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规划(12月第700月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78章:规划(12月第700月票加更)

“同志们,我们今天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以讨论3000万吨炼化产能在5年后够用不够用为切入点,整体评估如何推进产业规划与经济计划制定工作。”

林冠华扫视台下一眼,淡淡道,“是哪几位同志和领导报告3000万吨够用了的?”

三个人站起来,分别解释。

“二战德、日顶峰期合计原油消费2000万吨,考虑到5年内我们还达不到德、日工业和战争机器的总规模,大致认为3000万吨够用了。”

报告首长,我从增长比例换算,1950年原油近似消耗量160万吨,1951年前面10个月,230万吨,全年预计320万吨;1956年底,全年石油消耗量不超过2200万吨。”

(注:实际历史1950年原油消耗量48万吨,1951年103万吨)“领导,我是这么算的,咱们工农业总产值5年复合增长率定30%左右,原油消耗比例高一点,复合40%吧,以今年320万吨为基础,不太会超过2000万吨。”

林冠华叹了口气,无奈道:“好吧,那我们就好好把这件事扯扯,我发现你们概念里糊涂的地方不少,3000万吨原油出多少汽油啊?”

大家楞了下,有人举手:“原油炼化率不一而足,低的16%,高的能有21、22%

“定20%没意见吧?“林冠华“刷“地写了600万吨的数字,又道,“现在汽车多少辆啊?”

有人举手:“好像全国12万辆。”

林冠华摇头:“这数字不准确,全国目前实有汽车15.4万辆,其中载重卡车才是12万辆,还有3.4万是小汽车、吉普车等其他车型。”

(注:实际历史上1950年全国车辆合计5.43万辆,1951年6.19万辆)“你们知道一汽要投产的解放型号,每百公里耗油量多少么?”

众人面面相靓,基本回答不出来,因为还没统计过。

29L。“林冠华告诉了他们数字,又问,“苏联嘎斯51车型百公里耗油多少?”

有人生生道:“好像……好像将近20。”

“天致平均数为19L。”

“现在你们给我解一道方程,1955年,一汽要全面投产,设计产能4方辆;二、三、四汽都要陆续投产,设计产能2—4万辆不等。每年如果按10方公里里程计算,再加现有车辆保有量,要多少油?

模型尽可能简化些,比如都按20L油耗,10万公里算15吨油。”

众人大致一算,心里开始慌了,按此数据推,1956年底卡车保有量估计25万辆。

但是且慢,1952—1954难道就不进口、不生产卡车了么?这数字很容易往35—40万辆飘,一旦到40万辆,那不就是600万吨汽油烧光了?

“林副主任“终于有人大胆举手反驳,“我上次留意了下,发现卡车一年平均开不到10万公里,换言之,就算用20升单位油耗去评估,他一年也用不了15吨油。”

林冠华点点头:“这就是最大问题。你们一个劲和我说,一辆卡车按60万里程的全寿命周期可用12—15年。同志哥啊,这样我亏惨了好伐?不能在6—8年里把全寿命费用收回来,那一定是亏的。”

众人迷惑不解:简单全寿命周期就是大修前的所有费用,6—8年摊销完和12—15年摊销完,有区别么?

财经线几个年轻秘书率先反应过来:不对劲,这中间特么有利息!多出一倍时间要多承担4%资金成本,不是1年,是6—8年都要承担这笔利息。

林冠华补充道:“利息是一方面。另外还得考虑技术进步……55年出的解放,12年后也就是1967年,因为全寿命费用还没收回,可能还没法报废,这时候他的油耗一定不止29L,你们觉得同载重量新车油耗多少?继续29L?

当人家用20升甚至15升的新车跑运输时,你还在用老车,能有竞争力么?”

大家不敢回答,因为一下子感觉没了底气。

“为什么财务会有加速折旧法?就因为老旧设备最后几年损耗相当惊人。”林冠华解释道,“英国人卖给我们两艘怨仇级,你们知道寿命多久了?”

“7年!”

“对航母而言,7年还在全盛时期,至少可算7、8成新。可英国人甩出来的价格连2成都没到。是英国人疯了么?当然不是,是因为技术进步、喷气机出现,使怨仇级面临技术革命,没法再有条不紊折旧,只能大削价出售。

当然可以强行按计划用完,但要么损耗很大,要么成本太高,而这是计划经济的通病。

你们说说看,人民大学里学的那些苏联国民经济教材与课程,是不是就是这套路?

某些科技跃进会让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一下子遭受冲击而守不住!

7年前新建成的衣阿华级战列舰,看着威风凛凛,面对导弹死路一条!自从火箭上场,美国人一口气砍了8条战列舰,回炉报废收割旧钢铁!

资本主义技术革命怎么发生的?德国当初为什么能超越英国?就因为英国都是老设备,德国在电气革命中换了新设备,刷地就过去了。”

林冠华最后总结,“我希望大家记住两句话:产品适当过剩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适当失业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工作积极性,计划经济试图让一切都刚刚好,啥都处于体系管控中,还和我吹牛逼,说今后有了高速计算机介入数据分析与统计,一切经济活动都可以指令化我不懂高速计算机么?说这种话的人,通常是联立方程组和组合幂函数都不懂的傻子!

天文学家都知道大多数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但超新星爆发和太阳黑子活动基本没法预测。

并井有条、按部就班是指令经济最大的风险,缺乏应变能力的风险。越是什么都想管,越是什么都管不好。”

众人下意识点头。

负责的几个同志好好再把规划设想再过一过,考虑变量多一点,可行性论证丰富点。

正面要看,侧面要看,反面还要看,靠计算机指挥全国经济活动很困难,但用计算机验证模型可以办到,你们一定要把数学模型、计算工具用起来。

我给你们一点启发,负责各部门规划、计划处室的年轻同志一定要用跨学科、跨领域的思路来研究重大的、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数字。

比如说,你们要和工业部门的同志打听;多少吨煤、多少吨铁矿石、多少吨粮食需要进入周转体系,需要用卡车进行短途运输,这数字与卡车保有量,与汽油消耗量是什么关系;

你要和交通部门的同志打听,我们5年内准备搞多少高速公路,一旦有了高速公路,行驶里程与燃油消耗怎么定;港口、码头、铁路枢纽与主要道路间行驶辐射范围如何确定你要和劳动部同志打听,登记注册有驾驶证的司机有多少,他能不能撑起整个运输规模;

你要和财政部、人民银行的同志打听,货币政策、利率体系与流通速度,看看如何测算划算不划算,中国不搞闭关锁国,他是面向全世界开放,参与国际分工与市场竞争的。

我们一定不能做三拍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那样有再多学费也不够交的,重大项目可研报告与专家论证是很好的入手途径,你们很多人都受过中专以上层次的教育,最起码也有初中文凭,就文化水平而言,在干部队伍中不属于低了。

但大家依然要保持谦虚的心态,好好学习掌握,深入研究,举一反三!”

林冠华在会议上虽然只对中财委所属25个中央部委有关涉及规划的科、处级年轻干部讲话,但震动不小。

司局级老革命,尤其以往不搞经济,从各方面抽调过来的同志,压力很大;再往上的副部长、部长们,也感觉到事态棘手超过一定程度。

以往战争年代,大家都习惯于“保证完成任务”,现在发现这句话不好使了,好多事你保证不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