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新战术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71章:新战术

当吴福成心怀忐忑而又兴奋不已地踏上去香港的客轮时,他终于平静下来,仔细思考最近变故的前因后果,同时把整个赴美过程又仔细梳理一遍,提炼出若干要点,准备写下来回国汇报。

他写的很快,少倾又哑然失笑,到香港差不多需要一个月呢,完全有时间从容思考。

当他有条不紊回忆时,林冠华跟着聂总长、罗部长等人,再次赶赴东北观摩战略集团第三次演习。

按预定计划,这次演习本该在三月中下旬展开,但因朝鲜方面推迟统一时间,再加战略兵团自己也有不少问题需要克服,所以演习推迟到3月底,随后又延迟到4月10日,最后实际展开已是4月21日。

此次演习规模比前两次场面更大些,--方面林总想检验多兵种合成效果,另--方面,德国教官团人数也增加不少,编制和训练更加成型,彼此都有让更多人参与的想法。

细节安排比较周到,但具体流程依然有很多意外。

比如,演习组本来设计此次让红方获胜,也不用大胜,小胜即可,最终从实际交手情况看,林彪只定了平局,理由有两点:

其一,虽然最终拿下战略要点,但时间超过指挥部规定要求,同时蓝军大部分兵力得以成功突围;

其二,伤亡太大,这是他尤为不满意的地方。

德国人为此次战役也拿出了吃奶的劲,很多军官和老兵表示,这次演习让他们想起了德米扬斯克包围战。

蓝方用上了弹性防御、反攻、迂回、反包抄、锥形突破、反渗透等各种各样的战术,在付出重大牺牲后才得以突围成功。

整体场面甚至比当年东线更艰苦,毕竟当初德米扬斯克是在寒冬中,天气制约因素很大,但这次演习已春暖花开,依然打得如此狼狈,是他们从未想过的。

他们盛赞红方的穿插、渗透、迂回和突击战术已非常成熟,最起码比苏联红军强,唯--欠缺的可能是装甲装备使用经验。

红方自己也认真总结了演习教训,认为包围战打得不好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本方对技术兵器掌握不够熟练。

3月底时,从各国买来的德械破烂尤其重装备们终于基本修复并安排下去了,但并不是装备更迭的终点,上万辆依托布伦车改造的各类型装备还在陆续配发部队,其他各种各样的新兵器依然如流水般陆续配属下发各部队,总体而言确实不熟练。

特别是依托装甲运兵车进入预设阵地与对手交战,容易与装甲矛头脱节,打不出流畅进攻。

第二,对机械化包围圈战术确实没经验。

进攻突击、连续防御、迂回穿插都已演练过好多次了,林彪也为部队总结了很多经验,但对如何撬开乌龟壳,大家经验不足,甚至思想都不统一。

部分基层军官习惯性使然,以战士的勇猛发起夜间突击,换成国党部队,如此短兵相接后,士气早就崩盘了,哪有什么抵抗意志,但德国人在防御中展示了意志不崩溃情况下的防御韧性。

每块阵地、每个战壕进行逐次争夺,冲锋枪对冲锋枪、手榴弹对手榴弹、工兵铲对工兵铲,让人大开眼界。

这是伤亡重大的根源,对面火力密度可比国党时期强多了,体力也猛,1vs1时,根本架不住酸菜肘子喂出来的汉斯。

最令人喷血的场面是拼刺刀模拟,当红方冲上去准备演练刺刀战术时,汉斯们不讲武德地掏出手枪,人手--把,先下手为强。

红方将领愤愤不平,觉得蓝方作弊,怎么可能每人一把手枪?

但当电影投放二战日军刺刀训练与美军手枪对阵后,指战员们全体震惊:原来世界上真有不会拼刺刀,把手枪配发到每个土兵的骚包军队!

