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分润
任书记问:“一共多少钱?全吃下来是不是还能再优惠点?”
“全部么?”
林冠华苦笑,“1400余条,275万载重吨,目前折后总价1.87亿,美国人当初花了至少40亿美元才造出来!能不能再打折要看沟通。我个人感觉抹零到1.8亿问题不大,把贷款利率弄低些或许更有利。
“哎呦,200多方吨呐!”朱老总也惊呆了,“咱们国家有没有50万吨?我指商船部分,不算军舰。”
“有了,去年年底海运商船商总吨位是32万吨,今年前几个月又增加了至少20万吨,但75万吨肯定没到。”
聂总长道:“先不说这1400条船怎么从美国开到这,就算是飞过来送给我们,一下子也没那么多人能驾驭啊。”
“总长,世界第一大海车都搞不来这么多船,你让美国人怎么搞?”
“哪有第一大,第三都很勉强。”
聂总长笑道,“听稼祥同志说,苏联制定了非常庞大的造船计划,6年内要完成,包括6—8艘3万吨级的航空母舰,30来艘1万多吨的巡洋舰,上百艘驱逐舰之类,合计有70—75万吨新增军舰吨位,造完后就该是他们第二大或第三大了。
林冠华乐了:“现在我们真是第一大,当然,是人数,不是吨位。
这次船厂验收回来,萧司令说,海军实有人员编制已突破41万啦,我留意了下美国海军,人员只有34万出头,英国海军不到20万,苏联海军人数现在也就30多万……”
二战后美国一路裁军,海军人数到1948年年底已跌破40万,这两年因拨款不足,人数继续减少,进一步削减到不满35万。
不光海军人员削减,陆军也大规模削减1948财政年度,陆军系统估计需要7.5亿美元来购置基本弹药、装备,储存和分配军备物资,维持后备工厂和军火库,以及作为训练、研究和培养经费。
财政局把数字削减到2.75亿美元,国会最后拨款数压到2.45532亿美元。
1949年底,因预算不足,陆军参谋长科林斯上将决定把师的数字由10个减到9个,由远东部队承担该削减。
麦克阿瑟对此坚决反对。经斡旋后才勉强达成折中:陆军部同意保持10个师建制。但兵力和预算必须削减,麦克阿瑟统御的远东部队由12万下降到10.85万。
远东各步兵师用坦克连代替原来的坦克营,用防空连代替原来的防空营。每个步兵团都缺少坦克连,缺少一个步兵营,每个师炮兵营都缺少一个连。
虽然麦克阿瑟尽量保持有四个师的第8集团军,但不得不削减集团军司令部和特种部队(炮兵、工程兵等)。
第8集团军后勤部砍得最凶,只剩下很少的职业军官和文职人员,日常工作由15万日本人承担,因为一个美国大兵的薪资可给6个日本人发钱,还能确保上上下下的军头拿得更多。
1950年底,远东美军跌到不足10.4万,整个第八集团军实际在编人数只有4.4万人,战斗人员仅2.4万。
所以美国才不同意常凯申保留4个师、3万陆军的想法,我堂堂大美利坚远东全局不过10万出头,你区区琉球居然想要3万陆军?
为弥补军费不足,陆军拼命出售军备,韩国拿到了6个师的装备;法国拿到4个;1948年茉莉芬事件后,印尼右派镇压共产党,美方觉得有扶持价值,给了部分武器。
这都是算钱的,账全部记在预算中,后续再腾挪转移。
谢尔曼打算出清这么多装备,在内部也经过了评估并获得确认,并不是他一个人就可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卖出这些没用装备收入的款项,也安排了去处。
麦克唐纳公司的F2—H喷气舰载机,订单量增加145架,每架18.4万。
格鲁曼的F9F订单再增加120架,但不是普通的早期版本,要求转向高速侦察机与超音速战斗机,既然是高性能喷气机,那价格肯定水涨船高,每架26.2方。
光这两笔订单就占用近6000万美元,加上配套设备、教练机等,没有8000万掌不下来。
谢尔曼的决策得到海军一致赞同,向法国移交4艘独立级航母时,海军顺带出清了近150架飞机,该缺口肯定要弥补,不用先进喷气战斗机难道还用老一套的F4U和F6F?
