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综合平衡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0章:综合平衡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212字2022-09-2400:28:48

从后世直接输入化纤成品面料,顶替棉花种植,顶替棉纱与棉布纺织,顶替印染业生态……所有凝结其中的超额利润,都是跨时代技术与机器的冲击!

林冠华惭愧道:“这件事我有很大责任,光想着顶替进口棉花、棉布,多搞些粮食,少让良田变成棉田,一味强调用化纤顶替棉纺织业,忽略了产业平衡与就业岗位平衡……”

主席摆摆手,打断了他的发言:“这事怎么能怪你呢?你处理得相当好了。

引入的确良顶替进口棉缓解了原料危机;卖的确良赚钱,替中央回笼了不少票子,有效减轻了通货膨胀;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穿衣需求,使我们可以将原定交换棉布的大豆腾出来换其他更急需、更紧迫的物资……这些全是功劳。

至于就业不平衡是衍生出来的问题,不是你的责任。如果这样都要追究责任,那我们各大野战军司令员责任就太大了嘛,谁让他们打仗这么快赢的?以至于部队都大规大模复员转业,给地方增加了安置难题!”

众人哈哈大笑,觉得这比方确实幽默又恰如其分。

少奇同志道:“有句话我觉得小林同志说得很好,今后棉纺织业还是要大力发展,但尽可能放到中小城市去,为什么小城市棉纺织业不滞销?不就因为他们靠近农村么?”

上海受的确良冲击,小城市同样也受波及,但小城市与农村联系特别紧密,他们把卖不出去的棉布转向农村销售:干不过的确良难道还干不过农村土布?

依托供销社渠道,这思路得到了推进,使棉布滞销在中小城市问题不大,上海就这么大,哪里去搞供销社体系?

林冠华从中看到了更多东西,以往诟病的城市户口制、城乡二元结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等,站在旁观立场上,认为这些政策确实有些冷漠甚至残酷,倘若设身处地在此位置上,考虑问题就必须全面。

那么多十多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在大城市得不到就业岗位,也没土地耕种,能爆发出多少惊人的破坏力?就业与民生,是一个政权归根到底的稳定力,资本主义如此,社会主义无法例外。

很快,话题就从单纯的女性就业转移到城市人口控制上来,要不要实行深入广泛的户口与粮票制度,要不要对国内迁徙设置障碍,一下子就跳上桌面成为可选项。

相比之下,国企办社会反而是不那么痛苦的选项,虽然该选项最终也导致国有经济背上沉重的包袱。

“既然就业是个大问题,那今天我们就好好议一议,提出解决方案。”总理道,“上海乃至华东局确实有同志主张对城市人口进行控制,建立严格的户口制度,限制自由迁徙,但反对声也很多,今天正好一并议论一番……”

罗部长道:“公安部正在制定《城市人口管理暂行条例》与实施办法,准备以北京、上海为试点,随后向全国推出,当然我们的重点着眼于身份登记、户口记载与掌握个人基本信息。

一方面我们要摒弃国民党时代的保甲、连坐等不合理体系,另一方面也要用新制度、新方法管理城市,突出治安管理,强调社会秩序,对就业问题和城市人口限制暂时没考虑太多,但我认为,只有盘点清楚数量才是下一步加强管控的基础。”

户口制度、城乡二元结构、上山下乡乃至于国企办社会,林冠华都坚决反对,但反对容易,只反对而不提出替代方案,不是成熟的管理者。

沉思片刻后,他问道:“刚才听陈副总理说女童初小毕业就可能参加工作,目前我们对童工如何规范?”

“严格说起来,我们禁止童工,中央苏区时就曾出台条例,不允许雇佣14岁以下童工,14-18岁的每日工作不能超过6小时……”

主席回忆道,“我是中华苏维埃主席嘛,条例还是我签字的,实事求是地说,落实得不好。工厂主千方百计地雇佣童工,老乡们想方设法把娃娃们工厂、往外面送……”

“归根到底还是太穷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总理感慨道,“13、4岁的孩子,既不能念书,又不能工作,在家里也没什么田亩,完全靠家庭供养是受不了的。再说,苏区还有儿童团,少年团,还有小红军,很多事吧……不能一概而论。”

陈云叹气道:“目前各大城市其实还有点童工,不算太多,至少国营企业不这么干,公私合营后也不允许这么搞!”

