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大讨论与剥削有功
12月份战略会议开完后,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便启动了,主持者说出来能吓死人:那是主席亲自挂帅,不断输出小作文。
之所以说小作文而不是大作文,是因为主席听了林冠华建议,不用真名发表,而用多个笔名。至于哪个笔名是主席,哪个笔名是其他首长,只有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一个人知道。
主席觉得挺有道理,如果用真名发表,那下面怎么讨论?大家还怎么各抒己见?
万一有些话说得不到位,被人抓住小辫子猛怎么办?
不要说不可能,少奇同志49年5月2日在在天津工商业家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后来不就出事了么?
他说:现在有好些人怕说剥削,但剥削是事实。尽管工厂有几千几百个股东,但你代表股东、代表资方在工人身上剥削剩余价值,一块钱也是剥削。有这个事实只好承认。但认为剥削多,罪恶大,要审判,要枪毙,因而苦闷,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剥削不但没有罪恶,而且有功劳。封建剥削除去后,资本主义剥削是有进步性的。今天不是工厂开得太多,剥削工人太多,而是太少了。你们有本事多开工厂多剥削一些工人,对国家人民都有利,大家赞成。
你们当前与工人有很多共同利益。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是有功劳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就说过,近一百年中,资本主义将生产力空前提高,比有史以来几千年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今天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年轻时代,正是发挥它的历史作用、积极作用和建立功劳的时候,应赶紧努力,不要错过。今天资本主义剥削是合法的,愈多愈好。股息应该提高,如果工人工资过高,你们自己可以提出来……
这段话后来被简单概括为“剥削有功论”,听着是不是特反动、特不社会主义?
远比“适当失业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工作积极性的论调反动多了,按此标准划线,林冠华最多够右倾,连右派都不能算,是可以“挽救改造“的,是“人民内部矛盾“。
“剥削有功论“就是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是“叛徒、内奸、工贼”,必须“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但是,“永不翻案”最后还是翻了,“永世不得翻身”最后也翻身了,“两个凡是”也完了。
你能怎么办吧?管关管地还能管自己死了后关下怎么办?
这段话不是一次说,半个多月后在北京干部会议上又有类似讲话。
少奇同志说:“另一方面,我们的干部也有这样地情绪。党的路线然很明确,但还搞不很清楚。认为乡村中把地主,甚至于把中小地主都没收了,为甚么城市里这样大的资本不没收?他们与帝国主义有关系,与官僚资本主义有关系,与封建主义也有关系,心中也想搞掉。
东北野战军xx跟我这样讲:有个问题,我们军队里战斗员、干部搞不通,甚至一些战士家里是中农都伤害了,为甚么走到城里这样大的资本不没收、不搞掉?
他们觉得即使暂时不搞掉,不知哪一天也要搞掉,工人阶级,工人群众也是这样一个思想,天津报纸也宣传工人翻身。这口号容易跟农民翻身的口号混淆起来,把资本家搞掉,所以我叫天津的同志不要在报纸上宣传这个口号。
虽然这个只号并不是原则上有错误。工人也觉得点领天津后,帝国主义也老老实实的了,外国人也规规矩矩的不挑皮了,他们目标是小了的,所以我们不好去反对外国人,国民党没有了,官僚资本没收了,我们的干部跑到城里要搞斗争,要发动工人群众。
我就问他们:你们发动工人干什么?他们就讲不出来,不晓得干甚么。
发动斗争总要有一个斗争对象!斗那一个呢?帝国主义不斗,国民党不见了,官僚资本没收了。很自然地在私营工厂就找到了资本家,在公营工厂里就找到了厂长、职员、工程师、工头因此,领导上不注意,就很可能把资本家消灭……
这些讲话主席都反复看,一开始他也生气啊,甚至拍桌子私下骂娘但干了这两年,转回头再来看,就能心平气和些。
林冠华口吻缓和得多,他不说资本主义唯咋地咋地,他就专门给社会主义挑刺,用马恩的话来验证列宁,用列宁的话来验证斯大林,用斯大林的话来验证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有不大不小的毛病,越早说话越管用:马恩比列宁管用,列宁比斯大林管用。
主席能顺着这套逻辑下去么?
