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夙愿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11章:夙愿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357字2022-10-2516:22:13

海面刮起了西北风,11月初的刘公岛早已带有几分寒意,等小雨淅淅沥沥落下来时,寒气更止不住地往衣服里钻,令人感觉遍体生寒。

即便如此,萧劲光与陈绍宽拒绝了先进屋休息的好意,依然坚持在码头附近等待,最多只下意识裹紧了身上的军大衣,不住地往外张望。

按预定计划,9月初从德国获取的两艘XXI级潜艇要在今天夜里抵达刘公岛!

为确保两艘潜艇能成功抵达,中、德两国都煞费苦心。

德方先用分段解体、瞒天过海的招数躲过了美国监控,将潜艇完整拼凑出来,并从汉堡港出发入海。

中方特意派遣了远洋货轮,伪装成伴行船队一路提供协助。

毕竟这两艘潜艇是打捞并重新整饬后才上路的,状态不能与全新时相比,蓄电池也小得多,溜出汉堡港后第二天就被迫浮上海面进行补给。

确切地说,从北海出航后,就几乎没再充当过潜艇下潜,因为德国人不敢保证漫长的路上会不会出故障,好在MAN公司的柴油发动机一如既往地可靠,伪装为小型运输船的潜艇就在两艘货轮伴行下,不紧不慢地在海面开进。

为遮掩耳目,船队还不敢走直布罗陀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彻彻底底绕了个大圈:沿着大西洋南下,到阿根廷补给后,绕过合恩角再走太平洋航线。路程甚至比绕行好望角走远东航线还远,但更为安全、可靠。

毕竟,沿印度洋一路过去都是英联邦体系,绕过合恩角就是空空荡荡的太平洋,美国人哪有这么空漫无边际撒网?

故而,同样从汉堡港出发出,运送K5炮管的货轮早就抵达天津港,都已卸货完毕交给克虏伯工程师们正式开工了,而伪装成商船的两艘潜艇方才姗姗来迟,这一段路程,他们整整开了2个月!

根据林冠华的建议,海军依靠德国原有设计图纸,开启了潜艇洞库修建,并着力对青岛造船厂进行扩建,使其将来不但能够提供维护,还能生产潜艇。

若推进顺利,则海军准备在全国新建6-8处洞库,以便容纳足够多的潜艇部队。

根据日本专家拟定的发展计划,海军重点是扩建塘沽、上海、广州、基隆四大船厂,打造中国海军建设基地。

当下最大的是上海江南船厂,在民国时代虽已建造过万吨轮,但整体规模依然偏小,总计大型船坞只有3万吨、2万吨、1.5万吨级各一座。日后维护巡洋舰以下的船只,基本没有问题,但对大型军舰,如乔五、怨仇号就比较吃紧。

这和旅顺船坞规模受限相类似,当初北洋水师完成旅顺船坞建设后,可以充分保障定、镇两舰的维护,但最大只能到1.4万吨。

为适应该需求,俄国在建造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时,都贯彻了该限制,将舰体压缩到1.3万吨,以便将来在远东获得就近维护、修理。但日本就没有该限制,自然怎么扩建怎么来,最终俄国人斤斤计较的小算盘在对马海峡冰冷的海水中全军覆灭!

旅顺船坞1914年在日本手里又进行了第二轮扩建,可容纳1.6万吨级别的军舰,但目前旅顺还控制在苏联手里,缓不济急,再说1.6万吨并不比江南厂更强。

日本专家组经过仔细考察,提议将2万吨级船坞扩建到6万吨级,一方面可快速形成1.5、3、6万吨这种翻倍的递进关系,理顺建设思路;另一方面,能尽快为中国海军大型军舰提供后勤与维护保养服务。

虽然中、英间签署有维护保养服务,约定在中、英不处于敌对状态下,英国有无条件提供服务的义务。但条约这种玩意都是空的,现在中英关系不错,把军舰送过去保养,英方乐得赚钱;一旦中英关系恶化或内阁换人,比如丘胖子重新上台,届时什么场面就不好说了。

中央认为求人不如求己,即便中国短时间内没法建造大型军舰,最低层次的维护、保养能力还是要有,总不能连刮船底贝壳附着、修补油漆、小补小改也送到英国人那里去吧?

