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他改变了海战!
9月29日,美国时代周刊刊发表专题报道《他改变了海战!》,钱学森被刊载为当期封面人物。
文章以科普方式回顾了钱学森最近10年的学术成就与科研贡献,并把他和中国火箭发展成就完全联系在一起。
虽然美国人没明说,但字里行间可得出结论:钱之所以牛逼,是因为他在美国接受了系统教育,在美国参与了尖端科研,利用美国的技术条件和实验设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前置性研究只不过到最后快出成果时他跑去了中国,给美国造成了严峻挑战。
美国人这回还比较谦虚,没敢说中国火箭窃了美国的技术成果,只隐隐约约暗示“从美国不辞而别回了中国,带走了大量资料和设备”。
美国人其实不是不想说,主要怕说出去被人笑,其他人不懂,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对此事知根知底,怎么瞒得过去?
《时代周刊》本质出发点还不错,重点在于提醒政府要重视高科技人才,尤其要重视那些其他民族、其他国籍但又与美国有密切联系的人才,要以优厚的待遇挽留人、要以美国梦的精神塑造人、要以前途远大的事业引导人!
总而言之,这些已在美国口袋里的人才,不能再白白溜走甚至反过来对美国进行打击这是面向社会民众的科普介绍,火箭专家们细致评估了上游—1、鹰击—1/2导弹的技术核心。
上游—1的主动雷达导引头采用通道合并的测角工作体制,其效果相当于发射波束不扫描,接收波束做圆锥扫描的隐蔽扫描体制,圆锥扫描体制利用回波幅度特性进行测角,不但反应速度快,还能根据目标位置调整进行姿态修正。
为确保跟踪精度,上游—1采用双平面跟踪方式,在俯仰和水平两个方向上进行跟踪,其导弹导引头使用水平极化天线,能有效过滤海面背景杂波,比美国采用的垂直极化效果要有优势。
美国主动雷达火箭为什么命中精度不高?就因为杂波处理做得不好,要么不能有效区别,要么反应速度太慢,还没等上个杂波辨析完毕,新杂波又来了,系统忙不过来,最后只能抓瞎,撞到哪里算哪里。
冯·卡门教授的批评意见也很正确,上游—1采用的导引头工作频率固定,只要干扰机进行调幅式压制或制扫频干扰,导弹会无法捕捉目标角度信息。
与此同时,由于导弹飞行姿态较高,除有源干扰外,以箔条为主要无源干扰手段的冲淡式干扰也能使导弹抓瞎,上游—1雷达并未采用多普勒体制,未加速度滤波跟踪能力,不能有效分辨箔条云与舰船回波到底谁才是真目标。
这是他断言“比较粗糙“的地方。
他认为,如果加上速度滤波跟踪,至少可把箔条干扰破除一大半:船会动,箔条可不会动!箔条干扰再逼真,也没法给予类似船的速度。
为验证他的观点,海军利用技术资料紧急复制了20枚火箭,再次全面测试。
这次用上了针对性干扰机和箔条抛洒,让火箭命中率下降到不足10%。
但苦恼依然困扰看科学家,因为主动雷达频率已知的才能干扰,如果不知道对应频率该怎么办呢?
毕竟中国把技术交出来后,以后的雷达频率肯定会发生变动。小调整不要紧,大调整会使箔条和干扰机直接失效。
其他不说,中国三种火箭的雷达技术基本一致,但频率完全不同,在实战中可以混合使用,避免信号相互窜扰。
箔条宽度、长度和频率息息相关,一旦抛错参数,轻则不能发挥效能,重则还会形成反向吸引的效果。
除此之外,速度滤波跟踪也是新课题,你可以批评人家做得不好,但美国自己在此领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除这些技术组合,中国并未在火箭上运用美国所不具备的原材料或器件,这让美国人大大松了口气。
大家最怕就是中国用自己不懂的玩意,现在看来,情况还没那么糟糕。
冯·卡门教授说得对,美国体系和研究方向还是不错的,关键大家要好好发挥,不要瞎整!什么2000公里射程的高精度、自导航的巡航导弹,那是现在能干成的事么?骗钱也不是这么骗的!
亏你们在美国,有的是经费挥霍,现在战争也不激烈,换在莫斯科或柏林,你们这样搞就被打靶了知道么?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美国人很容易算出一枚上游—1多少钱:不考虑技术成本,按美国行情直接复制下来大概是10—12万美元/枚。至于中国,估计10—12万人民币差不多了。
海军得到的专家汇报很直接:完整复制,我们没任何问题;进行克制,我们目前在努力着手,大致也有思路,当然不敢保证100%奏效,毕竟战术一天天在变化。
但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目前预算不够,得加钱!
菲克特勒琢磨半天,决定把情况如实汇报上去,冯·卡门纵有千般好,唯独一点不理想,老头是空军派的,空军不情愿白帮忙。
本来还可以偷偷把人挖过来,但现在《时代周刊》都登了,只要空军的上将们不是瞎子,就知道老头是什么能量。
幸亏匈牙利国力不行,万一老头跑去布达佩斯发挥余热,那估计现在欧洲都天下大乱了。
杜鲁门和艾奇逊对报告非常重视,亲自加了感叹号和着重号。
杜鲁门很头疼:火箭威力他已亲眼目睹,辣么大一条船,虽然过时了,毕竟也是3万多吨的大家伙,说沉就沉了。
这么一合计,当初说2条干翻一艘万吨级巡洋舰真不是随便吹牛。
可要加钱又很麻烦,朝鲜战事目前已告一段落,不能再在李承晚头上安插经费,而国会还没批准1952年军费预算。更不妙的是,国会议员对海军指责不少,觉得打输了是海军无能。
“要不你们还是内部调剂下?”杜鲁门沉吟道,“我听WAA说,你们卖了不少剩余军舰,这个…”
菲克特勒特别庆幸当初没强制把美泰买走的船征用回来,否则连这个盘活余地都没了。
不过那些船的钱不能随便动,海军损失好些巡洋舰后,对舰队防空提出新需求,把船台上中止的那几条法戈级轻巡洋舰给恢复了起来,剩余军舰出售的经费要给轻巡洋舰们补仓。
给舰艇增加干扰机、增加箔条抛洒设备、增加空射导弹服役也需要钱。
除此之外,还要给舰载喷气机研发和生产提供经费。
最后菲克特勒上将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继续退役、处理旧军舰,比如那些确定没用的老旧战列舰。
杜鲁门欣然同意,连田纳西号都挡不住重型反舰导弹奋力一击,类似老旧军舰确实没必要保留,浪费钱么那不是。
9月30日,海军下达一连串命令:密西西比号、加利福利亚号、科罗拉多级的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全送去报废拆解,折腾下来大约有10多方吨废铁,卖掉充入海军军费。
华盛顿号退役充当靶船。
另外两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宣布退役封存。
这样等于海军封存的军舰变更为南达科他级和阿拉斯加级,现役只有衣阿华级战列舰。
这些过程比历史提前了十多年,想想看也正常,上游—1比历史提前了十多年投入使用。
靠看这些进账,再把几条用不看的军舰封存,海军算把预算盘子折腾到位了。
海军剩余的船,谢尔曼上将卖了一大半,菲克特勒又卖了一大半,总算海军底子厚,这么整问题不多,相反还显得更加精干。
空军也在抓紧时间处理旧货,那些F—80已在朝鲜被证明干不过Mig—15了,没法继续充当一线战斗机,只能在对地领域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