显然不行,否则“农村包围城市“就与“城市化中心论“抵触了。
所以大讨论得坚持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政治、军事要结合,经济自然也得结合。
一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那中国资本主义是不是不够发达?是不是档次不够?列宁在苏联搞新经济政策都用了7年,中国比苏联还落后,说不定得多花点时间?怎么着也得15年吧?
一拉长时间,很多事是不是就能更好理解?是不是可以多深入地讨论讨论,形成中国自已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策略?
主席对这种长期核心战略和重大议题讨论特别感兴趣,他其实很不耐烦事务性工作,更愿意看林冠华倒腾工业化项目布局,也不愿意去讨论如何给下面定工资等级。
按一般人说起来,给人定工资多有成就感,大小干部我一手抓,如再能结合分房、分车与职务晋升,岂不掌握了下面的生杀予夺?主席觉得没啥意思,差不多就行。
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和林冠华扯扯中国五汽怎么布局,扯扯炼化怎么搞。
目前,一汽由苏联援建,在长春布局;
二汽以西德奔驰为主,在株洲布局,间接处理GMC十轮大卡生产线;
三汽由捷克太脱拉援建,在天津布局;
四汽涵盖宝马、奥迪、霍希三大德国品牌,在武汉落子;
斯蒂庞克过来,那就是五汽。
内部有人眼红这项目,湖南、江西甚至托主席关系,想放长沙或南昌去,林冠华没答应,因为南昌工业底子差,钢铁也缺;长沙条件稍好些,但株洲已有二汽,一个省布局2个汽车项目太过密集,他建议放南京。
南京和江苏其他核心城市离得远,但靠近马鞍山,听林冠华提起“徽京“绰号,主席哈哈大笑。
你还别说,放马鞍山可有效利用马钢资源,再合适也没有,于是他拍板,就放南京!斯蒂庞克这品牌,在南京有特殊加成,好多达官贵人以前都坐斯蒂庞克小汽车,现在中共把这个都布局下去,够不够牛逼?
有车后,感觉6000万吨炼化又不够用了,林冠华打算再优化,变3个1000万吨级项目为6个800万吨项目。除原大连、齐鲁、金山石化不变外,新增镇海石化(宁波)、厦门石化、连云港石化他不相信BP、壳牌能拒绝这诱惑。
主席觉得蛮合适,东南各省每家一个,省得天天跑部进京。
南京方面欢天喜地开始厂区建设,斯蒂庞克生产线马上就要开始拆解运输,苏联卡车也要马上过来了,这不得快马加鞭?
1月4日,中苏关于农场、林场租赁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原则基本达成共识。
主席兴致勃勃道:“小林,你觉得租这个农场、林场,咱们能成功不?也不说1—2年就赚到钱,就说5年他能不能立住吧?能不能作为国内集体化样板参考试点?”
林冠华苦笑:“立不住说明集体化不成功;立住了,说明我们设想的集体化走不通,或至少在大部分地区不具备条件。”
未参与谈判的少奇同志眉头拧成一个川字:“此话怎讲?”
林冠华掏出图纸:“目前圈定的农场、林场大致面积3000万亩,苏联给了40万人配额,意思最多让40万同志过去工作,这是苏联集体农场的覆盖量我觉得如机械化到位,20万人大致够用,紧凑点15万都够,且15万比较安全。
子恢同志告诉我,目前我们国内,人均耕地最高是黑龙江,15亩/人;安徽、浙江、广东、福建,人均都不到5亩,这还是移民走一批后才有的数字苏联有36亿亩耕地,农业人口8000多万;人均40多亩耕地,远东人均可达200亩以上。
目前全国耕地16亿亩不到一点,如按苏联农业地标准,只允许有4000万农民,结果我们有4亿以上。苏联农民除集体农场土地外,还有蔬菜田,是单独发给家庭,产出不用上缴。数字是每户12—1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