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菩萨炮!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2章:菩萨炮!

中国日用品在缅甸畅销,与仰光政权的经济/金融发展措施密不可分。

当中国开始在北部地带陆续推广贸易、推动人民币使用时,缅币就已不太受欢迎,被慢慢排挤出民间日常交换市场,甚至南边商帮来,持有缅币已不太买得到东西,但想脱手货物却一如既往地顺利,收到大批缅币,甚至价格比以前都更宽裕。

一开始大家都兴高采烈,觉得克钦山民不识货,居然给了高价。

等回到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后,他们聘然发现,当地物价已涨到和克钦差不多了,他们压根不用千里送到密支那就能卖同样的钱。

这种明显的通货膨胀,说白了就是物资供应与货币脱节问题。

克钦部慢慢将缅币挤出了市场,使投入市场的物资供应减少,增加了剩余商品的货币对应;与此同时,吴努政权收支情况恶化,为筹集军事需要的各类装备,必须靠进口。

进口没有充足外汇,靠物资冲抵又不够额,最后有聪明人想出好办法:开动印钞机。

奈温一盘算,开动印钞机太慢了,更何况钞票还要去大不列颠印,缅甸自己没印刷能力,干脆直接发特种军用本票吧。

所谓特种军用本票就是政府打白条问银行借款,由银行出面去购买物资,再把物资交给美泰换取其他装备。

银行能拒绝么?

私人银行做不了这种业务,也就是本来就控制在政府手里的国有银行能配合。政府说的很明白,借款是给利息的,银行当然只能去办,不办的话,奈温给你安插个“通共“罪名怎么办?

之所以能把外汇和黄金压住不动,已算吴努—奈温比较听得进劝的结果了。

政府问你借钱你都不肯借,我要你这个政府银行干什么?

靠这样的手段,依靠白条注水买来一堆物资换成美泰的东西、服务,卖家有了钱再把纸币重新投入银行体系,账户上的数字是增加了,但纸币没有显著变多。

表面看似乎一切很完美,靠打白条就能把事情办完,实际上白条不可能永远拖下去,总归要还,在归还过程中,银行体系就开始不纳税,直接用白条冲抵税款,这也是奈温当初答应的还款方式之70白条多到一定程度时,政府银行就会出现信用危机:你和政府往来可以用白条,与其他体系也用白条么?

总算吴努脑子还没完全坏掉,同意商业银行间可以用白条结算,白条可冲抵税款。

现金与白条间本来是1:1的关系,陆续就变成1000缅币现金能换1100甚至1200缅币白条了,但在政府纳税中,白条和现金继续1:1。

从3月份开始,缅甸金融体系开始并行两种体系:大宗贸易的白条与小额交易的缅币。

缅甸商业贸易,三分之二掌握在华侨手里,体量较大的头面人物便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投机可能:用现金去买打折后的白条,再用白条去抵税。缅甸税收系统收上来的现金趋于减少,白条持续增加。

仿佛用灌水抽取石油,一开始灌1吨水下去能把9吨油抽出来,到后面可能是灌9吨水下去才能把1吨油给抽起来。

换了苏维埃,这时候肯定要搞币制改革了,发行新币回收旧币,规定多少额度旧币不能兑换,强制进行压减。但缅甸没这个实力,甚至也没这威望,只能依靠英国把货币印刷出来后填补国家财政不足。

这玩法和常凯申一模一样,华侨们可就太熟悉了。

以往经验迅速派上用场:抢物资!抢黄金!抢外汇!

有门路的还去大额借钱,借完后套购物资,等再次贬值后再用缅币偿付。

考虑到常凯申还有发金圆券、银元券这一手,为防奈温仿效,资产阶级人士心照不宣把黄金送去仰光汇丰换亚洲美元,再通过汇丰体系拨入香港或曼谷的中国银行体系里。

亚洲美元目前最大的面值是10万美元,有多少大佬身价够10万?一张薄纸足矣!更妙的是认票不认人,安全!

东南亚华侨为什么有钱就想着买中国国债?爱国当然是一方面,另外也是保障自身身家财产的重要手段。只提爱国不提财产保护,那干脆捐款好了呀。

这种搞法下,缅币迅速贬值,2个月不到跌了30%。

小额贸易用不起高贵的业洲美元,又不想用天天值的缅币,怎么办呢?

有请人民币登场!

密支那、八莫是公开用人民币的,仰光、曼德勒、杉马那等是私下使用,当你想买啥时,卖家先说个数,等你表示会用人民币付款时,马上一脸笑意,再说一个价。

缅币报价可能上午和下午都不同,人民币报价,上周去问是这个,这周去问还是这个。

现在要销售中国货就简单了,人民币报价体系和货源供应日趋稳定,贸易人士容易衡量:中国产日用品确实要比印度货便宜。更重要的是,供货渠道比印度稳当太多了。

东南亚人民的时间观念已属于比较差了,但他们看印度的时间观念依然深恶痛绝,别说中国货价格有优势,哪怕稍微贵点也要中国货。再说了,东南亚贸易和经济有很大一块捏着华人手里,天然倾向于国内产品。

你敢动中国货试试?要不要尝尝火箭的厉害?

老话说得好,坚船利炮才有自由贸易,没万生群岛、曾母海铺天盖地的火箭群,就没眼下这么好做的生意。

大家静静等待奈温同学啥时候开始发金圆券,好准备再捞一票。

有些时候,东南亚排华和欧洲反犹确实有很多共同之处。

胡富国没心思关注纸币、贸易这些事,他的兴趣全在一个怪模怪样的新武器上,就连师长都惊动了:“小胡,整啥哩。”

首长,上级送了门菩萨炮,叫咱们好好试验,我和技术同志在琢磨呢。”

“菩萨炮?“师长先一楞,随后哈哈大笑,“你最近和老乡交道打多了吧?管飞机叫神鸟我就不说,现在连菩萨炮都出来了,你说说看,哪个菩萨用火炮?”

“首长,这不是我编的啊,技术同志告诉我的。”他求援似地转向后面,“罗工,您给首长解释解释。”

“新武器研发为了保密,会用乱七八糟的绰号。“罗工道,“我们那会刚内部实验完,科工委林副主任开玩笑说,一息三千六百转,大慈大悲渡世人,就叫菩萨炮得了。”

“听着挺唬人啊,来来来,试试看?“师长顿时来了兴致,爬进了布伦车。

布伦车这玩意大家现在都熟悉了,虽然块头小,但好用,翻山越岭毫不费劲,被拿来改造为各种各样的装备。

带重型迫击炮的炮车,带蒸煮设备的野战餐车,带MG151/20的高平两用,人员运载车、弹药补给车,反正能拖什么算什么。最重要的是能空运,千足蜈每次都可送一辆,再加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罗工熟练地发动机器,利用液压支架把菩萨炮给升起来,师长看到了6管黑洞洞的枪管围成一团,似乎心里稍微有点预期了。

罗工解释道:“这种火炮采用20×110mm的炮弹,和英国飞机上的航空机炮弹药通用,但性能有所不同,爆炸威力更大,和MG151的德式弹药不通用,但制造思路一样。”

在面临20mm机炮弹药选型时,中国有2个选项:

一是20×82mm的德国薄壳弹,有较多库存,也有MG151可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