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防空导弹(下)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348字2022-09-1211:53:45
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说穿了很简单,可燃物+助燃剂有效搭配,再靠胶状物把这两样东西粘合起来形成固态物,二踢脚、窜天猴就是最原始的形态。故而在民间火箭燃料配方里,白糖、化肥都可以充当固体燃料,效果有时甚至还不错。
但那只能玩玩,不能真承担严肃的军事用途,军用产品需要正儿八经钻研:最好的粘结剂本身就该是高效可燃物与助燃剂。
由于氯元素在元素表中的高价态,其氧化性比氧元素更强,作为氧化推进剂效率更高,因此燃烧剂中可燃物含量直接决定了固体推进剂性能。
作为高分子合成技术发展的代表,含有大量碳、氢元素,既可做推进剂也可做粘合剂的液态聚硫橡胶效果比石油基沥青更牛逼,历史上这玩意由美国首先运用在北极星弹道导弹上。
光听液态聚硫橡胶的名字和化学式,钱学森就敏锐察觉出其中的巨大潜力,但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国内上哪去搞这种新种材料。
林冠华笑笑:“这事交给我吧,我们石化工业暂时还不行,橡胶倒有点基础,大不了我去国外进口(70年后搬运)。”
他早就查过资料了,这玩意美国20年前就搞出来了,德国也有部分基础,等IG法本和日本工程师抵达后,再搭配点资料,中国应该也能直接搞出来!谁说普利司通橡胶厂厂只能搞轮胎的?
钱学森大喜过望:“如果有这东西,那新固体发动机的路子确实可以走一走。”
现在各项思路更趋于明确:用液态聚硫橡胶+氯酸钾制作固体燃料,但发动机得重新设计,林冠华只知道液态聚硫橡胶效果好,具体怎么配比、什么样的形状才能支持固体发动机使用完全不懂,必须依靠钱学森等人研究出来。
自然,酒精火箭发动机既然已搞了一半,也不能浪费,可作为中国第一款地地导弹的推进系统嘛……1
大家大致确定了可接受的防空导弹数据:弹长不超过6米,弹径不超过50公分,重量不超过1.2吨,战斗部装药120公斤,有效拦截高度800-12000米,最远射程4万米,最大速度0.95马赫,使用三重引导:无线电近炸引信、红外制导引信和声感应近炸引信、
1943年,布达佩斯理工大学的普瓦利·卡罗伊教授研制出声控近炸引信,会对敌方轰炸机引擎产生的噪音作出反应,一旦声强超过设定阈值,引信就会引爆高射炮弹。
但以当时的电子管体积而言,很难将声控引信的体积缩小到可装在高射炮弹里,不过却可以装在火箭弹上面。匈牙利人搞的新型对空火箭弹被定名为44M女妖(Lidérc),这是匈牙利民间传说中的角色,类似于英语中的魅魔。
1943年时的匈牙利人搞不定小型化,现在林冠华手里捏着大把小型管,复现此玩意绰绰有余,从匈牙利拿到资料后,长风电子研究院已开足马力在研发了。
钱学森一下子脱口而出:“哎呦,有了这引信,再把新型固体发动机搞成功,没准能拿出比X-4、X-7更好的东西来。”
X-4是德国第一代空空导弹,不过因是线控,显得性能比较差,但作为一种新型空中进攻武器,完全开创了先河;X-7小红帽也是差不多的思路,只不过把作战场景从空中换成地面,用于阻碍苏维埃的钢铁洪流……
只要声音引信够敏感、够高效,那直接攻击飞机发动机、坦克发动机还不是事半功倍?
最后三人商定,地空导弹为最高优先级,然后是空空导弹、地地导弹、反坦克导弹等一系列新产品。
严格说来,这天的脑洞革命为中国开创了红旗(地空)、霹雳(空空)、鹰击(反舰)、红箭(反坦克)等各系列导弹的最初构想……
当钱、杨、林三人热烈讨论导弹开发事宜时,台北常凯申已陷入慌乱与不知所措中。
金门岛全线失守后,他怒不可遏,认为率先逃跑的胡琏要负主要责任,胡琏争辩说身边有共谍,一开打,就把指挥部给端掉了,使他根本没办法指挥部队,然后全岛防线迅速崩溃!
