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登陆(11月1500月票加更)
“快!快!动作一定要快!
“告诉部队,按预定计划,立即找到预定地点,先上推土机,再铺3号物资,明天太阳升起时,我要看到第一条跑道成型!”
1951年6月3日,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生效后的第三天,中国海军分舰队收复纳土纳群岛主岛,又派遣鱼雷艇和护卫舰去群岛内各岛屿宣示主权。
预计登陆战役不会遇到太大抵抗,故这次出动,张爱萍没去,林遵也没动,海军主力停留在海在南一线进行实战训练,以便一旦有事可就近提供支援真正在前线指挥的,是三野悍将、几个月前刚调任海军的陶勇。
陶勇原来不懂海军,但中央当初就让三野组建两栖部队,随着装备越来越多,两栖场面越来越大,到最后终于变成了海军陆战队。
最开始时,海军陆战队是传统师级编制,实践中发现,传统编制太大,不适应使用,陆战队重组后由师改旅。
倒不是说陆战队非得是旅不可,而是中国两栖装备远远不足。依靠德国破烂,编组为强化后的集团军群基本没问题,但德国装备不适用两栖作战,还得用美式。
相对而言,虽然想方设法从WAA购买美式剩余物资,但毕竟不全,无法武装出类似美帝陆战一师的豪华配置,旅一级就比较稳妥,特别是蚁美厚想方设法购买一大批LVT后,编制中的2个陆战旅就基本有了着落。
目前为止,海军陆战队一共下辖2个旅,还有1个旅在进行后备训练,最终考虑编成8—10个旅。专家们也在加快设计,看是否能把两栖坦克、两栖装甲车等装备利用现有生产线尽快倒腾出来。
进度上没那么快,毕竟,两栖类装甲设备一般都用水冷柴油机,偏偏目前具备国产能力的38D系列、8轮战系列用的都是太脱拉风冷柴油机,IS—3的发动机倒是可用,但有关动力与配套变速箱改造,还需好好磨一磨。
粟在苏联休养时,海军陆战队编练一直在进行中,其归属也协调过一次,萧劲光希望放在海军序列下,三野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因海军已从三野抽走了太多人,继续把这样的精锐部队下放海军有点舍不得。
是故嘴上一直说好,划转却迟迟没行动,希望编制进入海军,人员指挥权继续留在东南军区。
这进度就不如海军航空兵,当初空军以支援海军为依托,迅速扩大编制,刘亚楼按约定把支援给海军的编制、人员、装备都划了过来,包括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风智也划入海军,负责主管海军航空兵。
萧劲光因从各军区抽调人员太多、转职陆军太多,很多时候不能太强硬,三野不想交就先拖着慢慢来。
栗裕回来继续主持东南边防军时,主席和总理都做了工作,要求加快移交,理顺隶属,让陆战队以最快速度适应海军生涯。
栗裕满口答应,到台湾上任后不久,便把这件事办妥了。
陶勇所在的23军机关改制进入海军,大部分兵员保留为海军陆战队,小部分进入海军其他部门,另有部分则补入东南边防军其他各军梯队。
至于类似美国,陆战队独立为第四军种的事,谁都没想过,也认为这不可能。
如此调整后,海军人事发生重要变化。
司令员还是萧劲光。
第一副司令员为张爱萍,分管舰队,这次根据需求和萧劲光的建议,中央准备提名他兼任政委;
第二副司令员为聂风智,分管海军航空兵;
第三副司令员为陶勇,分管陆战队与两栖作战;
副政委刘道生;
参谋长罗舜初。
原海军副司令员王宏坤则调离海军机关,去中南军区担任副司令员,随着战略兵团北上,中南军区人都快走空了,调他回去比较恰当。
至于陶勇口中连连叮嘱的3号物资,则是当初从WAA买回来的M8马斯顿垫。
