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通用思路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3章:通用思路

在引入较多重型装备时,林冠华也在努力思考并推动通用性。

现在太脱拉重型卡车、38D与八路战车(八轮装甲车)全系列变形车都使用了太脱拉103发动机,不但初步达成一致性,也能不断提升国产化率,既便于军队维护也便于持续降低成本。

但中国不可能只要一个太脱拉103,还得有更多好东西,第二个地面通用核心模块放在那台520匹马力级别,B—11—MC—3型12缸V型四冲程水冷柴油机身上。

这款发动机从著名的B2柴油机改进而来,是IS—3坦克标准动力,目前厂区刚刚基建落成,生产线还没开始安装,但基础技术资料包括实样已拿到了手。

相比IS—3,更晚些时候达成协议的T—54项目进度更慢,最终落成时间可能差不多,毕竟T—54用的B2发动机和IS—3其实算同款,无非不同时期的改进版本而已,只要掌握后面这批,前面自然能迎刃而解。

至于T—55系列技术,中方很想要,愿意再掏一次引进费,但苏联就不情愿转让;林冠华只能退而求其次,町上了IS—4。

T—55算最新坦克,你舍不得给我能理解,IS—4总不算最新吧?还有最新的IS—8项目基本干完了么?

重复引入似乎很古怪,但林冠华觉得多弄个坦克厂没啥不好,中国这么大,目前才3个装甲车辆厂,太过贫弱,怎么也得堆到5—8个的。

谁说引入IS—8就只能产IS—8?到时候完全可李代桃僵干别的。

沈飞的Mig—15生产线不是打算落成后搞J—1么?不是内行,乍一眼看过去分不出两者区别。

德国、捷克专家没资格进入苏联援建项目仔细了解,正如其他国家援建、引进项目,中方也不同意苏联参观一样。

研究实物、瑞摩技术资料和有关图纸倒可以,因为这些已花钱买下来,都是中方的了。林冠华围绕这个体系,派出精兵强将对接苏联专家,尽快完成IS—3/T—54的试生产,掌握基本要领。

又把部分子系统资料转移出来,落实给德国专家研发新东西,比如E—25!

作为元首已承担大部分研发费用的项目来说,E—25包括E系列设计颇有可取之处,更重要的是,林冠华手里捏着一堆有意思的好东西。

德国底盘、苏联发动机和传动装置、英国火炮,三要素都齐备,德国人跃跃欲试,准备把总监大人构思的新E—25捣鼓出来。

毕竟,520匹柴油发动机超过原先拟使用的400匹级发动机,17磅炮也超过88mm/L56,或许一开始17磅炮不能塞进去,没关系,这不还有77HV坦克炮全套技术么,先验证验证再说。

至于长88、短88也可一并拿过去试,总监大人都不反对。

林冠华希望新E—25搞到30吨左右,以便能以较低成本尽快造一部新坦歼,升级性必须确保将来能安装牛牛的L7/105mm,能用IS—4系列那台750匹马力的发动机。

主战坦克才是未来发展方向,坦歼已过时了?

你说得没错,但这不是还没搞定主战坦克么,先玩个低成本、易量产、又与主战坦克能融合较多子系统的国产化坦歼有何不可?

坦克设计师们练练手也好呀,再不练的话,德国专家那些技术就真过时了,中国专家又没经过系统实践,青黄不接才可怕。

拿着谢尔曼、克伦威尔改来改去倒是省钱又方便,问题这些底盘都不是你的,坏一辆少一辆,用完拉倒。靠改造只能提升工程技术,无法提升研发水平,必须自己走一遍。

38D系列才能算国产化,但38D受制于20吨级定位,发展潜力也就那么回事,很容易看到天花板,E—25离天花板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或许等IS—3/T—54成功后,用新底盘进一步研发,争取把E—50用新方式堆出来,但这不是1952年的任务,往后再排排来得及。

除用这台500匹马力发动机给E—25提升外,林冠华又向戴姆勒—奔驰、迈巴赫交代新任务:研发新的重载卡车平台,要求能完成50吨级托运。

德国闪电战声名大噪,其实存在明显短腿:没有好用的坦克托车。

德国坦克大部分利用铁路机动到战场附近,再想办法投入作战,一旦损坏后想重新拖出来,用半履带拖车才行,总而言之非常麻烦。

苏联就更不用说,坦克干脆自己机动上路作战,大量摩托小时浪费在毫无必要的行军中。

反观美国就不一样,有大量坦克托车,甚至援助了数千辆给苏联,林冠华眼馋那些玩意很久了。

上次交易斯蒂庞克卡车时,他曾“漫不经心“提起这些美国旧卡车要不也一并转给我们算了,结果苏联人毫不松口。

现在战略集团总体没有作战任务,依靠铁路机动还可以,一旦面临作战,拖运车辆须奥不可或缺。

林冠华绞尽脑汁,想办法从美国买二手货,什么MackNR卡车、NO6火炮牵引车、钻石T—981卡车、联邦半挂车、肯沃斯抢修车等等都不放过。

但这些采购开展得并不顺利,一方面因为产能有限,存货数量不多;另一方面,美国军队自身有重要需求,大方甩给WAA发卖的不多。

大批量问厂家新采购很容易引发怀疑,毕竟这些东西民用基本用不着,都是军方的订单。偶尔搞几个还可以说工程使用,成批量进口,你想干啥

也就是美泰面子大,借着给泰国搞军事工程的名义,弄到一批二手货:我那些施工机械要托运对吧?

承包泰国项目,赚钱一直是其次,关键好多事就可以有合理说法。

—坦克底盘买点,这是俺们家施工机械;

—重载卡车买点,这是俺们家施工保障车辆;

—从基建物资中调拔钢筋、水泥、汽油,那是俺们家正常基建消耗。

指五角大楼油这种事是不存在的,工程造价一开始就确定了,再怎么挪用也别想美国人给你加钱。

偷工减料也想都别想,但有这个工程基建的名义,上下就可以做很多事。故而美泰又忙不迭把海军陆战队在芭堤雅的基地施工项目也抢了下来。

除美国货外就是英国货,英国思卡梅尔(Scammell)公司有标志性的M19/20坦克运输车,性能比较出挑,中国进口了一批,目前正和该公司谈合作,准备引入技术到中国办厂,再想办法搞专用车。

比如希腊那港口要搞集装箱工作线,动不动就是30吨、40吨的大箱子,没合适卡车能行?

英国人很心动,愿意就这件事好好谈一谈,这项目落地就该是6汽了。至于让罗—罗来中国造劳斯莱斯,那真是句玩笑话,用不着!

林冠华觉得光指望着思卡梅尔还不行,本国得有个备份,看来看去也就德国人比较靠谱,能好好山寨美国货,山寨出来有大用啊,石油和矿山基建很吃重卡,重型导弹车也要靠这些重型卡车续命。

350公里射程、重量不超过15吨的DF—2还可用太脱拉卡车凑合;

600公里射程、重量22吨的DF—3让太脱拉卡车再拖电就比较吃力了,这次去基地试验都靠了那些德国半履带拖电车和美国走私重卡;

至于刚立项不久,还未全面设计研发的,拥有1200公里射程、重量30吨的DF—4就更有压力了。

从图们江发射,DF—4可覆盖整个日本,从曾母海发射,大致可抵达雅加达。

但想从山东发射抵达关岛,或从缅北发射抵达德里,那距离还不够看,得继续搞大家伙、搞重搞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