对这种说法,常凯申自然不信,胡琏先被保密局关押了两天,要不是第一次金门战役有功,没准直接被常凯申下令枪毙了。
但胡琏运气真心不错,2天后有更确切消息传出,100多个金门官兵逃回台湾后哭诉,说登陆一开始,指挥部就全完了,防御全线失灵、瘫痪……
审讯者厉声喝问:“胡长官呢?他为什么不指挥你们?”
官兵们七嘴八舌说压根没看见人,别说胡长官了,连个副师长都没有!
有个营长大胆说:估计胡长官不是遇难就是被俘了。
这时候,国防部才确信胡琏所言不虚:指挥部真第一时间就被端掉了,但具体是怎样被端掉的,那情况就复杂了。包括胡琏在内,大家异口同声说“嗡嗡”声响起后没多久,指挥部就发生猛烈爆炸。
看架势并不是大口径炮弹炮击或轰炸导致的,胡琏脑洞大开,认为共谍把装满炸药和油桶的汽车开到指挥部边上引爆,那“嗡嗡”声就是定时装置的声音。
你还别说,这解释符合一般认知,金门岛上确实也有炸药、油桶、汽车等物资,现在关键是指挥部的确切位置是谁泄露出去的?
内部由此展开了一轮鸡飞狗跳式的盘查,甚至小蒋的身边人也被盘问了好一阵,毕竟小蒋是去过大金门视察过指挥部的,其他去过的高级官员也一样受到严厉盘查。
没人怀疑到吴石头上,因为他一直在岛内维持,还没来得及去金门。
但吴石不能任由“反共”盘查持续啊,要不然真会在国防部等其他大大小小的机关里找到人,提示道:“会不会是小金门被俘将领泄露的呢?毕竟……”
众人一听言之有理,岛内这些大员虽然去过大金门,那也只是匆匆忙忙一瞥,唯独166师高级军官经常去大金门指挥部汇报,同时他们在覆灭前还有电报,可见被活捉概率很大。他们一招供,共军不就知道了么?
经此一打岔,盘查共谍的力度又松懈下来,毕竟现在还有更麻烦的问题:美国人的最后通牒!
美国已通过外交渠道放出风声,军事直接援台可以,前提是常凯申必须体面下野!这对3月刚刚复任的常凯申来说,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更烦心的是,随着战局越发不利,后续场面越来越麻烦。
吴石建议空军少出击、多培养飞行员,结果倒好,出击飞行员“投共”的确少了,航校教官投共比例骤然大增。
有些教官搞不定先进的P-51、B-25啥的,干脆带着学员,直接驾驶美国AT-6教练机就往大陆飞,甚至频繁到每周都发生1-2起,搞得为安全起见,周至柔规定教练机加油只能加200公里航程,这就飞不到大陆。
现在别说问地图,就是问汽油,都可能是投共前兆,需要强烈“制裁”。
问题是,连教练机都不可靠了,作战飞机还能有多少可靠?
同样道理,因为陈诚被美国人抬出来“当总统”,连他也被常凯申一顿奚落,认为陈诚有贰心。这
还是从黄埔时期就跟随的心腹,眼下信任度都有所动摇,孙立人这种美国毕业的就更不可信任,最近所有作战计划的讨论与制定都没孙立人的份。1
孙立人这个陆军总司令只有两项职能:第一,帮常凯申训练新军;第二,替常凯申出面催讨美国军火。但凡有一点不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娘希匹”。
岛内人心惶惶,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脱身,只有吴石继续坚定不移给常凯申打气:“总统,不协防就不协防,只要美国军火供应不断,我们依靠自己力量英勇守住,坚守三个月,局面一定能有转机!1
归根到底一句话,还得靠自己守住,自己守不住,比如上海这样几天就败了,美国人想协防也没用,当时美国在上海港里难道没有军舰和陆战队么?还不是溜得比汤恩伯还快?
关键时候您就是大局,您就是军心、士气,除了您,还有谁可团结党国的?您可万万不能倒!更不能自乱阵脚!”
这几句话让常凯申心安不少,特别最后一句更让他感激涕零,觉得还有希望——舍我其谁嘛!
现在美国人除了不派兵,飞机、军舰、坦克、火炮、弹药与后勤物资还在源源不断往台湾送,说明美国是舍不得放弃的,考虑到海外动用军队需要国会授权,白宫比较谨慎也不能说错。
基于这种情况判断,杜鲁门逼自己下野,在常凯申看来更像是对当初自己支持共和党候选人杜威(杜鲁门的竞选对手)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