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凉拌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00章:凉拌

1月24日,也就是印度志愿兵和武器援助抵达仰光港口的同一天,经第二、第三轮会谈的中苏贸易协定完成了原则意向书签署。

—1952年度苏联出口额为82亿卢布,其中苏联出口额低于73亿的部分,每减少1方卢布,额外扣减1方卢布,不足1万部分舍弃;

—中国出口额定为106亿卢布,扣点率36%,106—120亿间的部分,扣点率37%,120亿以上部分,扣点率38%—双方以莫斯科时间12月31日24时为清算节点,若苏方顺差,有权要求按10:1的汇率由中方提供美元或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国债清偿,若中方顺差,苏方以特种卢布支付;

增加黑河为苏联出口交货地,但月均货值不得超过5000万卢布;

—增加上海为苏联石油类、钢铁类、化肥类产品为交货地,月均货值不限;

签完协议,一波同志嘀咕:“不对劲啊,苏联怎么这么积极?我觉得他连70亿都完不成,怎么敢给自己定82亿?还您愿我们把出口往上报。”

林冠华笑笑:“10:1的汇率啊,看来苏联缺外汇缺得很厉害。”

叶季壮摇头:“我就觉得这样不好,官方汇率4:1,清算的特种卢布是10:1,岂不明白告诉东欧兄弟国家莫斯科在整么?”

陈大掌柜道:“那也没用,米高扬同志说了,特种卢布不能与实际卢布互换,只用于双边清算,除贸易协定上的货物,其他多余部分只能采购苏联规定的物资。”

北京定义的卢布隐含汇率是12:1,米高扬不承认,但也知道4:1在乱搞,最后提了10:1的建议,为换取中方同意,对扣点率额外进行了优惠,同时扩大了交货范围目的地除此之外,对双方贸易内涵没太大调整,基本遵循原标准。

计划经济最喜欢这种价格锁定、交货地锁定的单子,大家都觉得米高扬同志谈了份很不错的合同回来。

各工业部门都兴高采烈,只有铁路部门哭丧着脸,感觉完不成任务。

国家计委主任马克西姆·萨布罗夫十分生气,正是联共为19次代表大会提交五五计划的当口,根据马林科夫指示,到1955年,苏联工业生产水平要比1950年提高70%左右,生产资料约增加80%,日用消费品增加65%。

各生产资料部门都开足马力准备增长,你说完不成?难道铁路部门混进了托派?

他让铁路系统详细汇报为什么完不成?对方期期艾艾说不上来。

毕竟,各工业系统都做了测算,且是很精确的车皮计算。林冠华等人根据吨位来测算,其实车皮体积固定,同是一车,装钢材与装木材,重量明显不一样。

按各部门汇报总结的数据,82亿出口额加其他运能,只达到7500方吨运力,不足西伯利业和远东铁路线设计指标的85%,无论车皮、车头、运输量、时间都没超过限制,凭什么说完不成?

铁路部门头头冷汗直冒,他难道还敢说,账上确实有那么多车皮,实际好多压根不能用这种话?

马林科夫看出他的迫,安抚了两句,同意给远东铁路部门额外增加3万劳动力,又亲自找石油和钢铁系统商量,因为中方只统计总额,未限定非要具体哪类物资,内部是不是调剂下?

石油部门爽快同意增加200万吨产品输出、钢铁部门同意增加100万吨,通过黑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送达中国,不占用铁路部门配额,无形中降低了铁路运输压力。

马林科夫之所以如此卖力,是因为联共19大已确定由他代表中央委员会做全会报告和五五计划草案报告。增长70%的数字都确定了,怎能办不到?

代表中央委员会做报告是件很荣耀的事,隐隐约约在暗示他是斯大林同志的政治接班人,要坐稳这位置,超额完成任务才能回报这份信任你没看到来高扬同志为多搞点外汇、为多弄点出口,大大在北京和中国同志磨么?

铁路部门硬着头皮把任务分解下去,目前压力确实有点大,努力努力还可以实现,更何况马林科夫同志也做了调度。如果各部门都能完成,就我们铁路系统完不成,那肯定被拖出去打靶苏联高层也讨论过,中国去年对苏出口才60亿出头(扣点后37.3亿),今年呼啦一下子搞到106亿,基本也完不成,是打肿脸充胖子,没必要过于计真,差不多就行了。

多出来的顺差,按10:1汇率掌美元他不香么?

