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做生意(12月第1100月票加更)
“北京的提议,诸位怎么看?”
林冠华估计得不错,BP与伊朗事件,在政坛造成很大动荡,虽然不影响艾德礼内阁在民间的支持度,但很显然,在金融资产阶级和银行家中,工党声势受到严重挫败。
工业资本家持有深刻怀疑,目前大不列颠在殖民地有广泛的生意,如果将来都这么玩国有化,恐怕不是好下场。
整件事有两个解决方案:
一是右派们提出的,由国家发行特别国债,立即以现金或至少以大部分现金方式弥补BP损失,算额外国有化;
二是中间派提出来的,为确保财政健康,以税收抵扣案来平滑损失,顶多国家给BP部分弥补。
左派们一会儿倾向于中间派,一会又和稀泥。
但无论如何,没人说继续再打仗,有些问题不是战争能解决的。
按前者处理,英镑汇率会比较惨淡,这笔额外多出来的开支能直接把财政预算打入深渊;按后者处理,那BP股价十分惨淡。
其实是相当于保汇率还是保股价的二选一,艾德礼最后咬牙选了保汇率。
股价只涉及到BP,汇率却涉及整个大不列颠甚至英联邦,他不敢赌。
为抵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年迈的外交大臣贝文宣布负全部责任并引辞职,当然他身体也很差,确实支持不了太久。
外交大臣接替人选有两个选择:
一位是赫伯特·莫里森,作为老资格政治家,他当年在工党的地位甚至比艾德礼高一线,要不是1931年落选议员,他就该是工党党魁,目前在内阁担任内政与安全大臣;
另一位是哈罗德威尔逊,作为工党后起之秀,才只有35岁,目前担任贸易大臣,在贸易和经济领域极富经验。
艾德礼更倾向于年轻的威尔逊,但贝文认为,从论资排辈立场讲,莫里森更适合担任工党第三号人物(第二号通常是财政大臣),如果首相想重用威尔逊,可想办法让他多负责些远东尤其与中国有关的商务与经济事宜。
伦敦在北京比一般正常外交体系多了套联络处,这是当初中英谈判建交时的产物,某种意义上说代表非正式外交系统。
联络处与中方实权部门打交道,负责秘密的军事、商务、技术沟通,大使馆与外交部打交道,负责礼节性事务。
联络处比大使馆重要得多,中国关于总理分管全部工作,副总理“主持全部工作的笑话,英国人也有。
刨除经济、金融、军事、技术体系后的中英外交,还能剩下些什么?
发放签证么?开玩笑,中国需要去不列颠的签证,一年才几白个,好多是集体签证。
中国派遣留学生也由联络处管理。英国人有事就找工业总监大人,正儿八经去外交部多半不是好事。
艾德礼最后选择让莫里森出任外交大臣,同时把中英联络处英方主管悄然换成威尔逊,考虑到贸易大臣不够全面涵盖中英目前复杂交涉的全内涵,又悄然给他加了个头衔:中英友好协会负责人威尔逊年轻,和工业总监大人一定会有共同语言。
很多人松了口气,这意味着贝文的策略与外交策略能予以继承。
BP董事长弗雷泽汇报去中国的沟通情况,听到3000方吨炼化、60方吨乙烯的项目需求,内阁十分震撼,再听说中国还想开发中东石油,甚至胃口颇天地提出包销,好些人难以置信。
弗雷泽分析了理由,如果3000万吨项目+6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中国对进口原油需求量恐怕很快会攀升到8000万吨。
当前,壳牌对华出口1000多万;苏联对华出口1000多万,BP对华出口1000多万,还有5000方吨市场容量空缺等着开拓。
是让给英国完全搭不上边的苏联,还是给英国只有60%股份的壳牌,还是给英国100%持有的BP,这根本就不是难选择的问题。
当然,中英合作开拓中东,也是很天的政治挑战,要考虑全球政治影响,弗雷泽元帅恼火道:“我接到埃及方向的密报,埃及人手里有20枚中国反舰导弹,对外说伊朗人送的,实际是美国从伊朗手里拿来转交的,导弹是美国自己生产的。
最阴险的是,美国人故意打上中国出厂、中文说明书标识,伪装成中国火箭,北京方面表示他们没向埃及输出过火箭。”
好些人咒骂起来:“美国这些混蛋,就知道肯定没安好心!”
艾德礼冷笑道:“很好,艾奇逊很会做生意,不就是生意么,搞得我好像不会似的。BP的生意,无论是炼化还是乙烯项目,我都同意了……关于圈地共同开发的事,原则上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甚至某种意义上也是种利好,将来美国人再挑拨他们搞国有化,把我们取而代之,那就还得对上另一个大国,真正玩火箭的那种!
这件事只能说原则同意,具体怎么操办还得具体再商量商量。考虑到伦敦人多眼杂,要不请威尔逊先生去趟北京,顺带多认识些中国高层。”
弗雷泽马上表态:“我能把消息尽快放出去振奋人心么,公司股票都跌一半了,再不拉升股价,一旦小股民搞什么集体诉讼,对首相和内阁是极大的不尊重!”
艾德礼点点头:“先放前面两个刺激一下,第三条等贸易大臣阁下回来再说,转告北京,我们下周就派人过去。”
“感谢您的概!”
弗雷泽走后,艾德礼阴沉着脸,继续谈埃及这件事:“能确信美国人只给了导弹,没有给其他武器么?”
“暂时看不出来,但美国人准备给伊朗4个师装备,还要设立基地、派遣顾问,没准到时候继续玩伊朗人赠送那一套。其实,伊朗和埃及根本就不是一个伊斯兰教义派系。”
“行吧,那就再给美国人加点料。“艾德礼转头问国防大臣曼尼·欣韦尔,“上次你们说还有一批誓星坦克、萤火虫坦克需要处理?”
目前部队装备主力已转向百夫长坦克,彗星和萤火虫基本封存或仅限于训练,考虑到未来重新启用可能性不大,且仓库里还封存着近5000辆丘吉尔坦克,我认为可出售换取资金以便更好建造新坦克,研发新火炮……
皇家兵工厂正基于QF20磅炮研发新的105mm口径的坦克炮,一旦性能稳定,将准备装上白夫长后续新型号。”
“卖给中国吧。”
“全部?萤火虫也卖么?“欣韦尔道,“我们推销过丘吉尔,中国人兴趣不大,只要了不多的几辆做测试。萤火虫包括彗星上面那门77HV火炮,他们倒都想要。”
“具体有多少?”
“彗星大概有800多,萤火虫可能还有1500—1600,状态不一,有好有坏,基本上没问题的比例可达到85%。欣韦尔解释道,“萤火虫主要顾虑到底盘是美国人的,我们以前都分拆卖,但已组装完毕的型号就没动……
大不列颠一共前后建造了1100辆彗星坦克,基本未参与二战,战后给了殖民地小伙伴并出口一些,还剩余800+,萤火虫坦克前前后后有2200多辆,除去战损和报废,基本全在这了。
没这种顾虑了。”
艾德礼一挥手,“新加坡按拖拉机和非金属交易买走,然后送给中国人的。伊朗这种异端都能送埃及人导弹,新加坡华侨送中国拖拉机没啥问题吧?至于中国人是否改为坦克,我们毫不知情。”
欣韦尔心领神会:“好像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