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新伙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9章:新伙伴

更换发动机的好处立竿见影,Y—3性能验证机各方面数据,无论最大航速、运载能力还是航程都比8年前显著提升。

DB—603N的性能比用格里芬更好些,毕竟中国产的DB603N也重置过了,德国专家们验证了从英国人那搞来的配方,再加自已不断琢磨,将输出功率推到了2900匹马力,且性能比较稳定,具备量产能力。

动力富余后,Y—3在很多地方进行修改,比如蒙皮从原来的布改为航空铝,很多采用木制作为结构承受的部件更替为金属件。

这样做会造成机体重量上升,但安全性提高很多,第三帝国设计师不是不知道这么改的好处,还不是因为发动机功率不够,又不敢在大梁打孔,只能在非核心部位用木头顶一顶。

重置后,Y—3最高航速提高到394公里/小时,最大满载吨位24吨,满载时航程1200公里,半载时航程2000公里。

相比美国战略运输机,Y—3强悍在于能载重,航程不占优势。

那个标志性的,长11米,宽3.15米,高3.32米的货舱没怎么改,只局部增强结构,确保可承担24吨的载重分量小改尺寸意义不大,大改又要不断吹风洞验证,时间上首先就是麻烦。

21吨具有特殊意义,38D坦克及其变形车是中国目前能正常国产化的唯一一款装甲力量,性能不算拔尖,好在所有开发的变形车,无论坦克、自行高射炮、自行反坦克炮乃至工程序列都在21吨以下,可从容空运部署。

采用布伦机枪车底盘改造的变形车基本就配3辆,塞进货舱,里面依然还可以塞很多配件,完全没必要强行修改尺寸。

甚至最新拿到的克伦威尔坦克,因国内主要用作变形车辆底盘,把炮塔销平改为自行高射炮或自行火炮时,居然吨位也能放进去,这就非常要紧了。

虽然这些装备都打不过新坦克,但有没有比好不好更要紧,聂总长深信这点,38D再怎么说也是目前国产装甲设备的顶梁柱。

林冠华的目光没简单停留在Y—3上,另外交代的设想是Y—4,即在Y—3基础上大刀阔斧实施改进6发的Y—3体型太庞大了,相对运载力和航程而言,有点不经济,得重新设计,Y—4设计案重点突出两方面:

—在保证航程延长或基本持平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运载力,将21吨提高到30吨左右;

—优化布局,减少发动机,从6个降为4个,持续改善气动外形,原货舱肯定要改,但高与宽只能扩大不能减少,长度必须拉升4米以上,即有15米的个头。

Y—4不能再用传统活塞发动机,因为他们气喘吁吁,日益跟不上节奏,得用大马力涡浆发动机。

总体而言,他对Y—4的要求很接近于美军正在研制中的C—130运输机,区别在于后者航程更大而前者载重更猛。

中国没有涡浆生产能力,德国技术储备也不足,但牛牛家有,且不止一款。

比较出名的是罗—罗公司的克莱德发动机和阿姆斯特朗·西德利的蟒蛇(Python)发动机。

前者最大输出马力4030匹,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后者输出功率3820匹,虽然差了200匹,但后者重量更轻些,只有536公斤,实际功效差异并没那么大。

虽说有两个选择,其实只有一个。因为罗—罗忙着爆产埃文发动机,顾不上克莱德,就连牛牛国防部都吃了闭门羹皇家海军研发飞龙舰载攻击机时,本来先相中克莱德涡浆,结果罗—罗很快推掉了:不好意思,我太忙了,你找别人吧。

现在中国重新上门问起此事,罗—罗的说法就婉转些,毕竟大主顾不好得罪,但意思还是明确的:

如果我给你搞涡浆,那埃文的涡喷技术力量和产能就不够用了,我建议集中精力搞涡喷。

你相信我,涡喷更有潜力,埃文RA.14就快就能量产了,性能会更上一个台阶,1953年3月开始就按RA.14给你交付新订单,当然价格咱们好好再沟通沟通。

虽然资本主义无商不奸,但林冠华知道罗—罗没撒谎,RA.14还真是个里程碑产物,标志着埃文发动机从小推向中推过渡,最大推力可达9500磅即42千牛出力,能让战斗机从容实现超音速作战,甚至可达2马赫以上。