那就真比北洋水师还不如了,李鸿章买完定远、镇远,虽然国内不能造,但至少修了旅顺船坞,可自行提供各类基础服务。

中央和军委爽快同意了扩建方案,人员和机械车辆也有一定准备,在紧锣密鼓地着手,又加紧从英国催促包括龙门吊在内的大型设备运送回国,这也是中英一揽子协议的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上海较大的船坞还有招商局船舶修造厂,拥有2座1.5万吨级船坞、江南造船局复兴岛分厂,1座1.5万吨船坞,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造船龙头,将纳入联合管理。

排第二的就是基隆船厂,日占时期,基隆是联合舰队使用的重要军港,日本花了大力气予以扩建。

无论日本投降、国党撤退都没造成对该厂的破坏,所有设备、设施均告完好,甚至连新的扩建计划,日本方面也拟好了,只是因战争缘故来不及实施,现在把报告重新翻出来,适当再修修改改,船厂扩建很快也要启动。

日方对此特别重视,目前日本国内所有船厂都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飞机厂还能有机会转型生产小汽车,动辄生产5万吨、7万吨巨舰的船厂能干什么?改行去造200吨的近海渔船?

倘若真如此,那日本海军技术就彻底完蛋了,故而他们甚至比中方还着急,因为日本海军技术已发展停滞5年了,他们想尽可能依托现成产业把这些家当传下去,以前找不到对象,现在有中国这个极好的地方,怎能不抓住机会?

别说大凤号图纸,其他技术资料,只要中方想要、想搞,日本都承诺全力配合。

现在海军也仿效空军在青岛成立了研究所,细分为A、B、C、D、E、F各组,把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运输与补给舰、油轮、锅炉与推进系统等各类项目,全方面启动起来。

青岛基地作为四大基地之外的第五大基地,由德方为主承建,毕竟青岛前进船厂当初也由德国人兴建而来,拥有5000吨级船台一座,10000吨级船坞一座,但坞门沉在胶州湾主航道北侧,准备先行修复,届时除了潜艇,还能造驱逐舰、护卫舰,提供些日常维护保养也毫无问题。

海军还准备等青岛基地、船厂初具规模后,再行修复福建马尾船厂与各类设施,将其谋划为第二个潜艇基地。毕竟台湾收复后,台湾海峡两侧都是中国领土,安全性、隐匿性比以前会更高,更有利于海军。

“来了来了……”

眼尖的人发现了从远处徐徐而来的船只,兴奋地叫喊起来。

作为民国海军当家人,早在1931年陈绍宽就看中潜艇,认为不独能够防守海口,且可以远攻敌舰及商船、运输舰,认为中国未来至少需要50艘潜艇。

可惜国内不能建造,问国外采购也屡屡受挫。

国党先问意大利索求,被墨索里尼一口拒绝;

后来转向德国,达成了有关订购协议,甚至还命令黄廷枢等3名留学英国的军官转至德国学习潜艇,又派林遵等留德学习潜艇,前前后后一共安排了4批军官考察建造与学习,因战争缘故,中国所订潜艇合同均被废弃。

抗战胜利后,陈绍宽又把目光转向英、美,希望获得潜艇,甚至还提议分配日本潜艇,均为英、美所反对。美国将日本剩余潜艇悉数销毁;英国取消了有关潜艇合作合同。

美国国会通过的《512号法案》同意以出售、交换、租借赠予或移让等方式向中国提供271艘舰艇帮助海军重建,但明文禁止向中国提供潜艇。

哪怕这次去伦敦,英方都已同意出售航母、战列舰了,但对潜艇、鱼雷等武器成品与生产线出售的响应依然不太积极,经常顾左右而言他,显然有很大顾虑。

当两艘怪模怪样的伪装潜艇靠岸后,跟随在身后的黄廷枢立即上前接洽并表示欢迎。

“萧司令、陈总参议,我来介绍下……”

一号艇长艾里希.托普,中校军衔,二战结束前任XXI型潜艇U2513号艇长并在挪威向盟军投降,回国后先当了几个月渔民,后去建筑公司,与建筑师比起来,显然潜艇才是这位德国三号U艇王牌(战绩19万吨)的心头好。

二号艇长彼得·埃里希·克里默,少校军衔,U2519号潜艇艇长,虽然不能与艾里希.托普相比,但也够得上王牌,战绩3.27万吨。

整个编队的指挥官由奥托·克雷茨克默担任,准将军衔,虽然他的战绩16万吨不如艾里希.托普,但考虑他在1941年就已被俘,如此成绩也令人瞠目结舌。

被俘后的克雷齐默尔先在英国的战俘营关押了一年半,后被转到加拿大的第30号战俘营继续关押,1947年12月才获释返回德国。阿登纳派遣这样的精兵强将前往远东,显然大有深意。

至于黄廷枢本人,海军已内定他为中方潜艇指挥官。

一方面因为他公派留学英、德,对潜艇很熟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