来的频率。
与此同时,经连续炮击、封锁,粟裕判断大金门上的国军已处于焦躁万分的场面,果断下令登陆。
在近距离登陆时,国党也察觉到动向不对,指挥部拼命呼叫各沿岸部队顶住,无线电信号达到最高值!于是,6枚东风1号就释放出去,十几分钟后,登陆部队报告,“敌纵深地带发生猛烈爆炸!”
事后得知,整个国党指挥部被6枚导弹覆盖命中,虽然指挥部已加固了钢筋水泥,还是半露出在地面上的暗堡,依然没能扛住800公斤导弹的攻击,40余名中高级军官和参谋人员被一波带走!
只有胡琏为显示身先士卒,收到解放军登陆情报后,直接乘吉普车外出观察才逃得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