因为G43压根不设刺刀座,而98K加刺刀后长度也不怎么样,这是从38大盖转型过来后战士们抱怨较集中的地方。

有这次教训后,大家就不再说拼刺战术怎样了,别人不和你玩拼刺刀,你就算再牛逼也没用。

第三,各技术兵种配合默契不够。

大多数中层乃至基层军官都能用新装备展开进攻,但因协同性掌握不好,总无法把最强力量聚焦起来并一-次性释放,陆陆续续打成添油战术,延缓了时间。

总的来说一句话,话战术处于新旧交替中,装备熟练程度也处于过渡中,-切都还需要时间!

聂总长对场面比较满意,觉得多兵种合成已有模有样了,还和林彪商量,打算抽调部分教官去台湾,根据中央和军委统一部署,身体大致复原的粟裕回任东南边防军司令员,然后去台湾重点演练新科目:登陆与反登陆!

德军教官也不是随意抽调的,而要遴选有过意大利战役、诺曼底反登陆经验的德军,考虑到东南边防军德语翻译不足,也希望林彪支援一批,后者满口答应。

现在德国教官不缺,要什么岗位都有,办这些事阿登纳政府足够上心,德国人自己也巴不得多演练些科目。

观摩演习期间,聂总长还和林总大致交了底:中央估计今年国庆前还不用出兵,战略兵团还有至少半年准备期,后续装备会进一步下发,有关后勤物资和战略储备也在紧锣密鼓囤积,总体请他放心。

林彪不动声色地点点头:中苏同盟条约一签订,特别还有领土调整涉及,他就敏锐意识到其中会有重大安排,聂总长的话其实已相当明显。

演习间隙,林冠华抽空为众人演示了新装备:反炮兵雷达!

“用雷达车观察远程火炮落点,自动计算出对方火炮群位置,甚至还能把位置交给火控系统,与本方火炮群联动,自动还击,他-开火我们就端了他!”

聂、林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一听这解释就倒抽冷气:能得知对方精确位置就够吓人了,再自动还击,真不打算给对方活路是吧?

耳闻为虚、眼见为实,就这么小小的一辆装甲车,看雷达天线也不大,这就能算出火炮群位置?正好150重炮群也要练练远程射击,两人具体让林冠华演示一-遍。

结果,3个重炮团才开火不到3轮,甚至炮兵方位校正都还没全部完成,雷达车已依托炮弹轨迹把准确坐标计算出来并显示在屏幕上,甚至连大致弹道曲线都画了出来。

李成栋刷地在地图上圈好位置,距炮兵阵地中心误差只有15米!

不光林彪,几个独立炮兵师长脸都黑了:俺们隐蔽再隐蔽的阵地,居然就这么赤裸裸被人扒了?

林冠华还在嘀咕:“可惜没有远程火箭炮,K5打得又慢,不然这3个团一口气就能报销。

算了,搞点长脚汤姆先凑合-下,哎,不对,我得琢磨怎么和舰炮联动,牛牛家那些三联装152mm舰炮射速还可以,射程远,精度和威力也凑合,打完赶紧跑就是....

众人脸色就更难看了。

好多人在塔山被国党军舰轰过,只不过因为距离远再加国党海军放水,场面勉强还能承受,倘若按林冠华这么打,真要全完蛋了。3

聂总长怕大家思想包袱太重,和他们保证其他人还没这么能干,大家心有余悸,彼此用眼神交换意见:得要留心舰炮!

聂总长、罗部长都是识货的,别看雷达车体积不大,里面的芯片和计算机模块那都是70年后的高科技产品,.上面的雷达也是目前世界唯一-的相控阵,要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快?

捕捉弹道是雷达的本事,计算弹道并反推方位是计算机的本事,现在美国已有反炮兵雷达雏形,但没有实用化,最多只能计算迫击炮弹道,因为迫击炮弹道是标准抛物线,速度又比较慢。

最后只剩下几个人时,林冠华出其不意道:"林总,有件事我想问下,如果我们能干扰无线电通讯,让所有电台无法顺利使用,您觉得这种环境对我军作战有多少加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