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有些话没法说
陈大掌柜一直旁听没插话,后来才道:“如果我们和苏联位置互换,怎么合理解决?”
林冠华道:“合理解决的办法是有的,但苏联人不愿意做,你就没辙。
做生意为什么要强行规定价格?你就不能随行就市?
苏联不行所有计划都是年初制定好的,我甚至怀疑我们的计划能不能尽快增补进去。
年底了我多出几个亿,想突击采购,不好意思,没货。
如果货物短缺,那是不是改用物价调节?不好意思,社会主义不能随便涨价,我给你发票证…”
林冠华一直认为票证是最懒情的管理办法,看起来我有200斤粮食就发200斤粮票,可确保市场供应稳定,那为什么不想办法多搞点物资?
计划经济对打仗、对核心项目运作很管用,对市场反应就不那么灵敏。
为什么苏联各大百货商店愿意推销中国货?
因为没一件中国货搞票证!
林冠华道;“其实我希望苏联完不成,我的目标也不是让他完成,我只想借机打折,一波主任有没有做过小生意?”
对方摇摇头。
“有时候谈价格实在谈不下来,那怎么办呢,我多放点量,把需求堆上去,你不好意思不多优惠点吧?”
叶季壮点点头:“这也是道理。”
“万一出现奇迹,苏联不管不顾完成了,我们最多给点亚洲美元,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就算苏联真全部完成,将来也会有足够卢布支付。”
“总感觉哪里出了问题,按理说不该是这样的。”
林冠华笑笑:“双方贸易地位发生了逆转。
以往苏联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他可以没有你,你不能没有他,你所有都指望他,那当然是他说了算;
现在他能提供的东西,外面都有,好多比他便宜,我们挑挑栋,选最便宜的部分买。
但我能提供的商品,外面虽然也有,但他要么觉得贵,要么没有硬通货,只能找我。
还记得我说20亿瓶二锅头的事么,对我们来说,适当追加些投资,真能产20亿,因为这东西扩容简单,技术不复杂、原料也容易;他也真能消化完这么多,苏联人就是爱喝酒。
但为什么贸易中不把二锅头、伏特加一口气堆上去?就是想留点余地,适当调节,掌握些主动权苏联的困难,比如铁路、码头、伐木场缺人,能随便扩容么?如果观念放开,其实可从中国大规模招揽人手,我也等着他这么搞,但即便愿意,他敢么?
别说从中国招人不敢,连多发奖金,搞绩效挂钩、搞计件工资都磨磨蹭蹭。”
国务院有外劳局,打算统一管理赴外派遣劳动,本来很热切期待派遣工人去苏联远东打工,尤其那种不需要熟练技能的最低端劳动力,但每次提起来,苏联都顾左右而言他。
好多人以为今年人口大迁移,苏联补了137万中国移民,又把唐努乌梁海人口也移走,大概不怎么缺人。
后来才知自己想错了:从新疆出去的人口安置到中亚几国的集体农场和国营企业,唐努乌梁海、蒙古、回族人口大致被安排去了欧洲,人口最少的远东几乎没任何安置。
甚至远东人口还减少了4万。朝鲜打得热火朝天,莫斯科觉得朝鲜统一有望,应金同志要求,把在远东生活的4方多朝鲜族全送回去加强朝鲜的力量。
4万听起来不多,但在人口极度稀少的外东北地区占比非常高了。
年底时分,劳力制约越发明显,远东当局顾不得那么多,抓紧利用中朝互换领土的机会扒拉人口,否则明年日子更难过。
本来满族这种,和汉人基本没太大差异的少数民族苏联不要。在莫斯科眼里,满汉无论文化、饮食、语言高度一致,顶多风俗稍微有点差异,怎么能收?
远东实在缺人,中方给了变通办法,移民的满人单独配发纯满文的身份与户籍资料,官方认证少民,告诚他们穿“民族服装”,这波操作让远东当局大喜过望,留下照片、资料、档案备案,后续对莫斯科有交代就好了。
这些满文身份与资料,能看懂的满人不过百分之一!
哈尔滨好多会讲些俄语的汉族找路子也出去了,官方认证少民的身份牌搞不定,便胡出自于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族甚至早就灭亡的叶赫部,说回族已算比较靠谱了,远东当局也不认真追究。
凡事就怕认真,这几个民族才几个人?靠这手段,远东终于吸纳到5万移民,再加旅顺、大连、中东铁路上撤退的苏方人员和为其服务的中方人员,勉强回了波血。
大规模引入中国劳动力参与远东经济、工业、贸易、交通,不被莫斯科允许,是政治上的害怕。
国有经济、集体农庄运作好多观念没法沟通,这是经济和思想上的僵化。
加班给不给加班费?苏联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义务加班制,问题是义务加班偶然搞搞可以,长期能行么?
除加班外,能推进计件工资制么?可以发高额奖金么?这些问题在苏联体系中没有解。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讨论时这也是热议话题:公私合营可以四马分肥”、国营企业能不能“四马分肥“?如果能分,国家拿多少比重?工人拿多少比重?
普遍情况是国营企业可以进行提成,最少提取2.5%,最多提取15%,形成奖励基金,主要作为奖金发放给先进工作者,救济特殊困难职工,开展集体福利事业等。
但对四马分肥,大多数讨论参与者不同意,很多人认为国营企业资产是国家的、设备是国家的、销售渠道、原料供应、订单集成都与国家有关,你凭什么搞四马分肥?
甚至还有好多主管部门在考虑下文:国营企业计划内利润部分,按2.5—5%提交到奖励基金;超计划利润部分,60%上交国家,40%上交主管部门。
林冠华将他们骂得狗血淋头:你们这么搞,以后国营企业还想有超计划利润?厂里吃光、用光、造光、败光都不会给你留超计划利润!
工资、奖金、福利不能明着提高,劳动保护、教育培训可以做文章嘛。
比如劳保服、厂服多发几件,劳保手套多搞几双,幼儿园、浴室、冷饮室、图书室配起来,职工免费洗澡伐?职工家属免费洗可以伐?职工医药费厂里报可以伐?工人书报、文具厂里贯助可以伐?
劳保场所多了,多弄几个岗位正常吧?图书室要有人管吧?幼儿园要有人当老师吧?
站在社会主义立场,这都能算工人当家做主、提高劳动人民待遇,站在市场竞争立场,这是在瞎几把提高产品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我没给你发工资么?为什么职工家属也要在厂里免费洗澡?
他的意见很明确,完成规定利润就按规定奖励发;超额完成就提高分成比例,这才能激发工作积极性、贯彻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员工才会抵制厂领导胡乱塞人。
中国还有四马分肥体制参考,苏联哪来的四马分肥?所有剩余价值都是国家的!且体系内也要实现平衡,你利润再高、生意再好,也不能拿多。
既然这样,我凭啥多干?躺倒喝伏特加不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