林冠华吞吞吐吐道:“我在想,全国既然都解放了,土改也陆续完成,能不能严格执行这条规范?初小毕业的女童不过10岁,稍过1-2年也不满12,就算真满14,在我看来也还是个娃娃,让她们做工总感觉是种摧残。

这种显性童工最好是禁绝。另外我记得很多店铺有学徒,这是隐匿童工,能否一并禁绝?凡敢于雇佣或变相雇佣童工的,政府设立举报通道,查处后予以严惩,先在源头上斩断低龄劳动力供给,减少就业压力,腾出部分就业岗位。

至少中大城市必须严格落实,小城市与农村可以缓一缓,也算贯彻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

众人对望一眼,觉得这条建议可行也该严格执行。由此出发,少奇同志建议“八小时工作制”也应完整且不打折扣地落实下去,加班当然可以,但加班要算加班费,同时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顺着类似思路,众人又考虑延长教育年限来减少劳动力供给,类似上海、北京这样有能力的城市,应该增加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设置,以便多吸纳适龄人口读书。

女童入学比例肯定偏低,但再怎么低,总归也能解决几千个名额,特别是护理类中等学校,随着药品大规模国产与降价,还即将面对朝鲜战争,应加速发展。

除在源头上减少劳动力供给外,林冠华又提出扩大产业设置,多吸纳女性就业的想法:“……食品工业得抓紧干,这件事干好了应该也能多吸纳就业。”

林冠华起初以为这时代到处都是原生态,照理新鲜货品应该更好,同时因购买力低,食品工业发展前景不乐观,但前两天中财委给每位工作人员发了两罐玻璃罐头作津贴,让他忽然觉得这应该也有市场。

等打开时感觉非常麻烦,还得用起子加尖嘴钳才能把盖子撬开,顺口就说:“怎么不用易拉罐呢?黄桃罐头配易拉罐好使!”

说易拉罐时,不光钟林、连陈云都发愣。

他单纯以为易拉罐还没发明或因成本高舍不得用,打听后开始不淡定:马口铁罐头早就有,中国之所以不流行,就是原料不好搞。

马口铁说白了是镀锡冷轧板,目前连黑铁皮都在大规模进口,比黑铁皮更高级的马口铁自然也需全进口,更紧要的地方都没得用,肯定舍不得拿来当一次性包装容器。

马口铁都不足,更迥论铝罐,有铝合金还不全留着干飞机?

深入下去发现更多问题,中国此时有厂家制造罐头,但缺乏合适防腐剂,保存期限短,水果罐头全用玻璃包装,既容易碎,又不耐久,毕竟苯甲酸是60年代才开始流行的,更安全的山梨酸工业化推广就更晚。

没这几样玩意,再加上交通又困难,导致食品经销范围相当有限,而不能本末倒置,说是因为人民不需要罐头才导致食品加工业无前途。

“本希望解决镀锡冷轧板国产化后再上马这些项目,防腐剂由我负责提供,但陈副总理告诉我,钢铁目前很紧张,再临时安排生产线,先不说技术难度,只怕产能跟不上……既如此就不等了,考虑将马口铁与防腐剂列入下一批采购计划。”

中央对钢铁供应紧张完全知情,除产能制约,原料供应也是极大考验。

这和原油生产面临的局面一模一样,明明上半年产能已超过了历史同期的全年水平,但因需求增长更快,供需失衡有增无减!

否则中央也不会再批准从美国进口4个电炉,还花费巨额外汇从英美大量进口废钢铁。

最近军工体系生产枪支基本停滞,重点是把收回来的东西回炉重熔,靠此办法解决了不少钢铁供应。但这远远不够,为获取更多废铁,上海打起了沉船的主意。

从海里捞起来的吉安号炮艇残骸(原系日本炮舰,起义后被国党炸沉),本要修修补补再利用,迫于原料短缺,上海方面一狠心,将核心零件拆除后,其他舰体直接送去炼钢炉回炉。

送过一次后就有了经验,不但吉安号,当初抗战时期为抵挡日军,大量沉没于长江航道的船只残骸都被盯上,一方面可回收废铁,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疏浚航道。

于是轰轰烈烈的打捞回炉行动就此展开,甚至还有人在琢磨把重庆号打捞起来,但那个技术难度偏大……

最终还得林冠华想办法,直接从后世进口马口铁:1吨钢板能制造3.5万个罐头,100吨就是350万个罐头,折算下来的成本虽比直接从英美进口略高,但至少不用拿宝贵的外汇去交易。

少奇同志眼前一亮:“搞食品加工业确实大有可为,只是不知道市场销量如何。”

“这没有把握,只能考虑市场推广,看能不能向苏联、东欧、南洋出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