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实质性裁军
同志们,请举刀!”
“刷“雪亮的马刀高高举了起来,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慢人心魄的亮光。
“冲啊!”
“冲啊!”
嘴里说着气壮山河的口令,脚下踩着势若奔雷的骏马,但眼泪已从李火青的双眼夺眶而出。
从明天开始,他所在的骑兵师将整体裁撤、分流……
对军队裁员这件事,包括中央在内,各方都高度关注。
公安部队高峰期人数多达35万,经陆续调整后人数已跌破了30万,这次整体撤编脱离军委,将使军委控制的总兵力跌到350万内。
这数字够不够用问题,内部有很大争议。
总的来说,军委倾向比较明显,目前军费占财政开支比例依然太高,需想办法尽可能缓解。
尤其推进军官薪金制后,人员开支增长明显,需加以遏制。
按中央标准,军队干部工作比较辛苦,夜间也有执勤,甚至休息日也没有保障,薪金要确保比一般地方干部为高。行政级别大家一致,军队额外多一块军龄补助金,计发标准从1927年建军开始算。
同级别下,军队干部比地方干部要高15—20%的薪资。
所有人都清楚:高标准技术装备、大规模部队本身不可能兼容。以美、苏之国力,都没中国这么多现役军人,外界也关注中国军队编练情况,这一块必须调整、把公安军挪到地方序列,只在明面上减少军费占比,实际省不了多少钱,甚至可能因原本实行供给制的战士转为工资制管理的国家干部,薪水开支增加,还得提高预算。
用书记处的话说,这叫非实质性裁军,无法是把开支项目从军委移到政府,表面降低军费而已。
即便只是表面降低,这工作也该做,毕竟要对民主党派和社会人士公布,各大强国也町着中国军事预算。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其中会有猫腻,但不可能完全瞎整。
把公安军移出去,减少人数、降低金额符合各方面需求。一口气减少30万员额,是不是感觉很爱好和平?
作为保留,铁道兵编制不动,最起码1952年继续留驻军委。目前铁道兵已大规模进入朝鲜抢修基建,帮助平壤方面恢复因洪水而导致的北部交通断绝。
实质性裁军还得靠遣散作战部队,考虑到各方面主动裁军都已好几轮了,再让他们自己砍,恐怕下不去手,只能军委做恶人,下文件。
这次,聂总长的镰刀砍向了骑兵部队。
建国后军委下辖19个骑兵师,总兵力20万。
骑兵比较费钱,一般耗费是步兵的3—5倍,20方骑兵等于80万步兵。但骑兵又有很大必要性,尤其西部、北部交通不便、地域广表,靠传统轻步兵,累死人都办不到。
但在大规模坦克、装甲车进入装备后,骑兵重要性迅速下降,特别西北方向利用航空兵+装甲车组合式剿匪后,骑兵优势消失始尽,西北军区前面的裁军,重点就在骑兵存量上下功夫裁掉1个骑兵等于减少3—5个步兵,效果立竿见影这次重点就是砍骑兵,把剩余的10个骑兵师(人数已不足9万)全部裁撤,除留1个旅级编制担任礼仪外,连番号带人员统统砍掉。
除砍掉骑兵部队外,还准备砍各大军区内的骤马编制,以装甲兵、汽车兵代之,加速推进军队机械化。
骑兵和骤马部队多少也属技术性兵种,直接一裁了之、推向社会严重不负责任,军委予以了精心安排。
3个师兵力在尊重个人意愿基础上,整体抽调入唐努乌梁海兴办国营牧场。
骑兵至少对养殖、放牧这块比较熟悉,唐努乌梁海其他没人,地盘又大,正好用于兴办国营牧场,增加肉类、奶类产品供应。
因是骑兵集体转职,相对而言,在国防安全上有一定把握。
另抽调1个师兵力转入公安,在唐努乌梁海建设骑警。
设置配备装甲车的警察部队其实更一步到位,但这不是比较敏感么,军委灵机一动,骑兵就地转骑警。
算上前次1个公安军步兵师集体转武警,唐努乌梁海地区有近2万警察,这对原本地广人稀的场面而言明显偏多。
对苏联的解释是:目前我们还没法建设基层政权,人口也不到位,暂时以警管为过渡,差不多时,这些警察同志会转为基层行政干部,国内好多政府机构都是这么来的。
这种说法确实也有道理,毕竟马上又要开始大规模人员安置,40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将移民20万人口予以充实。中央已把钱都准备好了,就准备来人定居。
新疆、宁夏、内蒙还是重头,好多人依然会以此为跳板跑去苏联,北京对此装聋作哑,尽管走,走了继续拉新,淮河、长江流域容易被水淹没的地方,除大办建设外,加速动员人口撤离,发放高额补贴移民实边。
剩余的骑兵部队安置去新疆、黑龙江建设集体牧场。
按1951年口径,移居苏联的中国人口高达147万,但被双方确认的没这么多,苏联只算两国协议签订后的部分,中方也不计较。
移民出境除消耗不少安置补贴外,最大的麻烦在于减少了国内牲畜总量。毕竟,牲畜作为动产会跟随移居者转移,苏联多了一波牲畜供应,中国减少了一波。
反映在国内就是肉类供应趋紧,今年春节,主要城市米价不过涨了3—4%,肉类却涨了6—8%,北京派人拿着卢布去蒙古拼命买买买,也有隐含逻辑在。
总算外汇不缺,中财委用冷藏船从阿根廷、智利进口了几万吨肉类,又从琉球、日本、朝鲜搞了一大波水产,加上工人们普遍涨工资5%左右,算把场面撑过去了。
春节场面容易对付,全年才麻烦,毕竟肉类缺口是刚性的。
中财委为确保国内供应,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针:
一是节流。
所有肉类(不含制成品),除确保港澳地区出口外,其余出口暂停或基本暂停,与肉类供应具有重大关联的粮食出口(如大豆)也大幅减少。
二是扩产。
以价格为杠杆,加大内部供应,粮食收购价提升后,农民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猪牛羊肉收购价提得比粮食还猛,积极性就更为刺激,好多县市已在大力推广养殖业,便于增产增收,不提前鼓励不行,从培育到出栏要好久呢。
三是进口。
水产、肉类得继续进口,阿根廷、智利等国也愿意供货,更妙的是,合作空间打开后,不一定需要大规模掏外汇,这两国对于手表、照相机、药品等物资有较多需求,对法国香水等奢侈品也需要。
这些都好说,林冠华管够,当然药品销售得悠着点,理论上都是施贵宝的销售地盘,偶尔抢点生意问题不大,施贵宝不会太介意,大规模供货就破坏合作精神了。
对其他工业产品包括装备在内,他没抱太高期望,毕竟南美是美国后院,肯定从美国更买便宜。
有件事偏偏打破了预期:轮胎!这两国从中国采购了大批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