中财委高层自己有信心完成,其他不说,今年已投产的二锅头产能是5亿瓶,目前新建中还有1亿;除此之外,伏特加工艺也吃透并扩散了,第一期产能1亿瓶,如果开足马力生产,可交货7亿瓶,这东西全塞过去就是60多亿卢布。

更何况除了白酒,各类果酒也在大兴其道,中国人民对酿酒这件事颇有天赋。各省陆续摸到门道:钢铁、机械等大项目你不要乱碰,中财委那可研报告你通不过的,但北京没把路子全堵死,怎么做二锅头、伏特加、果酒、罐头,那都有标准设备、标准工艺传授下来,各省都可选派人员来山西、河北、北京、上海实习、推广、落地,那项目门槛就低多了。

与苏联贸易协定签署时,与东欧各国的贸易谈判也随之落下惟幕,中方一口气要了价值12亿美元的产品,且直接以亚洲美元计价。

东欧各国兴高采烈地走了,合同条款比较简单,只加了一句:优先利用苏联运输能力,当其无法满足东欧需求时,可由东欧各国自运、要求中方或中方指定的运输机构承办,运费不变。

大家觉得很合理,哪怕报告给莫斯科也挑不出刺来。

亚洲美元你和中国谈好了,我们接着用,不算出格吧?

运输我优先选苏联,你完不成我再自己想办法,够给面子吧?

只有把东欧集团全部需求、订单归总在一起,剔除部分海运,才能看到西伯利亚铁路系统真正的压力:运能已达设计上限的106%!

中国对钢铁、化肥等大宗商品的订购需求完全不设限,只要你能交货,我都要!

无限需求敞口将是最后一根彻底压垮骆驼的稻草。

现在所有人还看不出来,至少,站在1月份时点上根本看不出来。

林冠华敢打赌,一旦苏联发现运能供应不上,要么毫不犹豫提高东欧的铁路运价,要么直截了当砍掉他们的计划来保证自已。

对计划经济来说,没什么比执行到中途被忽然砍掉更伤元气的事了,到时候中国再去收拾局面,场面就比较融洽。

就像去年出现逆差,苏联面子挂不住,急着把林场、农场租赁出来及便宜卖美国卡车,假设没这件事,你去求他,那不好意思,能给你拖到地老天荒或漫天要价。

不信?

你看看苏联卖给印尼什么军舰?什么价格?卖给中国是什么军舰,什么价格。

散会后陈大掌柜单独和林冠华聊了几句,问道:“我感觉,你笃定他们完不成?而他们确信能完成。这两件事肯定只能达成一样。”

“真想完成完全有机会,只要提供些高价值商品即可,但苏联疑心病太重,明明可平衡贸易逆差的东西,比如高级点的装备和技术就不肯放上去。”

林冠华笑道,“70年后美国天天抱怨对华逆差,可好东西又不肯卖。比如把航母编队卖几个给中国,场面不就一下子解决了么?你非逼着中国人自己造,等我会了就不要你的啦。”

陈大掌柜哑然失笑,随后道:“总感觉你话中有话。”

苏联人把形势估计得太乐观了。”

林冠华在地图上点点,“他们打算把库页岛出产的石油制品全交给我们,扩大海参威港出口,想法很好,唯独有个细节没想好。

下半年朝鲜开战,他怎么运过来?合同里可说好了,不存在任何不可抗力,所有天灾、人祸、战争都不能影响合同执行,米高扬同志坚持要把这条加进去。”

陈大掌柜起先一脸范然,等看完地图才明白。

苏联送到大连,最近的通道是走对马海峡。一旦联合国军大举入驻,先别说美国人会不会对苏联货船动手,就苏联这胆小的性格也不敢死命往战区里钻,就算去了,赶上美军盘问和检查,够脱一层皮。

要想避免这些骚扰就只有绕远路,走北方四岛,往日本外海走,但这条线路会继续面临琉球这穿越口,同样麻烦很大。穿台湾倒可以,但离大连不是更远了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