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身后名(10月第500月票加更)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431字2022-10-1123:44:48
“这就是你说的林秘书?看着还算白净高大,人却呆头呆脑的!”
同伴抱怨道,“身上钱都不带就敢请我们吃饭。没钱也就罢了,还敢打电话打欠条,如果人家不答应,是不是还准备把摩托车押在饭店呐?”
赵凯旋掩嘴笑道:“那怎么可以,那是公家的东西,被李主任知道了非狠狠尅他一顿不可。”
“所以嘛!还有你这个呆子,居然帮他垫饭钱,不够还问我借,末了人家说还钱你还说不用。”同样气鼓鼓数落道,“人家说请客结果最后你买单,你可真好骗,咱先说好了,我可不替你垫钱!”
“知道知道,你的钱下个月发了津贴还你。”
“你呀你呀,这个月津贴垫进去了,下个月还得垫一半……”同伴一脸无奈,“你不会喜欢他吧?”
“没有没有。”赵凯旋慌慌张张地回答,“我才见过几次面而已。”
“这倒也是,我就没看你出去约会过。我跟你说,小钱喜欢你,在拐弯抹角打听你的情况……”
“哪个小钱?”
“别装傻了,他爸上次还坐着吉普车来过,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呢,你要嫁过去……”
赵凯旋一皱眉,打断了同伴的话:“我又不嫁他!”
“你不是老嘀咕自己出身不太好嘛,这要是进了革命干部家庭……”
同伴低声劝道,“听说文工团也不能久待,待到一定时候还是要分配到地方上去,组织部就分管这个,到时候随便可以帮你安排好工作……对了,那林秘书什么家庭背景啊?”
“他父亲原来是湖南的普通工人,后来车祸去世了……”
“那你好好考虑清楚啊,离小钱差得远呐!”
“你想得倒挺远,那你怎么不去呢?”
“这不人家没看上我么!”
“哦,你意思要看上你了,你明天就准备嫁过去?”
“贫嘴!”
回到住处后,林冠华找李成栋一顿抱怨:“老李,今天你把我坑坏了。”
“咋地,给你认识小姑娘创造机会还不好?要不是我眼尖,你直接就错过了。”
林冠华手一摊:“你光顾着让我认识人,钱都没给我留……”
“哎呦!对不起对不起!”李成栋也惊了,“您是不是还没吃饭,我赶紧整。”
“饭倒是吃了,但这顿饭吃得我到处都是洋相。说好我请客,结果饭钱人家付的,借钱的电话没打通,电话费还是人家付!”
李成栋笑得前俯后仰:“这不挺好么,下次去还钱,可以再见一面。”
说这句话时,他浑身充满了老公安的气质:故意把东西落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回头借着寻找机会,再去搜罗一遍,看有没有新发现。
过半晌看他不吭声,李成栋又道:“咱先说好了啊,钱你自个去还,我可不代劳,我去了还得替你作检讨……”
“钱不钱的先不说了。你帮我问问嫂子,这女孩子打件毛衣需要多少毛线?送钱我怕人家不收,那就送毛线吧,正好新货也上市了。问完了让嫂子帮我挑一些,对了,给嫂子也送一身,钱都从我津贴里扣!”
明明有几千万身价,明明经手着全国最大的毛线与绒呢供应,林冠华却不想从库存中直接拿:公私要分明呢!
“这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就这么定了啊!”林冠华笑道,“我还惦记着过两天去你家蹭饭呢,这要是空手去,非得被嫂子拿大扫把赶出来!”
林冠华支招后,萧劲光立即按此思路写报告递上去,中央很重视,专门开书记办公会讨论,林冠华也予以列席。
新中国建国前,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少奇同志时曾表示苏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待遇“应当按照你们优秀专家的高水平报酬标准提供,不能低于、当然也不要高于这个水平。”
少奇同志非常感动,指示陈云和薄一波将“苏联专家的临时薪资暂定最高标准为2500斤小米”,另外适当规定食堂伙食价格并设特别商店,对专家给予照顾。
这标准已不低了,但等莫斯科意识到专家来华必须做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专家而不同于安插在东欧国家的“顾问”时,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提出:在支付专家工资外,中国还应支付一笔费用,作为补偿专家原所在企业所蒙受的损失。
中国政府应按每人每月2000-4000卢布交付给苏联政府。
这要价令中央大吃一惊,总理这样一贯讲团结、能忍则忍的人都受不了:实在是太高了!
本来卢布数量就偏高,还要按美元算,这不是双重剥削?
主席很不满意,甚至批评了少奇同志,质问他:“你们去苏联到底怎么谈的?人家明明说不低于也不要高于,我们哪个专家要2000卢布一个月?”
少奇同志很委屈,因为这话确实是斯大林亲口说的,翻译都听到了,要不然我能答应么?
迫于无奈,只能总理出面与驻华大使罗申再次会晤,强调:“目前这数字使每个专家的费用相当于每月1万至1.8万斤小米,而中央政府主席和副主席们每月只有3400斤小米,部长们只有2800斤小米。”
他意思明显偏高,要求苏联降价。
经过艰难谈判,苏方终于同意将补偿金降到1500-3000卢布,但仍坚持应以卢布结算而拒绝中方提出的以粮食为标准。
苏方甚至要求把在华军士的报酬也提高到低级专家水平,即每月应为每个军士支付1500卢布的补偿费用,同时中方还应支付普通士兵在华的实际生活费用,这笔费用不能算在应该补偿他们的差旅费中。
因双方差距太大,再加林冠华提供了雷达与火控体系,有力地捍卫了上海,所以中方没像历史上那样邀请苏联战斗机部队入驻,省了一大笔钱!
最后这件事连总理都谈不下去,只能交给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与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谈判。
王稼祥知道不好谈,迂回提出:中国政府很关心专家们的生活,为让他们更长久、更安心地工作,建议带家属一起过来,中方直接将1500-3000卢布支付给专家本人。
对军士问题,王稼祥指出,苏联军士在苏联每月收入只有500-600卢布,1500卢布明显超标,支付军士工资将是笔很大的数目,给教师和技术专家的待遇同给军士的待遇有些不相称。
其实这时候中国底线已进行了退让:只要军士再稍微降低一点,比如到1000卢布,然后钱全给专家,中方也决定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