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速成CEO的魅力!
“教授,我回来了!”
“欢迎回来,吴……“威廉·肖克利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期期艾艾半天后道,“可是我让你失望了。”
“怎么了?您不想创业了?“吴福成谊异道,“我有好消息带给您呢。”
“是什么?您老师同意来美国工作?”
“不!他走不开,不过,我拿到了这个。”吴福成从皮包里掏出一盒晶体管,兴奋不已道,“这都是我老师他们制造出来的。”
威廉·肖克利仔仔细细看了这些晶体管,又掌回实验室测试一番,点头赞许道:“你老师水平很不错,复制的东西一模一样,一点不差,做工甚至比我还好一点。”
“那我们就动手干吧。“吴福成解释道,“我和他说好了,给他30%股份,让他用优惠价供应晶体管给我们,他答应了。”
“优惠价是多少?”
吴福成小心翼翼道:“90美元一个,可以接受吧?主要他也刚开始做,产能不大,如形成批量规模,我估计还能再降些。”
“这价格确实不能说贵,不过.肖克利苦笑,“我还没能拉到投资。”
吴福成狐疑道:“没人相信您?”
“他们觉得晶体管前景还不明朗,硅管比锗管又贵这么多,信心不足。”
“这倒是个问题。”
吴福成不动声色道,“您别太担心,我们有机会的。我这次回来,在船上认识了一名英国投资基金经理,他对您久仰大名,对我们的事业有很浓厚的兴趣,您瞧,这是他的名片。”
“他有钱投资?”
“他正在寻找好项目,可考虑投资100—120方美元…“吴福成解释道,“不过他对股份要求比较多,我没敢答应。”
肖克利又燃起一丝希望,脱口而出道:“他要多少?”
“不能少于35%,可能需要40%。”
肖克利忍不住皱起眉头,感觉有些棘手:他本来考虑给投资者30%的股份,给解决硅片供应的25—30%的股份,给吴福成3—5%的股份,这样他自已还有35—40%的股份,如按现在这场面办,他能控制的股份就太少了。
“或者我们和他再谈谈?比如让他多投资些?毕竟上次您说120方恐怕不太够,150—200方才更合适。”
肖克利觉得这番话也有道理。
没两天,肖克利在美国见到了这位胖胖的、一激动脸上就显出红斑的英国投资经理肖恩,典型的益格鲁—萨克逊人!
他对肖克利说了一大堆仰慕已久的话,同意将投资额提高到150万美元,但在股份上丝毫不肯让步,坚持要拿到40%,而肖克利最高只同意给到36%。
眼看谈判陷入僵局,吴福成出面做和事佬,拿出了折中办法:
投资机构股份定40%,如果2年内公司销售能达到200万美元以上,由肖恩负责奖励公司CE0共4%的股份。当然,作为约束,这名CE0在考核完成前,每月只能拿200美元基本工资。
肖恩提议由肖克利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吴福成担任CEO。
肖克利不太满意这安排,觉得2年要完成200万销售有点强人所难,晶体管毕竟是新事物,但又不好意思说没信心,因为大家仔细测算了下,2年200万销售是保证公司能活下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只拿200美元基本工资对他来说也少了点,他在贝尔收入还是很丰厚的,家里有一大家子人,这点钱根本不够花,照英国人的条款,这CEO还真只有吴福成担任才行。
“教授,我看咱们可以答应。”
吴福成解释道,“2年后,如果考核完成,我自愿把4%的股份奖励让给您3%,您照顾我这么久,这是我该做的。
如2年后完不成,公司估计也不行了,40%还是35%都无所谓。200美元月薪对我来说不要紧,忍一忍就过去了,我还有点积蓄呢。”
这一说就让肖克利有点不好意思,最后协议圆满达成。
投资基金获40%的股份;
肖克利获31%的股份;
吴福成获29%的股份(其中2%是他自己的,27%为他老师代持),2年后如达成考核,肖恩奖励管理层4%的股份+10万美元,吴福成拿2%,肖克利拿2%这股权结构是非常精细的安排,表面看,肖克利和吴福成合在一起掌握看绝对多数股份,实际上2年后如吴福成不站在他一边,他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股份,没有一票否决权,这对他是个制约。
公司名称叫肖克利半导体科技公司,作为公司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肖克利的报酬被定在3.6万美元,再给他配一辆全新的凯迪拉克,费用由公司承担,这比他在贝尔的收入还略高一些,他本人相当满意。
不管怎么说,吴福成这助手和学生对自己一直很恭敬,办事也麻利,从拉投资到搞原料,从弄股份到确定报酬,全一手操办到位,让肖克利非常放心。
也就是美国人不流行写条子,否则吴福成一定能拿到“你办事我放心“的批示。
在公司选址上,吴福成也完全听从他的意愿,准备去加利福利亚。
肖克利生长于帕洛阿尔托地区,其年迈的母亲也住在帕洛阿尔托,附近有大量面向军事和商业市场的电子管生产企业,故他倾向于此。
斯坦福大学工学院院长特曼听说肖克利要创业后,向他介绍了斯坦福大学,承诺给予一定的房租优惠,最终公司落户在帕洛阿尔托与山景城的接壤处,离斯坦福大学只有五英里。
整个安排让肖克利感觉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非常高兴,很快马不停蹄举行记者招待会,开始招兵买马,吸纳人才,出尽风头。
9月6日,贝尔实验室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欢送威廉·肖克利教授下海创业。
教授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并盛情邀请前同事去他的新公司工作,但很显然,除了礼貌的掌声外没有其他响应者,真正肯跟他走的只有吴福成一人。
肖克利也无所谓,只要吴福成一起走就行,毕竟,有眼光的人从来就不那么多!
吴福成只提了一个小小的个人要求,他向贝尔实验室附近那家文印店的姑娘珍进行了表白,并把她一起拉去公司,前台、文员、秘书、人事、行政,反正所有杂活都归她干。
肖克利哈哈大笑,欣然同意,珍由此成为肖克利公司第2号员工,也是日后名扬天下的硅谷产业群的第3号员工。
珍负责的第一件事就是筛选简历,准备人员招募。
肖克利亲自拟定的招聘广告别具一格:他用了一串数组、代码、公式将有关招聘信息涵盖在其中刊登出去,唯恐你太容易看懂,智商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说来也怪,越是这样的招聘启事,来投递简历的人就越多,很多人投完简历甚至眼巴巴跑到硅谷来实地朝圣,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在名满天下的肖克利教授手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