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难受的莫斯科(上)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0章:难受的莫斯科(上)

1951年1月4日,主席访苏乘坐的专列缓缓驶入莫斯科北站。

苏共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老资格苏联外交家莫洛托夫,政治局委员兼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元帅、外交副部长葛罗米柯前来迎接,并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虽然有了思想准备,但主席依然对接待的冷淡场面感到不满,甚至随行卫士都感觉吃惊。

苏方解释说天气太冷,--切从简,只安排了一个小型仪仗队举行迎接礼,主席只需绕行一-趟,无需答礼,更不用走红地毯或接受少先队员献礼。

莫洛托夫表示,如主席愿意发表谈话,把发言稿交给报社发表就行了。

主席按捺住不快,依然在车站作了简要的书面发言:“我这次有机会访问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首都,是生平很愉快的事...

在差不多30年时间内,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曾几次援助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人民在患难中得到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这种兄弟般的友谊,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事先看过林冠华提供的有关资料,主席也不想捧臭脚,故意推迟了出发时间,那就不用凑12月21日斯大林的生日,当然也不能做得太明显,当时专列已越过满洲里进入苏联境内,他给斯大林的生日祝贺电报是在火车上发送的。

预计这次谈判不会顺利,故任何中央委员级干部他都没带,随行人员只有陈伯达、师哲、叶子龙、汪东兴等人,苏方陪同人员有驻华大使罗申、总顾问科瓦廖夫。

与历史有所区别的是电讯工作极大增强了,总计有3部电台,17人的通讯队伍,便于及时和国内联系。

专列在行进中没急于往莫斯科方面赶,而是在各地都停留了--段时间,便于主席就近考察苏联有关情况。

主席生日这天,专列抵达贝加尔湖,沿湖边行驶了好几个小时。

一路上有说有笑的主席忽然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突然问随行的陈伯达:“陈夫子,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国,首府是乌兰乌德。”

主席神色严肃,又说:"历史上是什么地方?”

陈伯达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吞吞吐吐地说:“是乌兰乌德。”

主席站起来怒道:"乌兰乌德,乌兰乌德我还不知道吗?”

这时专列进了伊尔茨库克,主席在城里逛了一圈,参观了飞机制造厂,亲眼目睹了伊尔系列大型轰炸机、运输机从总装线上源源不断下来的生产场面。

他甚至在城里过了一一个夜,等第二天专列继续开动后,气氛依然很紧张,毛主席接着昨天的话题,语气沉重道:“这地方在历史上叫乌金斯克,居民基本上都是蒙古人,也有.....此处曾是苏武牧羊的地方。"

陈伯达恍然大悟,但他相信,主席之所以这么生气,绝不是因为他答不上来或答错了,而有浓重的历史情绪在里面,故而,当卫士们对苏联接待的冷普遍也感到不理解时,他心底隐隐约约反而有了点眉目。

见面后的当天晚上,斯大林同主席进行了简短而又礼节性的见面,没聊太多深入话题。

历史上中国希望苏联提供海空军支援帮助解放台湾,这时空已完全不需要谈了。

双方实际会谈从战争问题开始。

主席道:“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障和平。中国需要3-5年休息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把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使全国形势稳定下来。解决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取决于和平的前景。中共中央委托我向您问一一个问题:怎样保障国际和平,保障程度如何?”

斯大林道:“目前并不存在对中国的直接威胁,日本尚未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因此不想打仗。美国虽然大肆叫嚣要发动战争,但它害怕战争,欧洲人又被战争吓破了胆,实际上没人同中国打仗。难道朝鲜会进攻中国吗?”

“金同志准备南下发动解放战争了,我认为这很可能导致美帝国主义的干涉。

斯大林摆摆手,不相信这个判断:“美国人除在口头上说几句,他不会干涉的。

你看,中国解放事业越过长江时,除英帝国主义的军舰与你们发生些摩擦外,美国人没有干涉;你们解放台湾时,杜鲁门调子很高,但也没什么实际动作;我现在还知道中国同志在帮助越南同志抗击法国人,美国人依然袖手....