如果对42千牛这数据没概念,那作为对比,中国历史上以Mig—21为基础引入仿制的歼7,其原始型号发动机(国产命名为涡喷—7)在不开加力情况下只有38.3千牛。

即便这样的产品,也是苏联给全套资料后直到1966年才仿制成功。

阿姆斯特朗·西德利公司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中方想要涡浆,高兴得不得了,连忙跑北京来接洽。

罗—罗现在是什么日子?人见人爱好吧,阿姆斯特朗·西德利眼红老久了,只恨一直插不上手,现在逮住机会哪肯放过:

您别嫌弃,就用我们家蟒蛇涡浆呗,我给你造,价格也不贵你,和大不列颠国防部订货一个价。

林冠华看完后发话:涡浆我要500台,另外你家蓝宝石涡喷也要800台,也和英国国防部一个价呗,由于咱们此前合作不深,您得大致把合同给我看看,另外再把技术资料发我一份。

你放心,我们和大不列颠生意一直持久,什么合同没见过?不会泄密。

阿姆斯特朗·西德利犹豫一番,最后答应了。

蟒蛇发动机主要用在飞龙舰载机上,动力完全够格,问题在于飞龙不太好用,皇家海军高层很摇头,基层意见也不小,搞得大家心烦意乱。

要不是现在有重型空射火箭可为其配套,飞龙勉强还有点价值,只怕皇家海军直接想把这型号砍了。

即便这样,飞龙也是边缘产品,4年多来国防部订货量合计没超过70台,中国人一上来就500台起步,成本不是一下子摊薄了么?哪怕按国防部价出售不也大有可为?

与其烂手里卖不出去,干脆连发动机带技术资料一起转让得了,反正我看国防部也对这型号爱理不理。

再说中国还要800台蓝宝石发动机呢,厂房设备啥的闲着也是闲着,多生产一点不香么,顺带把蓝宝石的单价也降下来,下次投标不就更有竞争力了么?

请示过内阁后,基本放行,军方无太多异议。

军费一直很紧张,现在大家就靠着中国大批量订货摊薄成本、降低单价,可装备更多产品。掐断中国的订单容易,掐断后,谁给这些公司大批量订单呢?

中国拿了装备肯定要出去打一打,大概率不会和大不列颠交手,等他打赢了或有突出表现,不等于给我们做广告嘛,这买卖可以干。

退一方步说,得保证就业和顺差啊,没这两个基本盘,方一首相大人被人搞下去,下回就没人肯这么爽快拨军费了。

保卫首相就是保卫我们自己,弗雷泽元帅说得好,首相最好能连任20年!这不是简单拍马屁,是从大英帝国国防安全、军队稳定性、装备先进性等角度提出的、具有高瞻远瞩意义的战略构思双方很快草签意向合同和备忘录,约定从4月1日起,阿姆斯特朗·西德利正式向中方供货并同步提供全套技术资料,验收合格后货款随到随结,全程汇丰担保。

成为中国合作新伙伴可不容易,机会不容有失。

有蟒蛇涡浆,Y—4项目更进一步抓紧,林冠华觉得大有可为,与此同时,根据Ju—290改进重置的东南亚督察也可按涡浆模式升级改良。

容克斯专家觉得这思路非常正确,对中国这么广衰的海域而言,6800公里航程确实小了点,都不够从海南飞往孟买再返航的,得想办法改进改进,争取把航程提升到8400公里以上,航速也要确保再提高!

新型号内部昵称可以叫太平洋督察或远东督察,东南亚督察毕竟局部了些。

就在中英草签协议的当口,缅甸工农红军继续与缅军交火。

按周委员的提议,红4军撤过伊洛瓦底江后,直接炸断实皆市与东岸联系的铁桥,顺带把上面的密支那—仰光铁路也给一起炸断了。

这一手搞得缅军全傻了眼,这座桥一炸断,他们根本无法追击,虽是旱季,但伊洛伊瓦底江也不是能轻易泗渡过江的。更何况,就算人能泗渡过江,装备怎么送过去?

2月3日,红4军占领实皆邦首府实皆市,重复曼德勒故事,当然这次守军已望风披靡,毕竟他们才只有几百号人而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