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补货思路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68章:补货思路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399字2022-10-0712:34:18

“补货?好,我们立即追加货品!”

“达瓦里希,你放心吧,我们肯定会供货,如果不够我们就问国内追加补货!”

放下电话,兴奋不已的年轻商务代表们立即追加数字,准备全部归拢后通知仓库发货,如果仓库存货不多就准备向国内要货,几个心急者甚至已开始草拟电报了。

但老练的周开元却摇头,提醒他们:“货不能这么补。”

几个人都愣住了:为什么不能?

“因为,最近这些需求很多是重复的,很多是恐慌的……”

周开元耐心解释道,“一部分苏联同志在一个商店买不到,便去另一个商店买;一个家庭里丈夫去买不到,妻子再去买还是买不到,商店就倾向于把数字夸大,给人造成错觉,补货越快越好……

表面的巨大需求并不能等于真正的市场需求,我们要善于分析有效需求。”

众人下意识点头。

“另外也不能只补对方需要的东西,还要考虑把其他东西慢慢放出去,构建更丰富的供应层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关于中国商品如何在苏联销售,中苏间在年度贸易协定中专门洽谈过,苏联给了两个建议:

建议一:由中国申报数量,苏联提出价格并照单全收,不予退货;

建议二:由中国设立办事处自行联系国营商店渠道发卖,35%销售回款以苏方利润、税收形式扣除,但卖不出去的剩余商品都需要中国承诺收回并自行处理,办事处人工、仓库租赁等费用由中方自行解决。

无论哪种建议,在中国欠苏联的款项完全清偿前,都不予支付现款,最多只给1-2%的日常办公经费。

对国内大部分干部来说,理所当然愿意选第一种。

照单全收,能产多少就卖多少,还不用派人驻点,不用考虑退货,不用琢磨怎么对接商业渠道,那多好啊!

东北同志大多偏向于该思路,俺们只管可劲生产,其他麻烦事最好不要操心。

但第一种模式的回款额明显偏低,同样销样售额,苏方要拿走45-55%。

关于这个缺陷,很多人也觉得无所谓,苏联毕竟是无产阶级老大哥,谈钱伤感情,再说批量作价、不退货难道不该多拿点用于弥补损失么?

林冠华主张第二种,不但要把办事处建起来,还要做充分的商业调查,摸清楚苏联到底需要什么。他建议从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广州5大城市的国营商业系统中抽调得力人员,把这件事给办好。

当年华润等机构都能在美国把代表处开下去,为什么要拒绝在苏联开代表处?不但苏联要开,且东德、捷克、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乃至于西德、英国、法国等国都要开,要形成经贸体系正常化。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渠道、掌握定价权。

陈云同意该观点,中央讨论后也予接受,决定以中苏友谊贸易公司为试点,探索新路子,为其他国家商务代表处发展树立典型。

由于上海商业经济最为发达,派遣干部中,出身于上海商业系统占了一半。考虑到很多国内干部不懂俄语,中央又抽调了一批懂俄语但不懂商业的年轻干部,一起跟着来学习实践。

周开元出身于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系统,还曾在永安百货当过楼层经理,只不过当时没人知道这位西装革履、彬彬有礼,每个周末都要去霞飞路跳舞的洋派人物,居然是地下党!

对这群热情积极、干事麻利的年轻人,周开元很喜欢,说是担任分管不同品类的商务代表,其实他们什么活都干。

市场调研是他们、对接供货是他们、结算清理是他们,在仓库扛包、理货还是他们,但他们丝毫没有叫苦叫累,反而感觉很自豪,很充实,他们欠缺的不过只有经验而已。

他耐心解释:“丝绸睡衣再好,苏联同志也不能天天买,我们对销售要有新思路,既要开拓,也要保持连贯……”

市场经济受起码的供需规律影响,一种东西老是卖,那就会形成路径依赖、供过于求,价格只会越来越低。

他清楚记得临走前陈云同志的亲自交代:要尽可能广泛打开销路,尽可能为国内轻工业寻求市场。

毕竟,国内不能畸形地只发展少数几种产业,有些东西即便再好卖,也得控价、控货,丰富产业场景。

比如,二锅头这次畅销了,难道国内全发展二锅头?西凤酒、汾酒能不能试试看销售呢?

真丝睡衣、领带畅销后,围巾是不是也得提上议事日程?

这次没涉及到的产品,是不是也安排下上架,让苏联同志感受些新花样呢?

比如茶叶。

以前总以为俄罗斯要么喝咖啡,要么喝酒,茶叶大体没搞头,真正深入下去才愕然发现,苏联人喝茶比英国人还狠!

高寒地区不利于蔬菜生长,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苏联人民更需热茶来驱寒并补充维生素。民国时代,晋商通过蒙古、新疆,把茶叶大规模输送出境。

但又不能先入为主,用想象替代现实。

苏联人和中国人喝茶有很大区别,其茶具、茶炉与中国的清茶模式不是同类型,他们喝茶时会加糖、蜂蜜或配蛋糕,有些甚至还加柠檬或牛奶。

整体风格更偏向红茶,贸然把国内类似西湖龙井之类的茶叶搬过去,保不准就滞销,但云南普洱茶、武夷山红茶绝对可以胜任。既然苏联同志要加糖和蜂蜜,那简单,灌装蜂蜜、精制方糖都可以安排上架,理由是“喝茶伴侣”。

周开元很赞同林冠华的思路:少输出原料,多输出成品,尽可能把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运用起来,尽可能把农业、运输业、轻工业都带动起来。

如像以往东北那样大批量输出原料换成品,那附加值就太低,倘若能多用点心,国内就能赚更多钱。

中财委、贸易部有过叮嘱,出口苏联的东西,三个要素必须牢牢把握住:

第一是质量;第二是利润;第三是包装。

前两条是大多数商业人士都接受的范畴,第三点重视的人就不是很多,这是林冠华反复强调的。

安娜买走的真丝睡衣,其实用简陋包装也同样能卖199卢布,为什么非要配送一个漂亮的、带中国风情的纸袋和盒子给她呢?因为纸袋还能重复用,只要她一拿出去,别人就会知道,就会询问,无形中是个流动的活广告。

除此之外,真丝睡衣只能在家里穿,总不能时时刻刻在外展示,但有了袋子,别人就知道你拥有真丝睡衣了,和买爱马仕皮带后非要把腰带Logo释放出去给人看的完全一样。

商品除了使用属性,还有精神满足的附加属性!

欧美商业文化比中国发达,但他们的货物全需要外汇,苏联人承受不起,如果中国货物能在质量、包装上不逊色于欧美同行,又可用卢布结算,那要占领市场根本就轻而易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