这是种冲压成型钢板,每块长3米,宽0.38米,重30公斤。有两条横向凹槽把每块板分成三段,上面一共打有87个孔洞,前后有卡扣用于板和板间的拼合。
看似毫不起眼,却是美军二战快速修建机场的关键。
用其铺设很方便快捷,简单平整过的地面就可施工,每块马斯顿垫交错布设能拓展跑道宽度。施工时根据需要每铺设一定数量的垫子可用U型扣打入地面进行整体加固,又或者使用焊接加固。
若再讲究点,还可用草垫之类的先铺一层垫底当初日军从自已的观念出发,认为轰炸、炮击美军机场后,少则一周、多则十天,美军就无法利用机场,实际上依靠打孔钢板,第二天就能修复二战结束后,除柏林空运还利用一外,大部分时候都闲置,各战场都遗留下来的马斯顿垫被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起来。便道,围栏,猪圈,门窗等等,能用上就不浪费。
美军在二战时生产了多达200万吨的M8,同时空军认为,随着喷气机广泛利用,老规格的M8已不能适用,必须生产无孔或小孔的新玩意,多余库存都被WAA用来发卖。
本土居民兴趣不大,吴福成和蚁美厚两个人联手买走近8万吨,现在,这批物资出现在船队里并准备第一批上岸,至于简易机场要铺设的位置,早在行动出发前就已确定下来。
除M8、LVT外,这次登陆战役投入使用的还有大量美国装备:LST、LMT、LCI、快速运输舰、护航航母悉数亮相,乃至船坞登陆舰都闪亮登场。
谢尔曼M4A3E8坦克就更不用说,从坦克登陆艇上下来后,直接哮看开往滩头。
这批是院外集团运作后,马润们转交给国党,再委托常凯申大队长专门送给解放军的,为感谢五角大楼的深情厚谊,直到现在,隐蔽处的美式涂装和标识都还没彻底清理呢,东南边防军利用这批坦克组建了2个坦克营,全在陶勇手下,最后作为嫁妆送到了海军。
三野也没太心疼,毕竟解放军才是远东谢尔曼第一大用户,这样的谢尔曼底盘手里有2000余个,最出彩的是利用谢尔曼底盘改造的长88和105坦克歼击车。
牛牛家的农业机械公司卖了一堆报废的谢尔曼拖拉机,陆军顺带卖了自家过剩的、带炮塔的17磅炮,因北京买了200多门炮,生怕中国人不会用大英帝国的高科技,又好心奉送了全套萤火虫装配图纸。
不算马润的货色,东南边防军手里还有几百辆坦克,光中文版萤火虫就有200多辆。
从头到家、军舰到坦克、从步枪带头盔,从卡车到吉普车,全是美械装备,要不是头顶的五星红旗、身上的军服,你告诉岛上居民这是美国大兵,他们绝对深信不疑。
海军把这次战役看成是重要的实战练兵机会,荷兰人、印尼人不足为虑,关键还是美国人。
果不其然,上岛只遇到了区区几个警察和所谓巡逻队拦截,当12.7mm传家宝扫射几梭子后,对面干脆利落地就投降了。
华人们则躲在远处,偷偷摸摸观察这些军队,只有德高望重的宿老才战战前去交涉。
一声老乡过后,特别是部队掌出源源不断的物资后,岛上欢声笑语一片:自己人来了!
老共虽然鸟枪换炮,但只要还愿意叫老乡,就知道依然还是那支秋毫无犯的人民军队!
如此庞的海军编队南下,肯定瞒不过有心人的眼晴。
商船先汇报给了越南法军,塔西尼一开始吓个半死,以为中国人准备在西贡登陆,毕竟,这段时间他在南越可没少清剿,越南游击队重要人物阮平也被击毙,他本能地以为是越共找人来助拳。
后来一听不是冲自己来的,连忙道:“不管不管…”
英国其实也有人晓得,毕竟打捞公司还在西沙查看黎塞留号沉没位置,部署打捞现场呢但既然是皇家海军介绍的关系户,还能不远万里到南海来干活,受中国海军保护,那自然有眼力劲,所有动静只当没看见一一我正潜水呐!
荷兰殖民当局其实也晓得,但和本土汇报后,欧洲方面只给了个不痛不痒的回复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