如果F2/H与F9F都装备成功,美国海军将是全球第一支全喷气化舰载机海军。
因自研空射火箭获得成功,海军订购了200枚,成本18万/枚,需花费36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中国长剑—1的成本是12万人民币,相当于4.8万美元。
当然,美方肯定看不上长剑—1,因为他们配备了主动雷达,专用军工版高性能不锈钢与精密加工技术,哪是中国这些粗制滥造产品能比得上的?
中方心服口服,毕竟新中国不锈钢刚刚在太钢研发成功没多久,不管好坏都给长剑—1用了,性能不稳定完全正常,又不影响使用!
既然中方有火箭,那美国肯定也要配备电子干扰并给大型军舰安装,价格不贵,每套十多万美元,大大小小几百艘军舰都要装,现在国会又不肯给钱,要保证技术优势与高贵的海军将士生命安全钱可不能省,不卖旧货又去哪搞钱?
这些剩余船只积压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压在海军手里少则6年,多则甚至有8年了,在可预见的将来,海军不会有足够人去操作这些船,再不出清,将来真就会变成一堆废铁。
方方面面的军工体关系都维持住了,各层级军头也都拿到了好处,也不用看国会和总统的脸色,充分发扬了美利坚“民主、自由、科学”的决策优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军共识。
谢尔曼上将高瞻远瞩、立足未来、体恤基层、爱护官兵,这个决策充分体现了他“既不突破预算,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又保持高水平建军“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这样的人不当海军作战部长,你们还想拥护谁当海军一把手?
就是金上将这样已退下去、在海军享有崇高威望的老同志,也全力支持谢尔曼上将大胆工作的!
少奇同志好奇道:“如果卖这么便宜,美国国内其他航运公司不会抢么?要是都卖给美泰,邑不是很容易露馅?”
“问题就在这,倒不是便宜,而是这些大部分都是军舰,要民用必须进行改造、重组,美国船厂有这个技术实力,但改造需要花费的金额可能超过船只本身……”
林冠华解释道,“LST才卖不到2000美元,但把船送进船厂,随便派个工程师研究一下,那就是500刀起步,对美国航运公司来说并不划算。”
对中国来说,越是原汁原味的美国军舰越好,最好啥也别动就原封不动给我;对美国航运公司就不一样,原始风貌没法用。以前海军为了好卖,还内部花点钱先包装下,谢尔曼这么搞,指向性味道其实很明确,我就不改装了,你们自己搞,便宜点卖完拉倒。
中国买来也不能都当军舰用,还得熟悉,承担海上巡逻任务还差不多,另有部分将来改当商船,自己改造就行。
虽然中国技术差一点,但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得多,偏偏材料又比美国贵,拆船拆解下来的东西当废品卖,居然还够得上大部分劳动力成本。这和后世拆船都在东亚国家开展完全一样,便宜啊!
“要充分考虑美国海员成本高企的因素,同样是运货,他们更偏重于万吨级甚至2万吨的大船,那样整条船可能也就需要30—40个人,而用一条2000吨的小船,依然要配这么多人,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完全不划算。
陈大掌柜道,“我们也打听过正经大吨位民用船,那价格就比较高了。另外美国现在还慢慢开始集装箱化,但我们的码头、港口、作业习惯根本到不了这一步,要实现集装箱化还早,旧船对我们还是很有用的。
去年买了一堆船,当时躺着也没人开,今年都慢慢折腾起来了,这次往万生群岛运输就都派上了用场。
再买一堆囤积起来,没准下一步也有人开。以后渔政、海事、海关、水警都可以用,不能全靠海军。”
主席狠狠地把烟头掐灭在烟灰缸里;“你们好好评下,如果真能搞贷款,吃了就吃了,不要瞻前顾后。以后怎么处理,看时机再说。能用就自己用,陈云刚才说的不错,海军有海军的任务,其他海上任务也要陆续完善起来,也要有船,美国不也有海岸警卫队么?
如果其他美国货也这么便宜,再给20个陆车师装备我也要!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总理问:“现在朝鲜情况怎么样了?会不会提前打起来?这因素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