和平取决于中苏两国的共同努力,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和平不仅可以保障5至10年,还可以保障10至20年,还可能更长一点时间。”

主席追问:“如果美国对朝鲜局势干涉了,苏联也会提供支援甚至直接出兵的吧?”

当师哲把这句话翻译过去后,斯大林明显楞了下,陪同会见的布尔加宁赶紧补了一句:“我们已给朝鲜同志提供了支援。”

“我问的是,除装备和弹药外,苏联陆军、空军会进入朝鲜直接参与作战么?”

斯大林的脸色立即阴沉下来,-起参与会面的莫洛托夫圆滑道:“朝鲜统一与解放是朝鲜民族的内政问政题,我们会发动世界进步力量,遏制美帝国主义的干涉野心.....

到这里,主席知道已不用继续再问下去了:苏联没做好在朝鲜战争中出兵的准备,别说实际准备了,甚至都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苏联认为美国没有干涉中国、没有干涉越南,也不会干涉朝鲜,照理也不会干涉离苏联更近的朝鲜。

这显然是很天真的想法,主席心里禁不住叹气。

至于中苏同盟条约,因为国党已宣布废除并在联大控告了莫斯科,理论上该条约已不起作用,是故主席不着急,等斯大林主动开口和自己谈。

他话题一转,就刚才的经济恢复问题谈到了苏联贷款与工业项目转移,并抱怨有些项目转移太慢,斯大林有些不太高兴,马林科夫打圆场道:“关于经济和技术问题,我们接下去可以好好谈,还有时间...

会谈结束后,主席住进了莫斯科郊外斯大林曾住过的别墅。

1月7日,苏共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对华谈判问题,关于图-4项目的回复也递到了斯大林手边,他皱眉道:“中国同志做生意还是很精明的....

大家尴尬地笑笑,中国还价正好卡得苏联不上不下,你说过分吧,好像还有点赚头,你说有利吧,似乎也没太大吸引力。

布尔加宁道:"整体上我对该项目表示赞同。目前我们正用ZIS-D-44A/85mm加农炮来取代ZIS-3,这种火炮已生产了8000多门。

作为师属炮兵主力,D44在性能、威力上都全面优于ZIS-3,但在功能上重叠,如果不退役ZIS-3,那就无法列装D44;而如果不把库存、囤积的ZIS-3出售一部分,也无法换取足够的国防现代化资金。”

苏联急于出清ZIS-3,正往各处推销,东欧各国都拿到了ZIS-3,但他们的装备数量普遍偏少,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等国需要的数量都不大;朝鲜拿到了一批,但朝鲜横竖也就15万陆军。

相比之下,解放军编制就大多了,整整400万!

红军高层认为,目前ZIS-3库存除留存足够后备外,出售几千门不会有什么问题。

林冠华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苏联确实拿到了中英间17磅炮的交易合同,庆幸的是,当初谈合同时比较谨慎,坚持分开签署,不做一揽子方案,牛牛也乐意配合,苏联鼹鼠只拿到了这份合同就被军情五处给抓了。

看到英国出售17磅炮的价格,莫斯科吃了一惊,没想到牛牛居然卖这么便宜;更愤愤不平的是,卖这么便宜了,中国人居然觉得炮弹贵而只选了不到300门?

简直岂有此理!

他们参考着类似价格报给北京,按原本时空原本要索取更高价,但林冠华丝毫不想惯他们这毛病:你尽管提,我狠狠杀一-刀!

斯大林不置可否:“米高扬同志怎么看这件事?”

米高扬很干脆道:"我赞同该项目并建议尽快签署协议;另外,在毛泽东同志访问我国期间,我们应想办法多达成更多项目合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